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企鵝

百萬企鵝

百萬企鵝(英語:A Million Penguins)是一個透過網際網路集體創作文學作品的Wiki計畫,由英國企鵝出版集團與英國萊斯特德蒙特福特大學聯合創建。“百萬企鵝”這計畫意念取自維基百科,網站的wiki程式為Mediawiki,網民只要登上其網頁,便可參與創作,並可刪改別人的作品,主辦單位稱這是全球第一部“Wiki小說”。

計畫起源 

“百萬企鵝”這計畫是由一名任職於德蒙特福特大學(De Montfort University)的教授普林格(Kate Pullinger)發起,並跟英國企鵝出版集團聯合推展有關計畫。網站自於2007年2月1日起 運作,按計畫,負責人將在每個故事開始創作前,於網站提出有關小說布局、人物、內容及創作方向的建議及意見,並會在站內寫網誌及報導計畫進程。德蒙特福特大學的“創意寫作碩士課程”約10名學生除參與創作外,亦會與企鵝職員組成“核心小組”,以共同主持計畫及攜手監察網民的參與過程,而有關計畫亦成為 “創意寫作碩士課程”的一部分。

普林格是大學“創意寫作碩士課程”的講師,她認為傳統的出版商在1990年代曾推出光碟和電子書以拓闊市場,但因成效末如理想,故一直對資訊數位化及多媒體存有戒心。另一方面,谷歌Google)雖有協助出版商在網際網路上開拓商機,但其電子圖書功能則有掠奪出版商的知識資產之嫌,故他們對網際網路的潛力不甚留意,普林格冀有關計畫可減少傳統出版商對數碼世界的成見,重視網際網路對作家及讀者的潛力。

她向企鵝出版集團提出建議並獲接納,其電子出版部門負責人埃萊克(Jeremy Ettinghausen)在網頁上透露這計畫旨在挑戰現有文學創作方式,以測試不同背景的網民能否集體創作一篇通順的文學作品。他亦引用了法國著名符號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作者已死”這個概念,指出“在《百萬企鵝》這類(集體創作)小說中,傳統的‘作者’觀念已不適用現今的世代。小說根本沒有作者,玄妙一點來說,故事根本沒有小說存在”。不過,由於計畫是自由創作,故負責人亦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如最終能將網民的集體創作重新整合,而寫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則亦屬一件美事。

計畫監管

為免有人獨攬創作,有關方面規定每人最多只可張貼250字,並規定網民要先登記才可參與創作。而10名在普林格的“創意寫作碩士課程”門下之核心學 生將與企鵝職員攜手監察網民的參與過程。負責人表明,計畫的重點是以社群的形式集體創作,並非透過計畫招募新一代作家,故要求網民要尊重他人及有禮貌外, 並勸喻受不了自己的文章被隨意刪改的網民不要參與計畫。

首個故事

百萬企鵝的第一個故事於2007年2月1日開 始供網民集體創作,故事以兩名在地球上兩個不同地方的人托尼(Tony)及卡洛(Carlo)作主線。托尼曾是卡洛的上司,自從妻子為一名女子離開他以後 性情就變得偏激及容易動怒,而由於他生性多疑,故老懷疑妻子勾搭身邊的男子,妻子因而氣憤離開。並染上吸菸的壞習慣。而另一名主角卡洛則因車禍導致下身癱瘓,以致要坐輪椅過活,並與小狗伊奴〈Inu〉相依為命。

網民迴響

百萬企鵝網站自啟用以來廣受歡迎,網頁的點擊率在啟用初期已達每秒鐘10次,但網站亦引伸出不少流弊。

·內容不雅及主線大幅改動

有記者曾於網站啟用的首個星期六星期日(2007年2月3日及2月4日) 登入網頁觀看,發覺小說的內容在一天內已出現大幅改動。其中,小說開首在一天內已變成完全不同的內容,章數亦由16章刪至剩下6章。更甚者,故事內容亦出 現不少粗言穢語以至吸毒場面,而主角的表現亦變得面目全非。有網民抱怨許多滋事分子不斷“騎劫”小說人物,即使重新修正描述後,滋事分子轉眼又把字眼改 回。亦有指小說第1章與第4章部分內容相同,以致內容混亂。有網民建議將已有小說內容上鎖,避免遭人搗亂。

·外界質疑計畫成效

在此計畫之前,《洛杉磯時報》曾於2005年中, 開設讀者自由改寫社論的“維基社會”網站,但由於Wiki技術可使網民可自己刪改條目內容,在短短3天后便因被張貼大量不堪入目的信息和圖片而關閉。而維基百科的影響力雖然超過許多人的預期,但人人可編撰條目的做法,亦令維基百科內容的可信性屢惹質疑。故此,外界對百萬企鵝這計畫也不感樂觀,其中,同為特德蒙特福大學的托馬斯教授在得悉普林格的計畫後,認為有關方面知否人們會伺機將不堪入目的小說上載,百萬企鵝最終可能只是一堆垃圾,並是否了解工作人員要花多少心力才能維護網站。有見及此,普林格已制訂出一系列的規則,務求這些情況不會出現。而企鵝出版公司的編輯人員卻對維基小說的前景有信心,相信在“核心小組”監督下,小說可順利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