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筋骨草

白花筋骨草,唇形目(Lamiales)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屬(Ajuga)植物。約40種,原產於歐亞大陸。該屬植物的花冠無作為本科特徵之一的上唇。一些匍匐種被廣泛引種作為覆蓋植物。

基本信息

白花筋骨草

筋骨草

HerbaAjugae(bugleweed)
(英):DecumbentBugleHerb
別名: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破血丹。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金瘡小草AjugabecumbensThunb.的全草。

綜述

唇形目(Lamiales)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屬(Ajuga)植物。約40種,原產於歐亞大陸。該屬植物的花冠無作為本科特徵之一的上唇。一些匍匐種被廣泛引種作為覆蓋植物。地毯筋骨草(A.reptans,即匍匐筋骨草、普通筋骨草)葉廣橢圓形,深綠色,叢生在潮濕草甸或林地;短穗狀花序,長30公分(12吋),花藍色、稀粉紅色或白色。地松(A.chamaepitys)花黃色;葉三深裂,裂片針形,有松香味。
植物形態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被白色長柔毛。莖方形,基部匍匐。葉對生,匙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11cm,寬0.8~3cm,邊緣有不規則波狀粗齒;葉柄具狹翅。輪傘花序有6~10朵花,排成間斷的假穗狀花序;苞片葉狀,花萼鐘形,5齒裂;花冠唇形,淡藍色、淡紫紅色或白色,基部膨大,內有毛環,上唇短,直立,頂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灰黃色,具網狀皺紋。花期3~7月,果期5~11月。
生於路旁、溪邊、草坡和丘陵山地的陰陰濕處。主產江蘇、安徽、浙江、上海、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採制春季花開時採收,除去泥沙,曬乾。
地毯筋骨草(A.reptans)化學成分含脫皮甾酮(ecdysterone)、杯莧甾酮(cyasterone)、筋骨草甾酮B和C(ajugasteroneB,C)、筋骨草內酯、筋骨草糖、黃酮甙、皂甙及生物鹼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咳祛痰,養筋和血。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咽炎扁桃體炎,關節疼痛;外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註

(1)對咽喉紅腫疼痛,甚至有發熱者,單用本品一兩,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可與化痰止咳藥如前胡佛耳草枇杷葉等配伍套用。用治熱癤癰腫等症,除煎湯內服外,亦可用鮮草搗爛外敷。對於外傷出血,可用乾草研粉,撒布包紮;用治血瘀腫痛,以鮮草適量,搗爛外敷。
(2)筋骨草別名叫白毛夏枯草。簡稱白夏枯草,這是由於在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上有這樣一段話:「葉梗同夏枯草,惟葉上有白毛。」因此而得名。筋骨草味甚苦,而清熱解毒的作用很強,近年來經臨床實踐體會,用本品治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氣管炎,都有良好的療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