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銀川

百年銀川

百年銀川,作者,於小龍,唐志軍,由寧夏人民出版社於2008-9-1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百年銀川

見證歲月滄桑,記錄時代風雲。謹以此書獻給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這是一本記載銀川滄桑歲月的大型史書,這是一部蘊含豐富歷史知識的文化寶典,這是一張期望了解並走進銀川的城市名片,這是一份獻給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的文化厚禮。

本書是一本紀實性歷史文獻,從新聞視角切入,系統地記錄了百年來銀川社會、文化的發展與變遷。主要內容包括:“塞上江南” 話銀川;回鄉風情韻猶存;觸摸西夏古都;歲月擷憶;夢幻家園;人物春秋;新聞故事;湖城銀川等。讀者能從這本書中更加深邃地了解銀川的歷史,真實感受銀川的滄桑巨變,並從中有所得、有所悟,進而激發我們幹事創業的熱情。

內容簡介

《百年銀川》是一本記載銀川滄桑歲月的大型史書,是我們精心打造,並用摯誠的雙手呈送給希望了解銀川、期待走進銀川的讀者朋友們的一張文化名片。

《百年銀川》是一部內容豐富翔實、圖文並茂的文化寶典,詳細反映老銀川的街巷、集市、地名、民俗、民風、民居、民間典故、人文地理,書中蘊含著很多關於老銀川的歷史知識。

《百年銀川》是一本紀實性歷史文獻,從新聞視角切入,系統地記錄了百年來銀川社會、文化的發展與變遷。從不同階段、各個角度以圖話史地展示出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件件歷史實事與歷史活動,是一部宣傳銀川百年巨變的精品圖書。

作者簡介

於小龍,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寧夏日報社擔任經濟部副主任、綜合新聞部主任等職,高級記者。2002年3月調任銀川晚報社社長、總編輯。

在20多年的新聞編採工作中,曾獲得“自治區優秀新聞工作者”“寧夏新聞事業突出貢獻獎”“首屆寧夏十佳名編輯”“首屆中國新聞科技進步推動獎”等榮譽稱號。《逾萬株樹毀於一旦,治沙英雄痛斷肝腸》等優秀新聞作品獲中國晚報協會和寧夏好新聞一等獎。2008年8月榮獲“中國晚報傑出貢獻總編輯獎”。

目錄

前言

鳳城巨變

1.“塞上江南”話銀川

銀川市小傳

塞北江南舊有名

“銀川”名稱的由來

追尋銀川國語

銀川平原是我國最古老的引黃灌區之一

長渠流潤西橋柳翠

“鎮黃牛”與天下黃河富寧夏

追憶仁存渡口

賀蘭山岩畫

鎮北堡古城堡

“中山公園”往昔

2.回鄉風情韻猶存

走近回族

清真飲食文化

回族風味小吃

走向世界的納家戶

老銀川的蕎麥飴鉻面

3.觸摸西夏古都

神秘的西夏王陵

承天塔影

寶塔凌霄

西夏活字印刷術證據驚現賀蘭山

老銀川的城門和城牆

保存最完整的城門樓

消失的高台寺

老銀川的“東校場”

老銀川的洗澡堂

老銀川的積骨寺

老銀川的兩座大花園

“王爺大街”的歷史故事

老銀川“第一居民樓”

老銀川民居

老銀川的廟會

老銀川的舊街巷

銀川老百貨大樓

百年木製碑文顛沛流離藏民間

史海鉤沉

1.歲月擷憶

胡公石與德隆樓

曾是學校林立的文化街

百年一中

西花園機場的“達官貴人”

20世紀30年代的“寧夏旅平同學會”

董必武在寧夏

從這一年起銀川有了電影

近代銀川“活檔案”——《寧夏府城圖》

老銀川是怎樣報時的

“鐘鼓樓”上沒有鍾

“煙村墩”緣何而來

望遠橋軼事

因種植紅花而得名的紅花渠

百年老字號“協力厚

大光明理髮店往事

同福居”幾度變遷

歷經滄桑的“寶珍照相館”

“天主堂”最早把西藥引進老銀川

“少戰團”70年歷史話風雲

與國民黨寧夏縣黨部合署辦公的中共寧夏特別支部

馬鴻逵的官邸“將軍第”

“大廟”的歷史變遷

老銀川的印刷工業

2.夢幻家園

老銀川漢族的民間習俗

老銀川滿族的民間習俗

袖珍《事宜》記載銀川新滿城

寧夏民國日報》創辦始末

老銀川的“八大商號”

老字號“天成西”的興衰

老銀川的商業

蔣介石第一次來省城銀川

端午節在西馬營搶香包

日本飛機三次轟炸老銀川

曾思玉率六十四軍解放銀川

難忘的解放銀川入城儀式

銀川專區的成立與撤銷

新舊寧夏省政府“地址”的故事

老銀川的軼聞趣事

銀川居民飲水話巨變

丹青一世繪雅趣,翰墨一生奏華章

自治區成立始末暨四次大慶往事

資深記者見證銀川的發展

“7·23空難”傳遍華夏

3.人物春秋

鄧小平四次寧夏行

“國共密使”張子華

回族英雄馬駿烈士

做地下黨工作的日子

城隍廟下埋忠魂

曹動之血染賀蘭山

舊銀川牢獄裡的“小蘿蔔頭”孫光賢

范長江寧夏行

徐夢麟親歷“一二·九”學生運動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徐宗孺

政務院任命的副市長納長麒

見證寧夏和平解放

世紀老人程士傑

李躍松的人生經歷

傳奇老紅軍趙生玉

佐佐木敦子的銀川經歷

走過硝煙的跨國婚姻

“張芝麻”鐮刀

馬佩蘭珍藏的一枚自治區成立紀念章

民國銀川市第一任市長李振國

解放後銀川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長孫璞

第一個打破全國田徑紀錄的運動員

魅辦城市

1.新聞故事

包蘭鐵路通車

難忘的合影照

“大煉鋼鐵”的日子

康樂木器廠支寧50年

銀新南路與上海支寧教師

蘭京星農場的北京人

她與祖國一同走向成熟

一位大學教授的寧夏知青生活

“牛奶”的故事

民國寧夏府城首個電報局的誕生

老銀川第一個游泳池

老銀川第一條瀝青路

老銀川第一條石子路

老銀川第一座鐵路公路立交橋

寧夏最早的報紙《中山日報》

寧夏第一條汽車路

寧夏第一個電廠——銀川電廠

銀川第一家工業企業——電面米油廠

2.湖城銀川

湖城新姿

國家濕地公園

綿延百里的景觀水道——愛伊河

中國銀川國際摩托旅遊節創辦始末

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在銀川召開

全國釣魚大賽在銀川舉辦

全國登山運動會在賀蘭山舉行

全國風箏大賽

3.美麗大銀川

春天絮語一書記訪談錄

“興工強市”建設大銀川

光明廣場

“三館兩中心”建設鑄就核心區

如詩如畫大銀川

後記

書摘插圖

鳳城巨變

1.“塞上江南”話銀川

追憶仁存渡口

幾千年來,古老的黃河曾把舊銀川這處塞上江南與外界隔絕。解放前舊銀川“天上飛機少,地上沒火車”,經濟貧窮,交通落後。過去舊銀川晉商八大家在北京、天津的生意往來主要靠黃河這條黃金水道來運輸。

永寧縣仁存渡口是當年舊銀川黃河寧夏段黃金水道最大的一個渡口。過去仁存渡口車水馬龍,就像長江沿岸的碼頭一樣,過黃河的、乘船送貨的,黃河兩岸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渡口生意好不紅火。這處渡口還曾在舊銀川解放期間,轉運過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的千軍萬馬,為解放銀川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當年曾為解放軍十九兵團戰士撐船過河,原仁存鄉光明村,今年75歲的張軍和86歲的黃林,講述了他們當年在仁存渡口風雨飄搖,在黃河邊當船夫的一生。

從小就在仁存渡口長大的張軍,10多歲時就在仁存渡口嬉水擺船。他回憶說,仁存在寧夏黃河段有著得天獨厚的渡口條件,這裡緊鄰黃河,洶湧波濤的黃河流經仁存後,湍流水急的黃河,立刻變的水穩平直,風小無浪,河床沒有險灘和漩渦,很適宜行船和羊皮筏子擺渡。仁存這塊地方灘地大,黃河農田灌溉好,一年四季五穀豐登,楊樹、柳樹茂密成林,船夫們造船做槳有成材的林木隨手伐來、就地取材,渡口貨運緊張時,這裡船夫們能為過河的人提供方便的棲息吃喝和存放貨物的碼頭。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