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書[詞語釋義]

直書[詞語釋義]

秉筆直書,歷來是中國古代史官(秘書)遵循的道德準則,也是他們堅持真理的精神支柱,被譽為中國史學和秘書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價值與優良傳統,推進了史學文化、秘書文化的純潔和社會歷史的進步。 中國人歷來講究道德(或叫德行),強調敦品立德,並強調不同行業本身特有的職業道德。縱觀中國古代的秘書工作,特別值得讚賞的是,歷代的許多秘書(史官)大都能堅持以求實為榮、曲筆為恥的職業道德和史學人格,擬文記事秉筆直書,成為中國古代秘書工作的優良傳統之一。

基本信息

【詞目】直書

【拼音】zhí shū

【注音】ㄓㄧˊ ㄕㄨ

釋義

據實書寫。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盡而不污,直書其事。” 唐 元稹 《進田弘正碑文狀》:“臣所以效 馬遷 史體,敘事直書,約 李斯 碑文,勒銘稱制。” 明 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公(袁可立)獨憤然曰:“殺人媚人,以慱一官可乎!”遂直書其枉,而石得無罪。中丞因自劾歸,公論快之。”馮自由 《辛亥革命興中會時期之革命同志》:“然功是功,罪是罪,事實俱在,不容抹煞。仍當據實直書,以全公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