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身洞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城固縣今張瑞清政愛民,一年遭大旱,饑民遍野。 於是他棄官來此洞中,端座死去,屍身卻完整無腐。 位置真身洞,在南鄭縣金華寺東約一公里處。

簡介

褒城縣志》記載:“真身洞在金華山蝦蟆石之南,從石門委蜿而入,內空而坦,真身飾以金,傍崖之龕而座。中有伄殿三楹,林木蘢沖,澗流潺潺,最為勝。”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城固縣今張瑞清政愛民,一年遭大旱,饑民遍野。召集鄉紳勸賑救災,遭到部分豪門抵制,誣陷他招兵謀反。於是他棄官來此洞中,端座死去,屍身卻完整無腐。貧困百姓奔走路相告,前來控探望朝拜。此龕洞口高2.00米。下寬1.60米,深11.20米,真身洞原有佛教殿三大院,八大殿,隨山勢排列。惜於一九七二年被拆毀。現存碑刻二通,其一刻立於嘉慶磚瓦十三年(1818年)。

位置

真身洞,在南鄭縣金華寺東約一公里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