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永遠》

《相伴永遠》

《相伴永遠》是由丁蔭楠導演,宋春麗、王學圻、蘇岩、苗海忠主演的感情大戲。

基本信息

《相伴永遠》 《相伴永遠》

演職人員

相伴永遠 (2000)製作團隊 職員表
丁蔭楠 .... 導演
胡建新.... 編劇
顧保孜 .... 編劇
穆德遠.... 攝影
曹彪 .... 製片人
鄭曉明 .... 製片人
相伴永遠 (2000)演員表
宋春麗
王學圻
蘇岩
苗海忠

故事梗概

相伴永遠 (2000)故事梗概

《相伴永遠》 《相伴永遠》

李富春蔡暢,同於1900年5月生於 湖南。20年代赴法國勤工儉學。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經濟大蕭條使中國留學生們面臨生存與求學的危機。蔡和森與周恩來在巴黎組織了新民學會留法學會,為留學生們向當時的北洋政府爭取生活維持費而鬥爭。在一次留學生的聚會上,年輕的李富春邂逅正散發傳單的蔡暢,四目相對,他立刻就被蔡暢那青春煥發的神采迷住了。 學生們在北洋政府駐法國公使館門前示威請願,遭巡警鎮壓,混亂中,李富春為救蔡暢,被巡警打倒在地,鮮血染紅了他手中的 《共產黨宣言》 。 蔡暢被李富春的真情所感動,他們相愛了,在鄧小平的祝福中,兩人結為連理,從此相伴在一起。 不久,蔡暢懷孕了。為投身革命,她甚至要放棄做母親的權利,在母親和李富舂的勸說下,她生下了女兒李特特後,毅然做了絕育手術,以表示為革命奮鬥一生的決心。 為尋求革命真理,李富春和蔡暢忍痛離開襁褓中的女兒,遠赴蘇聯學習。若干年後,他倆回到國內,參加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白色恐怖的驚心動魄的鬥爭。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李富春作為東北戰場後勤總指揮,負責調派軍用物資。而蔡暢作為新中國婦女領袖,在布達佩斯世界婦女大會上,慷慨激昂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國即將誕生了”。 解放後,李富春到莫斯科主持中蘇談判,為簽署《關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中國國民經濟的協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1967年,他們被那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實與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信念之間的矛盾,煎熬著他們的身心,他們相伴著共同度過這段艱難的歷史時期。 1975年,李富春積勞成疾,病危住院。蔡暢探視時,因自己感冒,怕傳染丈夫,兩人隔著玻璃窗,用紙筆交談傳達著對國家的希望和相互的愛意。五十三年相濡以沫的生活,伴隨著忠貞信仰和愛情,將在此訣別。

導演簡介

丁蔭楠 。中國影視導演,生於天津。1966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曾任廣東省話劇團導演,執導過大型多幕話劇《南方油城》。現任珠江電影製片公司導演。他的作品多次獲獎:如《春雨瀟瀟》獲1979年優秀創作獎;《逆光》獲1982年第3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孫中山》(上、下)獲1986年度政府獎最佳故事片獎、第10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及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最佳道具等八個單項獎,獲新時期十年電影最佳故事片獎、導演榮譽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1949至1992年孫中山優秀文藝創作獎;《周恩來》(上、下)獲1991年度政府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及最佳男主角獎,第十二屆金雞獎故事片特別獎及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化妝獎,上海市十佳影片評選最佳故事片獎,"振興廣西文藝銅鼓獎"(個人特別獎)、1992年廣西建設杯(個人獎)。從1991年起陸續發表電影論文《電影不斷被我發現》、《論故事片〈孫中山〉製作的美學原則》、《電影十年思》、《電影〈周恩來〉創作中的幾點想法》等。

※※※※※※※※※※※※※※※※※※※※※※※※※※※※※※※※※※※※※※※

丁蔭楠,男,1938年10月生,漢族,一級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及理事,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其主要作品有: 《春雨瀟瀟》《逆光》《他在特區》《孫中山》《電影人》《周恩來》《黃連。厚朴》《相伴永遠》《鄧小平》《梅蘭芳》及電視連續劇《農民的兒子》等,其中《春雨瀟瀟》獲國家青年創作獎,《逆光》獲“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孫中山》獲“政府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及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文匯報》十年最佳故事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周恩來》獲“政府最佳故事片獎”、第十五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及最佳男主角獎,第十二屆“金雞獎”故事片特別獎及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化妝獎、上海十佳影片最佳故事片獎、廣西“振興文藝”銅鼓獎、1997年“五個一工程獎”等,《農民的兒子》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演員簡介

宋春麗 。中國影視女演員。生於河北冀縣。1985年考進的北京電影學院的“明星班”,1987年畢業。1980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
獲獎作品如下:
《相伴永遠》 (榮獲第二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九香》 (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四屆電影表演學會獎)
《鴛鴦樓》 (榮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提名)
《風雨麗人》 (榮獲第十三屆電視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
《便衣警察》 (榮獲第六屆電視飛天獎的最佳女配角獎)
《離開雷鋒的日子》 (榮獲第二十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四屆長春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

曾獲社會殊榮——
1997年榮獲中國文聯首屆《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1998年榮獲中國視協首屆《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
1999年被評為戰士最喜愛的十名軍旅藝術家
2000年被“八一”電影製片廠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001年被全國婦聯評為“巾幗建功標兵”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
2002年解放軍總政治部機關和直屬單位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
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社會職務——
中國文聯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中國電視家協會理事
中國電影表演學會副會長

※※※※※※※※※※※※※※※※※※※※※※※※※※※※※※※※※※※※※※※

宋春麗,1951年2月生於河北冀縣,北京人。1973年還不滿13歲時參軍,先後在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話劇團任演員。1979年初登銀幕,參演了影片《苦難的心》,1980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開始電影生涯,先後拍攝了《奸細》、《天山行》、《張鐵匠的羅曼史》、《姐姐》、《家庭瑣事錄》等影片,其中《姐姐》展現了她高超的演技,使得她進入一流女演員的行列。198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進修兩年,1987年,參演了畢業作品《鴛鴦樓》,獲得表演藝術學會獎,同年因在電視劇《便衣警察》中的出色表演獲得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其後拍攝的影片有《九香》、 《烈火金鋼》 、《孔繁森》 、《離開雷鋒的日子》、《走出硝煙的女神》 ,並因《九香》榮獲第17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相伴永遠》榮獲第二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電視劇作品還有《紅岩》、《罪證》等。
宋春麗1978年2月結婚,愛人孫維熙現為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因為事業一直沒有要孩子。

參考文獻

 http://www.cnmdb.com/title/953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