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如

盧偉如

盧偉如(1919——1985),曾用名馬貴、羅衡,廣東惠陽縣人。早年入淡水象山師範、惠陽縣平山鄉村師範學習,投身學生運動,是學生運動領導者之一。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6月,離校參加中共廣東省委短訓班,結業後任惠陽縣坪山抗敵後援會黨支部書記。同年12月參加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並任中共中心支部書記。1939年任中共惠陽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武裝部長,後任惠(陽)東(莞)寶(安)三縣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香港昌業公司大老闆(總經理)兼惠州源吉行總經理身份作掩護,參與接應和營救滯港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工作。1942年3月起,歷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第三大隊政治委員,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政治委員、第二支隊支隊長、第五支隊政治委員,東江縱隊江南指揮部指揮員兼第六團團長。在東莞參與組織反擊日軍對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萬人“掃蕩”的鬥爭,率領第三大隊堅持在廣九鐵路以西地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盧偉如(1920—1985),惠陽縣新墟鎮灣塘村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民國26年(1937)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惠陽縣平山鄉村師範學校黨支部宣傳委員。民國28年(1939)任中共惠陽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民國31年(1942)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政委。民國32年(1943)任東江縱隊第五大隊政委。民國33年(1944)任東江縱隊第二支隊支隊長、第五支隊政委。民國34年(1945)任東江縱隊江南指揮部指揮員兼第六團長。民國35年(1946)12月任第三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師第二十三團副團長,民國37年(1948)8月任縱隊的炮兵團長。
建國後,歷任中央軍委第三炮兵學校訓練部部長,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軍委炮兵科研部副部長;軍委炮兵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政委等職。
抗戰時期,盧帶領部隊轉戰東江兩岸,打擊日本侵略者,參與搶救港九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帶領部隊參加了洛陽、開封、濟南、淮海和渡江等戰役,作戰勇敢,指揮果斷。在解放舟山戰鬥中,指揮正確,出色完成任務,受到上級通令嘉獎。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帶領炮兵師參加了上甘嶺戰役。1985年1月17日在廣州逝世,終年65歲。

人物生平

1941年12月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後,香港淪陷。一批著名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被困在香港。盧偉如被派往國民黨統治區惠州建立秘密交通聯絡點,負責接待和轉送由香港脫險歸來的著名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去後方。他根據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的指示,以香港“昌業公司”老闆兼惠州“源吉行”總經理的身份作掩護,秘密接應由香港脫險歸來抵惠州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胡繩、張友漁等500多人,後將他們安全護送到韶關,轉送到大後方。

1942年10月,盧偉如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政治委員,率部打破敵偽、頑軍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很快打開東莞地區的抗日局面。12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政治委員,率部參加梅塘馬山戰鬥,粉碎了樟木頭日軍的襲擊,為建立東寶行政督導處抗日民主政權奠定了基礎。

成就及榮譽

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