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書忠

白書忠

白書忠 教授,生於1944年4月,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現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總編,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理事長。曾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衛生隊長;醫院醫務處主任;後勤分部副部長;醫院政委、院長;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總後衛生部副部長、部長等職。從事醫療工作和全軍衛生管理、醫療保健工作40餘年。重點研究醫院管理、健康管理和抗衰老醫學。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生於北平(今北京)。

1962年8月考入中國人 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並參加。

197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8年3月畢業後,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醫院實習軍醫,汽車某團衛生隊軍醫、隊長。

1972年參加援老(撾)抗美的傷員救治工作。

1979年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的衛勤保障。

1979年11月起,歷任第三二四醫院主治軍醫、醫務處主任、後勤某分部副部長、總後勤部某後方基地副主任、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政治委員、院長、第三軍醫大學副校長。

1993年7月任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

1996年3月任第一軍醫大學校長。

1998年8月任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

1994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學學術簡介

學術成果

曾發表論文數十篇,主編與副主編《軍隊醫德學》、《軍隊科研管理學》、《軍隊醫院管理學》等著作。

觀點研究

健康管理誤區

健康管理作為新生事物,正在不斷撼動著“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衛生現狀。健康管理不是單一健康體檢。從事健康管理研究的白書忠專家認為:健康管理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諮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

他認為,健康管理是醫學服務行為,是醫學服務模式的創新,但不同於傳統的以治療為中心的現代醫學模式。它貫徹預防為主的思想,通過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風險干預和健康促進等,實現主動預防疾病和病後科學管理的目的。因此,它可針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和各種慢病早期及康復期人群開展側重點不同的服務。對健康人群主要是進行風險評估和健康教育;對慢病人群主要是進行慢病的健康檢查、鑑定和管理。應該在不同醫療服務機構廣泛開展健康管理,特別是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農村醫療機構。我國的健康管理始於健康體檢。而當前眾多的健康體檢機構,只是進行體檢而並沒有進行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務,因此造成“健康體檢就是健康管理”的誤區。

“健康體檢機構自身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辨病體檢’向健康體檢轉變;二是從單純體檢向健康評估、風險干預轉變;三是以體檢為基礎,向連續的健康服務轉變。”白書忠說。

健康管理缺乏規範

“年輕”的健康管理在成長道路上遇到了挑戰。白書忠說,健康管理雖然理念先進,但其內涵和涉及範圍仍不明確,缺少統一的定義和概念,或者說是有概念,缺內涵, 另外,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健康管理的了解也不透徹,都是按照“門診部”來批准成立的。沒有正式的名稱,也使得健康管理很難從健康體檢中脫胎換骨。他還指出了現階段各類健康管理機構存在的問題:“提供的有限健康管理服務品種單一,工藝落後,缺乏技術含量和有效性評價;以健康體檢為主要形式的健康管理,由於缺乏系統全面的科學評估與檢後有效干預服務,使‘需方’滿意度和信任度下降,嚴重製約了健康體檢機構的運營與發展。”另外,我國還缺少健康管理的專家團隊和師資力量,特別是缺少對健康管理服務行業及市場需求的準確定位與實際把握,

“這種現狀需要我們主動尋求健康管理政策支持,促進健康管理與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發展中逐步實現系統化和規範化。積極開展健康管理的教育與培訓,擴大健康管理知曉面、影響力和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白書忠說。

健康管理是個人責任

白書忠認為,多種因素催生了健康管理這一新興學科和行業的發展,主要原因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逐漸成為人們富裕後的主要需求。當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的增加,在影響人們健康的同時也造成醫療費用猛增。雖然現代臨床醫學診斷和治療水平發展很快,但仍無法解決不得病或少得病的問題。很多醫學專家逐漸認識到,醫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治病階段,使它成為“對抗醫學”,醫學的重心應該前移到防病,成為促進人類健康的“健康醫學”。此外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廣泛套用,及現代醫學和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與技術的發展,為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

他說,要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就必須大力提倡和宣傳“健康是每個公民的社會責任”這個重要理念。“人生大病之後,不能工作,不能履行家庭責任,給國家、社會、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所以一個人的健康問題不只是個人問題,是事關社會的重大問題,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政府和社會也能促健康管理成熟

白書忠說,除了行業自身發展外,政府對健康認識的提高是健康管理產生最高效的“催化劑”。美國正在實施第三個“健康人民2010”規劃,歐盟國家正在實施第二個“歐盟成員國公共健康行動規劃”,都有利地促進了國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國各級政府對健康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正在制定“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很多地方省市都不再孤立地談經濟發展了,有的省市已經提出建“健康城市”;有的企業把“我的職工健康不健康”當成重要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這都會有助於健康管理的發展。金融保險和信息技術是深入持久開展健康管理服務的兩個主要支撐點。針對這一點,白書忠建議要做好兩個結合:一是健康管理服務與信息技術套用相結合,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健康管理中的套用,光靠原始的紙筆登記相關信息根本無法完成對病例連續的觀察與管理。二是健康管理服務與金融保險行業結合,以解決資金的來源和服務對象大眾化問題,如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均實行了國家公共醫療保險與健康管理制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