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際山脈

白際山脈

白際山脈,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東南的皖浙交界處,是兩省的界山。 白際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北接天目山脈,南連懷玉山脈。 白際山南段已越出杭州市境、伸入開化縣。

白際山脈,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東南的皖浙交界處,是兩省的界山。主峰擱船尖海拔達1481米。白際山因高聳如雲接天之際而得名。是黑白徽州的起源地。白際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北接天目山脈,南連懷玉山脈。氣勢巍峨。其山脈主體位於黃山市休寧縣、歙縣和浙江省淳安市 、境內。自古以來就是兩省的一道天然屏障。作為黃山市地形骨架的東南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徽杭古道(分支)就從次山穿過。由於地處偏僻,交通難行,白際山生態保持良好。植被覆蓋率高達90%,是華東地區少有的動植物基因庫,廣泛分布著中北亞熱帶動植物群落,對研究中北亞熱帶的過渡自然帶具有很高的價值。如今,已經被開發成為以主峰擱船尖為名稱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經考證,擱船尖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聖地。
白際山,其北段百丈峰(1344米)處在臨安昌化西北角,又獨自成為一條北東向的山脈,有龍塘山(1586米)等多座山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全市最高點清涼峰(1787米)就聳立其中。旦溪峽谷把白際山北段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岩性為早白堊世火山岩和侵入岩,山頂形態和緩,谷源低洼處或可築成小型水庫,或可闢為天然草場;西部,岩性為震旦紀一奧陶紀不純石灰岩、泥岩,形成較多山間盆地。白際山中段起始於臨安昱嶺關,大部分在淳安境內,高度比北段略低,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較高山峰海拔1200~1400米,如歙嶺頂 (1265米)、嘯天龍(1395米)、老山(1287米)。白際山中段岩性為震旦、寒武紀白雲岩、不純石灰岩,山脊線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因山體石灰岩層薄不純,喀斯特發育微弱,風化層易於剝蝕,一經水土流失,山坡基岩便暴露無遺。同時由於山體長期處於上升狀態,深切河曲頗為發育,最典型的是淳安余家南莊武強溪,河道曲線段長達1500米,而直線段僅僅80米。白際山南段已越出杭州市境、伸入開化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