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諾曹

皮諾曹

《皮諾曹》又稱《木偶奇遇記》,是義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發表於1880年。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最後,他掉進一隻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於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該作品於1940年被迪斯尼公司改編為動畫電影,後分別於1983年和2002年翻拍真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皮諾曹又稱《木偶奇遇記》(TheAdventuresofPinocchio),是18世紀
ss木偶皮諾曹
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Collodi)留給世人的經典童話故事,發表於1880年。它是一個義大利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中的可愛的小木偶,他是一個張揚個性,缺乏自我約束,對什麼都好奇,又聰明,又很貪玩的令全世界兒童都喜歡的小男孩。童話故事敘述老人皮帕諾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並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人賣掉上衣,供兒子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為了看戲不惜賣掉課本。在木偶戲班獲得好心老闆的五枚金幣,回家路上受狐狸和貓的欺騙,金幣被搶走。進了監獄......出獄後,又因貪吃他人的葡萄又被捕獸器夾住,被迫當了看家狗。他後悔極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樣喜歡讀書,現在我就會和爸爸住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就不會在這裡給別人當看門狗了。”夜裡,他因幫助主人抓住黃鼠狼而重獲自由。他一心想成為一個用功讀書的好孩子,可是又經不起誘惑。在壞同學的慫恿下又逃學到海邊看鯊魚,後又被引誘到玩兒國,在瘋狂的玩了五個月之後,變成一頭又懶又蠢的驢。後來還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後,他們父子在鯊魚腹中意外重逢,並成功的逃了出來,在海邊住下,並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孩子。本書描述了木偶皮諾曹從一個任性、淘氣、懶惰、愛說謊、不關心他人、不愛學習、整天只想著玩的小木偶,變成一個懂禮貌、愛學習、勤奮幹活、孝敬長輩、關愛他人的好孩子的過程,以及他所經歷的一連串的奇遇,充滿了童趣與想像。發生於皮諾曹身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許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說,在自然天性里往往會有不少不夠盡善盡美的表現,等待著我們的逐步克服。
2004年被義大利著名喜劇藝術家羅伯托·貝尼尼改編成為電影,再次將這個"發生"在1880年義大利的神奇故事搬上了銀幕。

作品目錄

第一章會說話的木頭
第二章傑佩托想做木偶
第三章木偶誕生了
第四章皮諾曹和會說話的蟋蟀
第五章皮諾曹和雞蛋的故事
第六章兩隻腳被燒壞了
第七章傑佩托回家了
第八章皮諾曹要去上學了
第九章皮諾曹去看木偶戲
第十章木偶進了戲院
第十一章班主放了皮諾曹
第十二章皮諾曹被狐狸和貓騙了
第十三章紅蝦旅館
第十四章皮諾曹被殺人強盜抓了
第十五章皮諾曹被吊到樹枝上
第十六章美麗小女孩救了木偶
第十七章皮諾曹鼻子變長了
第十八章皮諾曹去種金幣
第十九章皮諾曹被坐牢四個月
第二十章皮諾曹落到捕獸夾里
第二十一章皮諾曹看守雞舍
第二十二章農民放了皮諾曹
第二十三章皮諾曹去救傑佩托
第二十四章皮諾曹打到仙女
第二十五章皮諾曹去上學了
第二十六章皮諾曹去海邊看鯊魚
第二十七章皮諾曹被警察捉了
第二十八章猛犬救了皮諾曹
第二十九章皮諾曹和小燈芯
第三十章皮諾曹和小燈芯
第三十一章皮諾曹在“玩耍國”
第三十二章皮諾曹變成了一頭驢子
第三十三章皮諾曹被賣了
第三十四章皮諾曹又變成了木偶
第三十五章皮諾曹見到爸爸
第三十六章皮諾曹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孩子

寫作背景

本書創作於1881年,最早發表在《兒童日報》上,科洛迪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對他的生活和創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科洛迪最初編寫《一個木偶的故事》(連載第二年改名為《木偶奇遇記》)是為了償還債務,他甚至在給《兒童日報》的社長菲爾迪南多·馬爾提尼的附言中還這樣提到:“我寄給你的這些材料,只不過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罷了。你可隨意處理,如要採用,我可繼續寫下去。”而沒有料到的是“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兒”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從1881年7月7日起在《兒童報》上分期連載,一直到1883年才連載完畢。中間科洛迪一度想停止連載,卻被讀者“不滿”的信件所淹沒。

評價鑑賞

《木偶奇遇記》意欲揭示的道理並不複雜,它倚借一個木偶有形象不過是為了向我們演繹一個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歷程。問題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並非是一個人生來就可以明白的。否則,皮諾曹也就無需煞費周折才得以完成了這一歷程了。
這篇童話,通過皮諾曹的種種曲折、離奇的經歷,表現小木偶熱愛正義、痛恨邪惡、天真純潔的品質,教育兒童要抵禦種種誘惑,做一個誠實、聽話、愛學習、愛勞動,並能幫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聰明、善良、頑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給孩子們以有益的教誨和藝術的感染。
《木偶奇遇記》是一篇寓言故事。但是與以往西方的寓言故事不同,描寫的不是美麗的公主和貴族們在大城堡中的生活。皮諾喬的奇遇都發生在義大利真正的普通人民中間,從而使它更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
《木偶奇遇記》一書不僅教育孩子們如何為人,還通過隱喻和影射,對十九世紀義大利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落後和醜惡的現象,進行了揭露,如貧富間的差距、勞動人民的貧窮、飢餓和絕望,法務部門和醫療機構的虛偽等等。同時也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義大利哲學家貝內戴托就曾評論說:“用來雕刻皮諾喬的那塊木頭,實際上就是人類本身。”

作品影響

《木偶奇遇記》出版後,印數達到了一百萬冊。一八九二年,該書就由M.A.默里譯成了英文,以後又被譯成多種文字,並多次被拍成電影。著名的製片人沃爾特·迪斯尼也於一九四三年將這個故事搬上了銀幕。可惜的是,故事的作者科洛迪於一八九〇年十月突然逝世,沒有來得及親眼看到他的這部作品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盛況。
義大利人認為,《木偶奇遇記》與但丁的《神曲》及薄伽丘的《十日談》一樣,是義大利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科洛迪,原名卡爾洛·洛倫齊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義大利托斯坎納地區一個叫科洛迪的小鎮。他的筆名便是由這個小鎮的名稱而來。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譯過法國貝羅的童話,為廣大小讀者所喜愛。科洛迪一生中,曾寫過許多短篇小說、隨筆、評論,然而最著名的要數他寫給孩子們看的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想像力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節曲折動人,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