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湯

白果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施今墨臨床經驗集》。為劑,具有補腎固氣養血之功效。主治腎氣虛弱,固攝無權所致帶下病。

基本信息

歌訣

經絕有年,近歲帶下日甚,時紅時白,經年不絕,頗以為苦,腰酸楚,全身乏力,大便結,小便失禁,食少,睡不安,舌苔滑白,六脈濡弱。

白果湯用杜仲療,參遠覆斷地黃㬵,砂仁益智山茱萸,五味五倍桑螵蛸,腎氣虧虛帶下作,補氣固腎此方調。

組成

砂仁5g,川杜仲10g,五味子5g,熟地黃10g,川斷續10g,五倍子5g,覆盆子10g,益智仁5g,山茱萸12g,炒遠志10g,鹿角霜6g,黨參10g,桑螵蛸10g,生白果12枚,炙甘草3g,阿膠珠1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補腎固氣養血。

主治

腎氣虛弱,固攝無權所致帶下病。經絕有年,近歲帶下日甚,時紅時白,經年不絕,頗以為苦,腰酸楚,全身乏力,大便結,小便失禁,食少,睡不安,舌苔滑白,六脈濡弱。

方義

方中杜仲、續斷補固腎氣;黨參、炙甘草健脾益氣;阿膠、山茱萸、熟地養血補血;五倍子、五味子、益智仁、砂仁、覆盆子、白果、桑螵蛸收澀止帶;遠志寧心安神。諸藥合用,補腎固澀之力尤著。

配伍特點運用

用於帶下病。症見帶下經年不絕,腰部酸楚,全身乏力,小便失禁,大便秘結,食少納差。

附註

附方1 白果湯

組成:白果殼一碗(約60-90g)。

主治:食白果中毒。

出處:《中華傳世醫方 下 1、2》

附方2 白果湯

組成:半夏、麻黃、款冬花、桑皮、甘草各三錢,白果二十一個,黃芩、杏仁各一錢五分,蘇子二錢,御米殼一錢。

主治:哮喘痰盛。

出處:《證治匯補》卷五

附方3 白果湯

組成:白果20個,地丁30g,金銀花30g,知母9g,甘草9g。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唇疔及頭面瘡。

出處:《山東省中醫驗方彙編》第二輯

重要文獻摘要

1、《本草綱目》云:“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

2、《本草便讀》曰:“上斂肺氣金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