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排輪滑

直排輪滑

直排輪滑(Aggressive Inline、國語俗稱輪刀Skate Blade)的發展有幾百年的歷史,1979年Scott Olsen改進了直排輪滑,由此開始了直排輪滑的迅速發展,並出現了各類賽事,成為世界流行的一項運動,並因為其特有的驚險刺激而成為極限運動的一員,與滑板、特技腳踏車一起成為極限運動會的項目。直排輪滑、特技腳踏車、滑板等三項運動俗稱B3(都帶有B字母,Bike、SkatBoard、Skate Blade)項目。

直排輪滑

直排輪滑直排輪滑
Aggressive Inline直排輪滑(國語俗稱輪刀Skate Blade)的發展有幾百年的歷史,1979年Scott Olsen改進了直排輪滑,由此開始了直排輪滑的迅速發展,並出現了各類賽事,成為世界流行的一項運動,並因為其特有的驚險刺激而成為極限運動的一員,與滑板、特技腳踏車一起成為極限運動會的項目。直排輪滑特技腳踏車滑板等三項運動俗稱B3(都帶有B字母,Bike、SkatBoard、Skate Blade)項目。

經過多年的發展,極限輪滑它已是一項全球性的運動,而且選手不斷朝 低齡化發展。這些促使每次比賽都更加精彩:因為每次比賽都有新的選手加入,而他們每人又帶來了一整套全新的非凡動作.

極限運動介紹

直排輪滑直排輪滑
極限直排輪滑是“極限先鋒們”將傳統直排輪滑玩法推倒另一個高度:擦滑欄桿、跳躍台階、U池翻騰時出現的。對於它的先輩旱冰輪滑我們一定不會陌生,初學時摔跤的滋味一定還記憶猶新;直排輪滑是由2排4輪的滾軸改為單排4輪而成的,同時輪子變得更窄,接觸面更小,鞋子變得更深更結實嚴密。這一點點的變化卻帶來了速度、難度、樣式等全方面的質變,也為喜歡變化的年輕人提供了運動創新的機會。

目前競技直排輪滑的主要競技方式有:
1)街式障礙;
2)U池(半管);
3)碗式;
4)高山速降等。

直排輪滑----萬有引力是唯一的敵人

直排輪滑直排輪滑
1、 直排輪滑這個創意已延續了大約有300年之久。最初是有一位17世紀的荷蘭人嘗試籍由釘著木製滾軸在木片上,並裝在自己的鞋子下的方式,而在夏天享受溜凍的樂趣。
2、 第一雙專利的直排輪滑,在1819年於巴黎由佩蒂布拉德(M.PETIBLED)所註冊,而除了佩蒂布拉德外,當時還有許多其他直排輪滑的模型在歐洲和美國出產。

3、 在1979年,有一位名叫奧森(SCOTT OLSEN)的年輕冰上曲棍球選手在一家運動器材商店發現了一雙老舊的直排輪滑鞋。他認識到這個設計的潛力,於是搭便車到芝加哥買下溜冰鞋公司那些停產的直排輪滑設計。他將新公司命名為ROLLERBLADE,也就成為了現在直排輪滑的同義詞。
4、 自那時開始,直排輪滑變得在全世界非常流行。單單在美國,直排輪滑市場自從它被引進後,一年內便以22.6%的數字穩定地成長。
5、直排輪滑在美國排名前五大最多人參與的運動,同時也是6-17歲男性最常參與運動的首位。

直排輪滑變得更具特技挑戰性

直排輪滑直排輪滑
1、 直排輪滑的特技挑戰性必須歸功於滑板,這個運動是在1981年開始,當時滑板愛好者就使用滑板,在相同的類型的街道和綠色場地開始實驗,跳上樓梯的手扶桿從頂部向底部下滑。
2、 隨著對這個運動的認識,逐漸產生了為了因應特技直排輪滑的溜冰鞋設計,這類設計讓輪滑愛好者在街道上滑行以及在障礙物上能夠有更多的控制。
3、 一連串的直排輪滑競賽於90年代在美國展開,1995年ESPN在美國羅德島舉辦首屆極限運動會,令直排輪滑成為了主流運動,並獲得全球媒體的注意。同時職業的直排輪滑選手逐漸爭取到贊助商的支持。

直排輪滑的國際組織

1、 直排輪滑者協會(The Aggressive Skaters Association,ASA)在1995年由薩伊斯(MARK SHAYS)及一群頂尖職業好手成立。
2、 ASA是直排輪滑的國際性授權組織,一手創辦了ASA職業巡迴賽(ASA PRO TOUR),其他經ASA授權舉辦的項目還包括NBC Gravity Games及ESPN X Games。

直排輪滑裝備

直排輪滑直排輪滑
最重要的裝備當然是一雙輪滑鞋。遠看每雙輪滑鞋都看似一樣,但由於耗損及磨蝕厲害,因此運動員的輪滑鞋都配備特別的設計。
外殼 SHELL
1、 是輪滑鞋外面的堅硬部分,多以耐用塑膠造成,一抵禦運動中的耗損,亦可以承受花式技巧所造成的刮磨及落地衝力。

2、 競賽用直排輪滑並無配備如一般休閒用直排輪滑的通風設計,因為通風系統會減低外殼的厚度及耐用度。
3、 外殼腳掌以上的靴型部分有鞋帶(LACES)或扣環(BUCKLES)綁緊,令足部可以穿穩直排輪。

4、 大部分直排輪外殼均附有鉸鏈(HINGE),連線好靴筒及外殼下半部,在保持挺硬之餘亦容許運動員可以彎腿或調校小腿位置角度。
強力皮帶 POWER STRAP
1、 部分輪滑鞋現在均備有一條強力皮帶,由鞋內套的後方伸展至腳掌前方,作用是讓運動員的腳跟及腳掌不至於移位。
鞋內套 LINER
1、 用來包覆足部,作用類似足部的軟墊,以不同密度的泡末膠製成,密度愈高則墊護愈硬,輪滑鞋的反應愈強。
底座 FRAME
1、 底座是連線外殼與輪子的結構。花式競賽用直排輪滑必須比普通休閒輪滑鞋更能承受衝擊力,材料採用鋁合金或強化塑膠,但一般運動員多採用鋁合金制底座。
2、 底座距地面甚近的設計讓運動員能保持低重心。同時底座與足部愈近,則可為運動員提供更大的摩擦力。3、 現在的趨勢是底座愈來愈貼近地面,而保持少於50-67毫米輪子大小的距離。
4、 底座與鞋之間的連線方面,由於特技表演摩擦力強,故採用鉚釘(RIVETS)將兩者連線。某些製造商亦開始安設隱性的鉚釘一避免過早磨損。

摩擦片 GRIND PLATES
1、 這片長方形的薄片在底部中間內陷成曲線槽狀,通常置於第二及第三個輪子中間的鞋子表面,作用是在運動員表演摩擦類動作時保護外殼免受磨蝕。
2、 材料採用金屬或塑膠。金屬制摩擦片讓運動員能保持更佳平衡,並可在與其他金屬接觸時免受磨蝕。而街頭運動員則較多塑膠制摩擦片以應付一般障礙物。

摩擦釘 GRIND POST
1、 通常置於第二及第三個輪子中間的一條塑制小栓。作用是為運動員在進行摩擦動作時為外殼提供更大保護。輪子 WHEELS

多以polyurethane這種與橡膠類似的抗刮磨性強的材料製造。
1、 大小:大小不一,由44毫米至82毫米不等。輪子愈大,可以令速度提高,且有更多面積吸收震盪力。
較小輪子讓運動員的自主操縱性更大,加速亦愈快而滑行速度則較慢。而由於輪滑鞋底部空間較多,在做出摩擦性動作時可更得心應手。
特技直排輪滑運動員一般採用較小輪子,更有趨勢在底座上裝更小的輪子。
軟硬係數:用作度量輪子的硬度。係數較高者較耐用而速度較高,但牽引力較小而抗震盪力較小。特技直排輪運動員一般採用高軟硬係數的輪子已提高

2、 速度及耐用性。
3、 輪子排列:共有三種輪子裝置在底座的方法
搖椅型:第二及第三個輪子較第一及第四個突出。從側面看就如搖椅之底部或一條寬拋物線。
平面型:四個輪子安裝於同一高度,皆能觸及地面,大約三分之一至一半運動員採用。
反搖椅型:與搖椅型剛好相反。第二及第三個輪較小或較第一及第四輪低陷,側面看有如一條彩虹,這種安裝方法限制了運動員的轉向但在欄桿等障礙物上把抓較佳。
保護裝束 PROTECTIVE GEAR
1、 所有運動員皆佩戴頭盔急保護軟墊,包括護腕、巨型護膝及護肘。特技直排輪滑運動員做穿著的護膝及護肘比一般休閒人士所用的大。而護脛則在抓欄動作失敗時可以發揮保護作用。
2、 在正式比賽中,業餘運動員須穿著全套保護軟墊,包括護腕;而職業選手則只須佩戴頭盔及遮蓋膝蓋(如穿短褲則戴護膝,或穿上過膝長褲亦可)

直排輪滑直排輪滑
如何確保玩直排輪滑的安全?
為了使玩直排輪滑更具樂趣,作好安全準備是必要的,惟有完全解除對安全的顧慮,才能真正「放心」玩直排輪滑並充份發揮潛力,得到更多進步或作最佳的演出。以下是一些上路前應注意的事項:
1.作好熱身活動。
和參加任何運動一樣,每次練習前都應先作準備活動,玩輪滑也是一樣。讓全身主要關節動一動、拉拉筋,尤其是腳踝、膝蓋、大腿關節與腰部。
2.穿戴上護具。
全套護具應包含:頭盔、護肘、護膝與護掌。

3.運用常識選擇安全的場合。
不要在車道、斜坡、有油漬或積水的地面等地方玩輪滑;運用常識判斷,以安全為要。
4.了解自己的程度、知道自己的極限。
依自己的情況玩輪滑,要學習新的技巧或動作時應有人指導,並且特別小心。

5. 上課。
找一個好教練來上課,不斷累積專業知識與輪滑技巧,並可由教練處得到玩輪滑的安全常識。國內的極限運動由於開展的晚,有關這方面的專業教練幾乎沒有,都是一些輪滑極限高手通過錄象、電視等媒體觀摩自學的。如果有高手在旁指點,學起來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容易糾正錯誤。

直排輪滑的剎車方法

直排輪滑基本剎車方法

藉助剎車器

腳剎向來是件頗有爭議的東西。許多滑過真冰或旱凍的人反而會覺得它礙手礙腳,仿佛是它裝錯了地方一樣。一句話,它就是沒用。但是,如果你按部就班地學習了怎樣使用它的話,你馬上會發覺你的腳剎實際也能發揮多種功效。以下列出的是它的一些好處:
1. 即使是在非常高速的情況下,你也能用它來剎車。
2. 用腳剎時,你的兩個腳都能在地面上,這樣就有助你保持平衡。
3. 當需要在交通繁忙地段剎車時(可能你身邊有很多汽車或腳踏車),用腳剎能使你把
自己的動作控制在儘可能小的範圍內。
4. 用它剎車時,你還可以轉向。
5. 剎車的聲音經常可以警告他人你的出現。

現在我們開始講解如何學用腳剎。兩腳開列,與肩同寬。然後,讓你的雙腳前後向交叉反覆滑動,這個練習是為了讓你習慣重心在兩腳間的轉換。使用腳剎時,先邁出腳剎所在的腿,同時腳趾離地,腳跟下壓。這時候你的重心應該是在兩腿間的。在初學的時候,它可能會略微地處於你後面的腳上。這裡的關鍵點是在做動作時背部要直,膝蓋要曲。

Runouts:(繞障法)

如果滑行的路兩旁是草地什麼較軟的東東的話, 簡單了, 就滑到上面去. 那種表面能幫你減速,不過你得千萬小心速度的突然變化. 如果之前你已經失控了, 至少你摔的是草地, 而不是和路面來次親密接觸了.

Wall stop (藉助固定物體)

這種停止其實很簡單、向牆壁或任何合理地固定對象滑去,在接觸他們的同時使用你的胳膊緩衝。在速度較低時,這應該是相當安全的(在接觸牆體是時候,記得轉頭,這樣就不至於把你的臉撞到牆上了) 。

你的鞋或許會也或許不會撞上牆壁,這取決於您滑行的速度。關鍵點在與你要學會用胳膊作緩衝 (就象在站著做伏地挺身一樣。) 一種練習的方法是這樣的:穿上鞋在離牆1,2尺處站定,現在向牆壁傾倒,用手支撐。你應該會有輕微地反彈,前提是要避免頭和牆撞上。靠牆的速度越快,反彈的程度越小。

另一種可以採用的方法是象撞球中球一樣的停止。現在我們要藉助的不是靜止的物體了,藉助你身邊的一起溜凍的同伴,把你的衝力轉移到他們身上。為安全起見,在你接近對方時要大聲警告他你的接近。這有方法在平地和中低速是很有效。但在高速時和身邊沒有熟悉的同伴時,不建議採用此法。

Windbraking (藉助風力)

藉助風力與其說是剎車方法,還不如說它更多是一種控制速度的方法(雖然在大風天氣情況下,藉助風力也可以讓你停下) 。站立,充分伸展你的胳膊,想像著象一隻鼓起的風帆。有必要的話,您需要向前微微傾斜,以加強風的力量。

直排輪滑初級剎車方法 V-stop/snowplow (V字剎)

低速滑行中,你可以腳跟併攏呈V字 (適用於倒溜), 或腳尖併攏呈V字(適用於正溜), 你的兩鞋在撞到一起後, 使你停止。這可能會使你向滑行的方向摔倒(取決於你當時的速度) ,因此你要有向前傾斜身體或向後傾斜身體的動作來補償。
您甚至可以讓動作更誇張一點. 兩腿開列, 超出肩寬, 象前面一樣在腳跟或腳尖方向上靠攏(這個動作不會使你的兩鞋碰撞). 用腿力壓你的內刃,減速會很有效果。這也可運用於比較高速的時候。

直排輪滑中級剎車方法(Intermediate Level Stopping)Advanced Runouts

滑到草地的時候, 你可以讓自己在草坪和地面間交替滑行, 以此來控制你的速度。當下坡的時候這招很管用。要停下的話, 一直在草地上就可以了。

上草地時, 雙膝保持彎曲, 一隻腳是在另一隻腳前面的。幾乎所有重量都在你首先接觸草地的一腳上. 繃緊前腿, 它就好象是在為後面的跟隨腿犁出一條道一樣。很少重量是落在後面的跟進腿上的。放鬆肌肉, 後面的腿起的作用只是穩定和保持平衡而已。在這裡,主導的腿要完成大多數的工作。

直排輪滑高級剎車方法 T-stop、Toe-drag

T-stop
T-stop的原理是:由輪子提供摩擦力,來使滑行者停止。做動作時, 一個腳拖後, 它幾乎處在一個和滑行腳成垂直的位置。雙膝稍彎曲一點,在地面上拖拽你後腳的輪子。作動作時, 要強調一種概念,那就是拖拽的重點要放在腳跟上,而不是第一個輪子。如果你拖拽前輪太多, 那只會讓你轉起來。整個過程中,你的身體重量主要放在那個保持滑行的(前) 腳上。假如是在高速的情況下,只有給後面拖動的鞋加更大的壓力,才能使你在短時間內停下。切記此時你的身體重量的大部分還是放在你的前腳上的。

注: 一種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是:T-stop或任何一種用輪子拖拽來剎車的方法(譬如拖拽前輪),容易產生"被磨平的輪子" 。如果在剎車的時候,你的輪子一點都不滾動, 那么最後只能是一個結果,那就是你的輪子被磨平了。不圓的輪子將很大程度地影響順暢的滑行。你的輪子就那樣報廢了。

Toe-drag

此動作基本上和T-stop相似, 不同點是現在你拖拽的只是一個前輪而已. 這個動作並不要求你的拖動腳一定要和前進方向成垂直。你可以比較自由地在一個弧度上拖拽前輪. 並且, 您的前輪在觸地時可以自由選定角度。(如果有老輪子, 腳趾位置是它們的好歸宿, 那樣就能避免損壞好輪子了。) 和T-stop比較, Toe-drag的好處是: 它只磨損你的一個輪子,更加重要地, 你可以更好地在剎住時控制轉向. 就算在拖拽時, 前輪在滾動, 那也能讓你停下來。Toe-drag能讓你在相當高速時停下. 但是, 由於它只採用一個前輪剎車, 因此和腳剎剎車或T-stop比, 他的停止距離會更長些。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
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