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戇章

盧戇章

盧戇章是1854年在福建省同安縣出生,是漢語拼音文字首倡者。

盧戇章

(1854~1928)
漢語拼音文字首倡者。字雪樵,福建同安縣人。曾到新加坡學習英語,後參加了《華英字典》的翻譯,受教會所制羅馬字的影響,對漢字進行改革。

切音字運動

經十載潛心研習,仿拉丁字母,取┃、 、三種筆畫,編製成“天下第一快切音新字”,共有55個字母,以拼寫廈門音為主。1892年,《一目了然初階(中國切音新字廈腔)》出版。該書是中國人編著的第一本拼音著作。其中“天下第一塊切音新字”是中國人制訂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該書是中國提倡漢字改革、提出拼音化的主張、研製拼音方案、出版拼音讀物的開端。這一年被認為是中國漢字改革運動的開始。早期的漢字改革運動也因其“切音新字”而被稱為“切音字運動”。他後來到日本占領下的台灣,受假名的影響,採用漢字偏旁的簡單筆畫,寫成《中國切音新字》,有聲母25個,韻母102個,以京音切音字為主,也可拼寫福建的一些方言。1906年,出版《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書》(一、二)和《中國新字北京切音合訂》,內容包括《中國切音字母》(即總字母表)和官話、福州、泉州、漳州、廈門、廣東六種切音字方案及《制字略解列表》一種。1913年後,修改廈門切音字母,改名“國語字母”,並以《中國新字》為名於1915年出版。這是他的第三個漢語拼音方案。1916年,出版宣傳該方案的《中華新字國語通俗教科書》及《中華新字漳泉語通俗教科書》。1920年,又製成閩南閏音一套,叫《閩南語注音字母、盧戇章中華新字字母、羅馬字字母對照表》。他的第一套方案採用的是拉丁字母,從而使他成為清末漢語拼音運動中採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人。他的第二套拼音方案採用的是日本假名系符號;他的第三套拼音方案採用的是漢字筆畫式。他的拼音方案既借鑑了西方拼音文字的便捷,又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反切。採用聲韻雙拼法,而沒有採用音素制。他的漢語拼音方案實行“詞素連寫,詞間分開”,注意詞兒連寫、標記調號、橫行書寫、使用標點符號等,這在我國都是首創。盧戇章從事中國文字拼音化工作的目的在於節省國人學習文字的時間,好從事實學的學習,以求國家富強。他認為漢字是發展的,其趨勢是趨易避難,拼音文字的三大優點就是易認、易懂、易寫。他認為推行拼音方案可以“統一語言,以結團體”,可以普及教育,並認為“若以切音字與漢字並列……不但能識切音字,亦可無師自識漢字。”(《一目了然初階》序)這是利用注音識字的最早倡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