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

看海

2011年6月以來,中國部分城市遭遇強降雨襲擊,多個城市出現了大面積的滯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北京和你一起看海。”中國網民用改編的流行歌曲,形容6月23日北京暴雨後的場景,這些現象被網友笑侃成“看海”。

基本信息

各地情況

6月23日,在北京捷運4號線陶然亭站內,人們在被雨水沖刷的台階上行走。6月23日,在北京捷運4號線陶然亭站內,人們在被雨水沖刷的台階上行走。

不斷有網民在網上發帖“有圖有真相”地講述各自城市因暴雨發生嚴重內澇的情況,這些網帖顯示:以往鮮亮的城市在瞬間變成“水城”,交通中斷、出行不便、財產損失,各種問題逐步顯現,暴露了一個個看似實現了“現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嚴重落後,這也讓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統問題浮出水面。
北京:“你是幾點到家的?”
6月23日北京暴雨由於與每天的交通晚高峰重疊,這場事實上已經被預報出來的強降水給中國的首都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一些路段被積水淹沒,導致交通中斷,造成了地面交通的大擁堵。“你是幾點到家的?”在6月23日,這句話代替了廣為流傳的“吃了嗎”成為不少北京市民雨後的問候語。
本應是最快捷的捷運在暴雨中也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影響。“捷運走走停停,站台上全是焦急等車的人。”部分捷運站進出站口的樓梯變成“小瀑布”。
武漢:到武大“游泳”
近期,《武漢江城水上樂園,歡迎省內外的人民前來遊玩暴雨席捲,人民苦中作樂……》《六月到武漢去看海,在武大操場游泳,坐公交衝鋒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導致城市內澇的帖子在天涯論壇引來了數萬網民的“圍觀”。
網民“牧陽光”在一篇帖子中說,6月18日武漢大雨導致全城內澇,微博上出現最無奈的話語:今天最浪漫的事情是陪女朋友在武漢看海,各大院校普遍被淹,愛玩的“童鞋”在操場上盡情暢遊,至於是否有人在操場上摸到武昌魚不得而知。而隨帖發出的圖片顯示:城市街道如同“江河”,浸身水中的公交汽車猶如“小船”,武漢大學其中一校門前積水已淹沒了半個計程車……
杭州:到西湖“看海”
不僅在武漢,其他遭暴雨侵襲的城市也紛紛有“澇景”被曝光。一張浙江杭州“水漫金山”照片在微博上被網民瘋狂轉載,從圖片上看,建在湖面上的九曲迴廊都已經被水淹沒了。而在杭州網民“浮誇翁”在轉載照片的同時不忘調侃一句:“傳說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帶著你心愛的人去西湖邊看海!”
上海:大雨“倒灌”進捷運

新浪網民“馬志海”在微博上發布的一張上海捷運“下小雨”的照片被超過1000名網友轉發,他寫道:一場大雨,上海捷運成了水簾洞,漏得個通透。人類打洞史,千年有沒有?捷運坑道防水排水技術,百年有沒有?被前人早已解決了的問題復又出現,這算哪門子的“世界性難題”?

調查分析

武漢大學門前路段遭遇本月來第三次嚴重積水成“河”,武漢大學門前路段遭遇本月來第三次嚴重積水成“河”,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周婕分析說,造成城市滯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極端天氣越來越多,設計排水管網依靠的數據難以跟上災害天氣的變化;二是地面硬化等人類活動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溝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納的水現在只能依靠管網收集,而水域面積又在不斷減少,如武漢市目前的水域面積就比1981年時減少了三分之一;三是城市排水管網主、次,支網不完善,很多支路沒有雨水收集系統,妨礙系統排水能力的發揮。
武漢市水務局排水處坦陳,作為一座老城,武漢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統,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這種標準已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發展的需要,如管網、箱涵等排水系統的口徑還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
浙江省建設廳規劃處處長姚昭暉表示,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滯後是掣肘城市排澇功能的主因。“與近年來快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卻跟不上步伐。面對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統‘小馬拉大車’,顯得力不從心。”
150多年前,法國作家雨果就曾說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眾多網民疾呼,“城市建設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熱情,更應具備‘一管百年’的思維”。
巴黎、倫敦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統是高效的“地下公共廊道”,贛州建於宋代的城市排水系統能使城市千年不澇,都值得借鑑。
專家指出,中國的大城市建設應理性“降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毛其智認為,連續的強降水考驗,也暴露出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大城市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集中的功能太多,人口建築密度太高,一旦遇到極端情況,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就會比較大”。

相關評論

一場暴雨就讓”故宮”看海成為百度熱搜詞。誰能在故宮造出一個”看海”新景觀?大自然嗎?是的。7·21北京特大暴雨讓故宮成為澤國。僅僅只是大自然翻臉無情嗎?非是。特大城市如此不堪一擊,直言城市管理者應著力改善城市基礎建築設施。
我們的城市發展不能總在看不見的或者隱性的基礎性工程上缺金少兩,建議城市管理者把根本性解決問題引入決策程式,搞好科學規劃設計。一場暴雨致城市積水成湖,嚴重影響城市的正常運行,對城市管理者既是考驗更是拷問,是否做好暴雨預警機制及建立詳細的應對機制,是否合理規劃城市特別是地下風貌,是否杜絕表面光鮮夾里破爛的陋象,這是民眾對管理者的拷問和希冀。
故宮看海成為網路百度熱搜詞,絕非網路之福,但的確敲響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的警鐘。不能再聽天由命,不必怨天尤人,實實在在解決老百姓內澇之苦,為最緊要。

看海(網路潮語)

上月底,北京連場暴雨後,有人在網上說:“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北京和你一起看海。”北京哪來的:“海”?這裡的“海”指的其實是因暴雨造成的澇災。“看海”一次頓時風魔起來,更有其他內陸城市像是南京,也有網友說:“看海也不用去北京了,南京的海景一樣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