睢寧話

睢寧話

睢寧話(或稱睢寧方言)是指以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城區話為中心以及周圍接近該中心的方言;屬漢語北方官話一方言,具有官話的主要特點,如古入聲消失;睢寧話內部差異微小,有與國語相同或對應的大部分聲調(4個)、拼音、辭彙和語法;與周邊方言及國語差異較小,最接近宿遷話、徐州話;同其它漢語方言一樣也有向國語稍微靠隴趨勢;睢寧話歷史悠久,語音優美,是表達感情豐富、演化較為完美的漢語之一。

分布範圍

以縣級及以上城區為基準作單位並以口音更接近為標準來分,那么以睢寧城區話為中心的大概範圍基本是行政上的睢寧縣域,人口約130萬。狹義睢寧話僅指以睢寧城區(117.95°E,33.90°N)及接近城區的近郊方言,這裡的話語是其重要代表,但廣義的與其差異極小。

語言特徵

睢寧話只有部分與現代標準漢語(以下簡稱標準漢語或國語)存在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差異。以下只是以標準漢語為參照語言,相對於其存在差異部分的語言結構特點或對比。

語音

聲調

睢寧話有四個聲調,且與國語一一對應(大部分遵循,少數除外) 以下 睢寧話的調值為估計值,不一定很準確,僅作概數參考!

對應第1聲 低平調 :比國語第1聲陰平(念高平調,調值5-5)低,基本是平的,用五度標記法來表示應該是3-3( 此調相對國語獨有,同時睢寧話也無國語第二聲。)

對應第2聲 高平調:與國語第1聲陰平(念高平調,調值5-5)基本相同,如果用五度標記法來表示應該是4-4,所以聽起來和國語第1聲(調值5-5)差不多。例如:睢寧話第2聲“同”音調很像國語第1聲“通”。

對應第3聲 降升調、對應第4聲 降調:與國語的第3聲、第4聲基本一樣。例如:睢寧方言第3聲“我”、第4聲“是”和國語第3、4聲基本無異。

輕聲:與國語相似。

聲調調值對應關係表
對應聲調序號1234
調值 國語 55 35 214 51
睢寧話 33 55

少數不遵循規律的(僅列拼音相同僅對應聲調不同的。對應聲調及拼音都不同的已列於拼音差異中,此處就不再列了(可參見拼音目錄下):

漢字 列/烈 頁/葉
聲調 1
漢字


聲調 1 2 3 4


拼音

睢寧話僅比國語少了一個韻母ue,為ue除外與國語相同的聲母和韻母(可能w會讀為v)。除少數外大部分字聲韻拼音組合與國語相同。以下僅列差異部分,即同字不同音的字及其睢寧話拼音如下:

有規律的:

•ue音在睢寧話中被uo音取代,故無ue音。如:學(xuo2)、雪(xuo1)、絕(juo2)、月(yuo1)、雀/卻(quo1)...

•睢寧話中z/c/s/d/t不與un/ui/e相拼,卻與en/ei相拼;國語中z/c/s/d/t與un/ui/e相拼在睢寧話中為z/c/s/d/t與en/ei/ei相拼。具體如下:

un與z/c/s/d/t/l相拼時un變為en則為睢寧話讀音。如:尊(zen1)、村(cen1)、孫(sen1)、蹲(den1)、吞(ten1),輪(len2)...

ui與z/c/s/d/t相拼時ui變為ei則為睢寧話讀音。如:最(zei4)、嘴(zei3)、翠(cei4)、催(cei1)、歲/穗(sei4)、對(dei4)、堆(dei1)、腿(tei3)、退(tei4)...

e與z/c/s/d/t相拼時e變為ei則為睢寧話讀音(其中z,c,s要變為zh,ch,sh)。如:擇(zhei2)、冊(chei1)、色(shei1)、得(dei1)、特(tei2)...【克/刻(kei1)、格/隔(gei1)除外】

1.

un與z/c/s/d/t/l相拼時un變為en則為睢寧話讀音。如:尊(zen1)、村(cen1)、孫(sen1)、蹲(den1)、吞(ten1),輪(len2)...

2.

ui與z/c/s/d/t相拼時ui變為ei則為睢寧話讀音。如:最(zei4)、嘴(zei3)、翠(cei4)、催(cei1)、歲/穗(sei4)、對(dei4)、堆(dei1)、腿(tei3)、退(tei4)...

3.

e與z/c/s/d/t相拼時e變為ei則為睢寧話讀音(其中z,c,s要變為zh,ch,sh)。如:擇(zhei2)、冊(chei1)、色(shei1)、得(dei1)、特(tei2)...【克/刻(kei1)、格/隔(gei1)除外】

•部分變輕聲規律:

xi的輕聲音為yi或ye(輕聲)。例:東西(yi)、可惜(yi)、出息(yi)、歡喜(yi)。

shi的輕聲音為ri或re(輕聲)。例:糧食(re)、結實(re)、老實(re)、本事(re);十的兩邊都有數字(即幾十幾)時發輕聲。如二十一:er4reyi1,聽似二一,細聽其間是有輕聲re連線的。

hu的輕聲音為wu(輕聲)。例:招呼(wu)、在乎(wu)、喳呼(wu)。

語言ue與uoz/c/s/d/t/l+xi/shi/hu變輕聲是
國語 ↓ ue un ui e xi shi hu
睢寧話 uo en ei yi或ye ri或re wu

無規律的:

ai變為ei為睢寧音僅限百/柏/伯/掰(bei1)、白(bei2)、拍(pei1)、麥/脈(mei1)、摘(zhei1)、宅(zhei2)、窄(zhei1)、拆(chei1)、摔(shuei1)少數字外,其它多數同國語仍為ai; 例:擺(bai2)、排(pai2)、賣(mai4)、帥(shuai4)、改(gai3)等仍同為ai。其它無規律的見下表:

就 dou4 宿 xu1 活 he2 別 bai2 筆 bei1 誰 hei3
國 gui1 綠 lu1 什 sheng4 怎 zeng3 餓 wo4 腳/角 juo1
藥/鑰 yuo1 深/伸 chen1 的 dei/dai 隨 cei2/sei2 踩 pai3/cai3 棵 kuo1/ke1
軸 zhu2 邊 bier1/ber1 尿 niao4(動詞)/sei1(名詞) 沒有 miu3/mei4you
奶 nai3(名詞)/nan3(人稱代詞) 給我 gei2wo/guo

辭彙

名詞

耳子=耳朵、腚半=屁股、脊股=後背、手指蓋=指甲、肚眼=肚臍、胳拜子=膝蓋;

長蟲=蛇、癩呱/癩猴=蟾蜍/癩哈蟆、老jia4=麻雀、蛐蟲=蚯蚓、花大姐=瓢蟲、草鞋底=蚰蜒;

大秫=玉米、小秫=高粱、白芋=甘薯/紅薯、辣蘿蔔=蘿蔔、芫子=芫荽(香菜)、【zhua4】蓮=瓜子、萢酸=毛酸漿、蘑菇草=狗尾草、狗奶子=枸杞;

手【fu1】=毛巾、手捏=手帕、套皮=皮筋、模【re】=梳子、板子/凳子=板凳、腳壓車/腳踏車=腳踏車、鍋屋=廚房、茅廁=廁所、茶/開水=開水、打閃=閃電、泥/土【re】=泥土、媳子=媳婦/妻子

狀態形容詞

•感覺:滾熱(指物體)、死熱(指環境)、清冷、冰涼、生疼、活癢...

•味道:鮮甜、烈酸、苦鹹、活苦、活辣、瞎腥、噴香、殟臭...

•顏色:烏黑、虛黑(指物體)、瞎黑(指環境)、煞白、通紅、【chua1】黃、【ti1】藍、虛綠、虛紫、虛青...

•形態:多大、瞎小、多長、瞎短、多高、瞎矮、多/透胖、瞎瘦、多粗、瞎細、多寬、瞎窄、多快、瞎慢、虛尖、【ti1】團/圓、【ti1】平、挺硬、稀軟、稀碎、挺濕/潮、焦乾、虛清...

•其它:怪好、瞎孬、怪俊、瞎醜、多重、瞎輕、瞎少、活(he1)嚎、鋒快、【ti1】亮、垃髒...

其他詞

對照表
我/俺——我 俺/我們——我們 拉呱——聊天 摸迷——迷路 歡喜/歡——喜歡
隨哪/任哪——到處 隨誰/任誰——無論誰 將將/剛剛——剛剛 早興/早晨——早晨 晚黑——黑天
諞——炫耀 恣——舒服 孬——不好 噘——罵 擓(kuai3)——抓、撓
hai3——破損、報廢 kou3——指人壞 zhou3——擰 gang3——撞 quo3——折
ci1——噴射 sao4——快 ou3——焦/煳 zuan3——騙 rou1——甩

語法

•第一人稱代詞睢寧話中用“我”或“俺”,其中“俺”也可表示“我們”。對應關係為:我/俺=我、俺/我們=我們

•稱呼指定的親屬時要在特定的稱謂前加人稱代詞(或名子,若是自己的要用“俺”),同時把國語中連續雙音節詞縮略為一個。如“俺媽”、“你弟”同“媽媽”、“你弟弟”。

•表示“可以”時睢寧話常用“管”,而國語常用“行”。(管=行)

•“上”常作動詞,意思同“去”。例:上上海。

•“怪”常作形容詞,意思同“很”。例:怪好。

•“擱”常用來表示“在”,“擱”後接數量(或形容數量)詞時同“放”。如“擱家”同“在家”、“擱多少”同“放多少”。

•“晚”在“這晚、那晚、哪晚”中的意思為“時候”。

•“挨”意思同動詞“被”,睢寧話常用“挨”。例:挨我看見了。

•國語中類似“行不行、好不好”的反覆問句形式睢寧話中是在一個關鍵字前用“還”表達。例:還管、還好(還v必須在問句或陳述問句才同v不v,否則相同!)

•“我/俺的、你的、他/她/它的”中的“的”若後接關聯詞常被省略。例:“這像我筆,可能是我的!”前字被省略,後字不變。

•睢寧話中有較多類似“通紅、烈酸”之類的特殊形容詞(前字加深後字程度,更多詳見辭彙目錄),該類詞用於所形容事物之後。例如形容蘋果很酸時要說成“蘋果烈酸!”而不是“烈酸的蘋果!”。

•動詞V+“出來”結構,變現經過”V“之後的狀態。 如:床上挨你玩出來了。意思是床上經過”玩“所呈現的混亂場景。

•“頭”字的用法,一般和量詞共用,表約數。如:才頭十個人,活幹不了了。

……

差異關係

與周邊方言

內部

部分語音差異分布 部分語音差異分布

睢寧話內部一致性很強,差異極小,一般來說感覺沒有不同,不過本地人如果存細觀察也是能發現的。比如“二、耳、兒”縣城以西(如慶安)也可念ler,而以東(如高作)只念er;睢寧東南(如凌城)有時出現hu與f不分現象,如:花hua1會讀fa、發fa會讀hua;再如連續兩字均發第一聲時西邊緣(如嵐山、高樓)前一字發音會接近第三聲,後字第一聲不變;而大部分地區(如城區、高作)則不變,兩字仍均第一聲等等語音差異。當然還有辭彙、語法方面的微小差異。

外部

睢寧話與周邊的宿遷、邳州、新沂、泗縣(皖)、靈璧(皖)差異極其微小,與徐州、宿州、淮北、臨沂、棗莊、蚌埠、阜陽、亳州、濟寧、商丘等差異也較小;此片區以北、西差異變化較小,以南、東差異變化較大,至長江附近已難以聽懂,而北至東北黑龍江仍可聽懂 。

與國語、英語

睢寧話是漢語國語的基礎方言北方方言的一支,故大部分的語音、辭彙、語法有相同相似之處,所以能聽懂國語的外地人基本能聽懂;但是,漢語睢寧話與英語差別很大,不懂漢語完全聽不懂。下面是“睢寧話”例詞在三種語言下的對比舉例:

語言文字表示讀音注音符號
漢語-睢寧話 睢寧話 sen33 ning55 hua51 漢語拼音(數字代表調值)
漢語-國語 睢寧話 sui55 ning35 hua51
英語-英式音 Suining dialect ['su:iniŋ] ['daielekt] 國際音標

與行政區劃

睢寧話範圍與其行政區劃範圍基本一致。睢寧雖屬江蘇省徐州市,但只與徐州及其全市方言差異較小。而與南京及大部分江蘇地區方言(主要江淮方言、吳語)差別很大。

其它相關

存在問題

發展現狀

睢寧話同其他漢語一樣也有被國語同化的趨勢而變得越來越不標準,雖說不大,但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色”原本s為sh,e為ei,第一聲發shei1;但現在很多人發se4,或者兩音都用,這就不符合對應規律了。另外一些國語詞、新生詞正逐漸豐富睢寧話。此現代睢寧話主要以主流有代表性的為準。比如z/c/s/d/t不與un/ui/e相拼,這是原本規律,也是現今仍遵循的主流;但受國語影響也不排除少數人z/c/s/d/t與un/ui/e相拼。必須知道其原本特徵才便於了解和其今日及未來發展變化。

字詞使用

由於漢字是表意文字加之此方言又是現代漢語官話方言之一,所以睢寧話的語音基本上都有對應的漢字,區別只在於這個漢字的讀音不同而不是漢字不同,比如說“睢”的睢寧音為“sen22”而北京音為“sui55”,但都是“睢”這個字(的讀音)。拼音輸入法所採用的標準是北京音(國語音),所以我們在打sen的時候不會現“睢”這個字,假設睢寧音為準,你在打sui的時候同樣也不會出現“睢”。所以把睢寫成森、的寫成帶、就寫成豆等等用來代表睢寧話都是錯誤的理解,不符合漢字基本特點。

本地自然及人文概況

地理條件數據
項目數據
中心位置 (117.95°E,33.90°N)
海拔 20m—30m
氣溫 年平均 14℃
一月平均 0℃
七月平均 27℃
降水 年降水量 900mm
夏季降水量 500mm
冬季降水量 50mm
離海最近點(位於海州灣臨洪口)距離155km
方位50°
各地形所占比例平原>90%
其他地形<10%
年太陽輻射總量50 0000 0000J/㎡
野生物種數據
生物類別物種名稱種類數
野生動物 (不含人) 哺乳動物黃鼠狼、野兔、老鼠、刺蝟、蝙蝠。5
鳥類麻雀、山雀、燕子、烏鴉、喜鵲、戴勝、野雞、野鴨…>8
爬行&兩棲類動物壁虎、蟾蜍、青蛙、蛇。4
魚類草魚、鯉魚、鰱魚、黑魚、泥鰍…≥5
節肢動物螞蟻、蒼蠅、蚊子、蟑螂、蜜蜂、蟬、蝴蝶、蝗蟲、蟋蟀、蜻蜓、螳螂螻蛄、麻皮蝽、刺蛾、豆天蛾、瓢蟲、蜣螂、天牛、地鱉、鼠婦、蚜蟲、蝦、蜘蛛、蜈蚣、馬陸、蚰蜒…
其他動物蝸牛、河蚌、蛞蝓、蚯蚓、螞蝗…≥5
野生植物木本(幾乎無野生,人工種植的楊樹占大多數,其他的有槐樹、椿樹、桑樹、泡桐、柳樹、梨樹、桃樹、柿樹、花椒樹等等)不作統計
草本毛酸漿、龍葵草、馬齒莧、刺兒菜、莧菜、薺菜、狗尾草、蒲公英、巴根草、蝴蝶花、白刺莧、蛇莓、薄荷、蘆葦、苘麻、蒼耳、澤漆、車前草、鱧腸、枸杞、牛筋草、蒲草…
其他野生生物食用菌毛頭鬼傘、墨汁鬼傘、雙孢菇、平菇、馬勃、木耳…≥6
其它
人文特色信息
戲曲美術舞蹈宗教
柳琴、大鼓、梆子戲等 睢寧兒童畫 睢寧落子舞、雲牌舞等 基督教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