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馬利翁效應

皮革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國小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含義

皮革馬利翁效應皮革馬利翁效應

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它又被稱作“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雅格布森,在一次經典的實驗後共同提出的。

來源

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這個國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獨居。他善於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羅狄忒為他的真誠所感動,就使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皮格馬利翁遂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於是, 後人就把由期望而產生實際效果的現象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1968年,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來到一所國小,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三個班,在學生中煞有介事地進行了一次“發展測驗”。然後,他們列出了一張學生名單,聲稱名單上的學生都極具潛質,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八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複試,驚喜地發現,名單上的學生成績進步很快,性格更為開朗,與老師和同學的關係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事實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心理實驗,用以證明期望是否會對被期望者產生重大的影響。他們所提供的名單完全是隨機抽取的,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並隨之將這種暗示傳遞給學生。儘管教師們悄悄地將這份名單暗藏心中,卻在不知不覺中通過眼神、微笑、言語等途徑,將掩飾不住的期望傳遞給那些名單上的學生。他們受到教師的暗示作用後,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充滿激情,在不知不覺中更加努力地學習,變得越來越優秀。

啟示

人們將皮格馬利翁效應總結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從中得出這樣一個啟示:讚美和期待具有一種超常的能量,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激發人的潛能。一個人得到別人的信任與讚美後,他會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尊,從而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他會更加努力地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盡力達到對方的期望。相反,如果向對方傳遞了一種消極的期望,則會讓他變得自暴自棄,向著消極的一面發展。
人類對自我形象的評判,常常綜合了個人和外界環境的看法。外界的信息對自我評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巴納姆效應”有所不同的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專指那些來自外界的、正面的暗示,而巴納姆效應泛指所有外界環境的信息與暗示,當然也包括一些對個人的發展起著消極作用的暗示。

套用領域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一些優秀的老師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期待效應來幫助後進學生。

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來激發員工的鬥志,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效益。在現代企業里,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傳達了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還更加適用於團隊精神的培養。即使是在強者生存的競爭性工作團隊里,許多員工雖然已習慣於單兵突進,我們仍能夠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其中最有效的靈丹妙藥。

經典案例

頑童當州長的故事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一個典型案例。羅傑·羅爾斯出生在紐約的一個叫做大沙頭的貧民窟,在這裡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面的職業。羅爾斯小時候,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跟當地其他孩子一樣,頑皮、逃課、打架、鬥毆,無所事事,令人頭疼。幸運的是:羅爾斯當時所在的諾必塔國小來了位叫皮爾·保羅的校長,有一次,當調皮的羅爾斯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出乎意料地聽到校長對他說,我一看就知道,你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校長的話對他的震動特別大。從此,羅爾斯記下了這句話,“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帶給他信念,指引他成長。他衣服上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不再夾雜污言穢語,開始挺直腰桿走路,很快成了班裡的主席。四十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終於在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紐約州州長,而且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通用電氣的前任CEO傑克·韋爾奇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實踐者。他認為,團隊管理的最佳途徑並不是通過“肩膀上的槓槓”來實現的,而是致力於確保每個人都知道最緊要的東西是構想,並激勵他們完成構想。韋爾奇在自傳中用很多辭彙描述那個理想的團隊狀態,如“無邊界”理論、四E素質(精力、激發活力、銳氣、執行力)等等,以此來暗示團隊成員“如果你想,你就可以”。在這方面,韋爾奇還是一個遞送手寫便條表示感謝的高手,這雖然花不了多少時間,卻幾乎總是能立竿見影。因此,韋爾奇說:“給人以自信是到目前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有“經營之神”美譽的松下幸之助也是一個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的高手。他首創了電話管理術,經常給下屬,包括新招的員工打電話。每次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問一下員工的近況如何。當下屬回答說還算順利時,松下又會說: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這樣使接到電話的下屬每每感到總裁對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為之一振。許多人在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作用下,勤奮工作,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高才,畢竟人有70%的潛能是沉睡的。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選拔的第一任總裁查爾斯·史考伯說:“我認為,我那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再也沒有比上司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心……我贊成鼓勵別人工作。因此我急於稱讚,而討厭挑錯。如果我喜歡什麼的話,就是我誠於嘉許,寬於稱道。我在世界各地見到許多大人物,還沒有發現任何人--不論他多么偉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讚許的情況下,比在被批評的情況下工作成績更佳、更賣力氣的。”史考伯的信條同卡內基如出一轍。正是因為兩人都善於激勵和讚賞自己的員工,才穩固地建立起了他們的鋼鐵王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