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紫外雷射

真空紫外雷射,是由美國托馬斯傑斐遜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製造出的一種新式雷射,其亮度是現在最強雷射的100倍。

研究

2010年12月末,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托馬斯傑斐遜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製造出了一種新式“真空紫外雷射”。

該實驗室自由電子雷射部門副主任喬治·尼爾稱,他們首次成功地發出10電子伏特的光子。使用傑斐遜實驗室紫外線演示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上的一個耦合輸出鏡子,他們首將真空紫外線諧振光傳送到一個校準的真空紫外線(VUV)光電二極體上,同時,他們首測量出,每個微脈衝中的完全相干光的能量為5納米焦耳

發光原理

“真空紫外雷射”由該實驗室的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所產生,它能以光子形式發出真空紫外光,光子的能量為10電子伏特,波長為124納米。之所以稱其為真空紫外光是因為其會被空氣中的分子所吸收,需要在真空中使用。

用途

1、“真空紫外雷射”這項研究奇蹟將為許多以前無法進行的研究打開一扇大門。例如,這種自由電子雷射可以用來測定物質的年齡,這些物質存在的時間可能超出了碳元素年代測定法可以測定的年代。放射性碳測定法使科學家能估算很多年齡超過6.2萬歲的物質的年代。放射性氪測定法使科學家能測定10萬到100萬年前的物質,而從自由電子雷射器發出的這種10電子伏特的光可以產生亞穩定的氪原子

2、“真空紫外雷射”有助於研究海洋環流模式,並且繪製出地下水的運動情況,同時測算極地凍的年代。

3、“真空紫外雷射”也是研發能源和環保領域新材料的一個完美工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