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縣民族中學

盈江縣民族中學,是省定的十九所民族寄宿制中學之一,是我縣兩所完全中學之一,是培養我縣民族人才的重要陣地。在校學生138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70%以上,有教職工90人,其中專職教師72人,學歷合格率為96.1%。校園占地92.7畝。

基本信息

一、辦學背景

盈江縣民族中學是根據省政府發〔1980〕246號《批轉省民委、省教育廳關於認真辦好一批寄宿制民族中、國小的報告》:“為適應我省‘四化’建設的需要,必須培養一批少數民族的知識分子和各種專業人才,而中國小教育是培養各種人才的基礎,因此要採取特殊措施辦好一批民族中學、國小”的精神建立起的一所民族寄宿制中學,是省定的十九所民族寄宿制中學之一,是我縣兩所完全中學之一,是培養我縣民族人才的重要陣地。

二、辦學概況

學校創建時借住於部隊舊營房,1999年9月搬遷到現在的校址,主要招收全縣少數民族學生和邊遠高寒山區的漢族學生,學校現有2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8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70%以上,有教職工90人,其中專職教師72人,學歷合格率為96.1%。校園占地92.7畝,用於教學的總建築面積為11903.3平方米,有規範的理、化、生實驗室各兩套,語音設備64座,微機100台,有圖書室。辦學19年來,國中的教育教學成績在全縣一直名列第一,在全州名列前茅,特別是近幾年來,中考成績總分連續6年保持全州第一,聯考成績也在不斷提高,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
自1999年9月學校搬遷到新校址後,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辦學規模逐年擴大,教學條件不斷改善,廣大教師敬業愛崗、樂於奉獻、教學質量受到上級部門和社會的首肯。但也要看到,教師中尚存在面對改革,躊躇彷徨的情況,對教育教學質量的理解需要進一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研水準、教學管理同時代的發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三、學校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開展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動,努力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著力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進一步深化內部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轉變管理方式,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在發展中推進調整,在調整中加快發展,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加快人才的教育和培養,為盈江未來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接班人服務,為21世紀盈江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四有”人才而奠定基礎。

(二)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校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通過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學校擬用5年時間,力爭實現“教學優質、校風優良、環境優美”的“三優”學校。成為“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在當地教學設備一流,教學質量一流,在校學生不少於2100人的視窗示範學校。

(三)辦學規模

到2010年,學校發展為國中每級8個班,共24個班,高中每級4個班,共12個班,初、高中共36個班,學生以每班50人計,可達1800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