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續

相續

相續,漢語辭彙。 拼音:xiāng xù, 釋義:1、是指相繼;前後連線。2、連續

詞語

相續

拼音

xiāng xù

注音

ㄒㄧㄤ ㄒㄩˋ

詞語出處與詳解

1、是指相繼;前後連線。

①《漢書·五行志上》:“是時,太后三弟相續秉政。”

②漢王充《論衡·超奇》:“廬宅始成,桑麻纔有,居之歷歲,子孫相續,桃李杏梅,菴丘蔽野。”

③唐 元稹 《有酒》詩之六:“櫻桃桃李相續開,間以木蘭之秀香徘徊。”

④宋 梅堯臣 《新雁》詩:“泊船人不寐,月下聲相續。”

2、連續。

《壇經·定慧品》:“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

佛學術語

佛學術語,梵語sam!tati,巴利語同。即法之前後連續無間斷之意。陳那之取因假設論(大三一·八八五中):‘言相續者,謂於異時,因果不絕。’此言有為法之前因後果連續不絕,稱為相續。據大毗婆沙論卷六十載,相續可分下列五種:

(一)中有相續,謂死有之蘊滅,中有之蘊生;而中有之蘊續接死有之蘊,稱為中有相續。

(二)生有相續,謂中有之蘊滅,或死有之蘊滅,生有之蘊生;而生有之蘊接續中有之蘊,或接續死有之蘊,稱為生有相續。

(三)時分相續,謂羯剌藍乃至盛年時分之蘊滅,頞部曇乃至老年時分之蘊生;而頞部曇乃至老年時分之蘊接續羯剌藍乃至盛年時分之蘊,稱為時分相續。

(四)法性相續,謂善法的無間之中生出不善法或無記法;而此不善法或無記法接續前之善法,稱為法性相續。其如不善法或無記法之無間亦然。

(五)剎那相續,謂前一剎那的無間之中生出後一剎那,而此後一剎那接續前一剎那,稱為剎那相續。此五種相續亦可總攝於法性、剎那二種相續中,此因前三者皆不離法性與剎那之相續;法性相續亦可入於剎那相續中,此因一切皆是剎那性之故。又大毗婆沙論等雖認為,善法等之無間生不善法亦稱為相續;然相似相續論者則以同類法之相似相續稱為相續,異類則不稱。又上記之五種相續,隨三界五趣而各有分別,欲界具有五種,色界無時分相續,無色界無中有及時分二相續。於五趣之中,地獄無時分相續,其餘四趣則五種兼具。此外,又有稱人等之依身為相續者,如俱舍論卷五(大二九·二五下):‘相續有異,異生、聖者相續起故。’同書卷二十二(大二九·一一六中):‘由此比知,以有愛故,能令相續馳趣後有。’故知佛教教義不立常一之實我,人等之依身唯以五蘊之相續而存。由上之說,又可將自己之依身稱為自相續,他人之依身稱為他相續;一人稱一相續,多人則稱多相續。[大毗婆沙論卷五、卷三十六、卷一一七、俱舍論卷八、卷十三、順正理論卷二]

另有釋義,師父傳法給弟子,稱師資相承、血脈相承。至於師父去世後,其所留財產,自古以來皆由弟子相續,或分與他人,在律典上皆有各種規定。據摩訶僧祇律,凡衣缽等屬於教團,其他則依當時之情形,由教團知事人與眾僧等合議分配之。此種財產相續或分與,為近代始有之情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