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蚧

白蠟蚧

蠟蚧科昆蟲中的1種,俗稱白蠟蟲。雌成蟲半球形,蟲體腹面膜質、觸角6節,其中第3節最長。

基本信息

正文

 足小,轉節的刺毛較長。跗節和脛節的長度略相等。爪具小齒,爪冠毛頂端膨大。胸氣門發達,氣門口較寬。氣門腺路由五孔腺組成,數量很多。氣門刺常有11根,圓錐形,頂端較鈍,長短不一,其中有幾根較長而強勁。多孔腺分布在蟲體腹面的腹中部,數量較多而密集。管狀腺發達,分布於蟲體背、腹兩面,在腹面主要分布在蟲體邊緣,數量很多,形成寬頻。蟲體背面分布有短而粗的圓錐形小刺,其頂端尖銳。
雌蟲常分散單個生活;雄幼蟲則密集成群,固著在寄主枝條上生活,其所分泌的白色蠟質覆蓋物極豐富,圍繞樹枝,似裹敗絮,經提制即成白蠟,是工業和醫藥及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原料物資。中國人工飼養和繁殖白蠟蚧具有悠久的歷史。四川、雲南、貴州均為中國白蠟的重要產區。目前白蠟蟲養殖已遍布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陝西等省(區)。
主要寄主植物有女貞、小葉女貞、白蠟樹、水蠟樹、秦皮、漆樹及槿等,都是中國南方常見樹種,因此白蠟蚧的養殖和白蠟生產成為中國南方農村副業之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