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花

白扁豆花

白扁豆花為豆科植物扁豆,7~8月間採收未完全開放的花,曬乾或陰乾。《本草便讀》:扁豆花亦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氣分而行氣,凡花皆散,故可消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證也。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浙江、安徽、河南。

基本信息

藥材特徵

白扁豆花白扁豆花
【產品功效】和胃健脾,清熱除濕。

【異名】南豆花(《廣東中藥》Ⅱ)。

【來源】豆科植物扁豆。
【採集】7~8月間採收未完全開放的花,曬乾或陰乾。
【藥材】乾燥花呈扁平不規則三角形。
下部有綠褐色鍾狀的花萼,萼齒5,外面被白色短毛。花瓣5片,皺縮,黃白色或黃棕色,有脈紋,未開放的花外為旗瓣所包,開放後即向外反折,翼瓣位於兩側,龍骨瓣鐮鉤狀;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聯合;裡面有一黃綠色柱狀的雌蕊,彎曲,先端可見白色細毛絨。
質軟,體輕。
氣微香,味淡。
以朵大、色白、乾燥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主產浙江、安徽、河南。

適用人群

適宜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更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症狀的患者食用。
【治療病症】治暑熱神昏,濕滯中焦,下痢膿血,夏口腹瀉及赤白帶下。
【禁忌】無不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服用方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適宜搭配】荷蘭豆蒜泥香蔥
【臨床運用】治療細菌性痢疾乾白扁豆花100克,製成100%煎液。
口服劑量按每次每公斤體重0.5~1毫升計算,每6小時1次,7天為一療程。

臨床套用

治療細菌性痢疾乾白扁豆花100克,製成100%煎液。
口服劑量按每次每公斤體重0.5-1毫升計算,每6小時1次,7天為一療程。
觀察13例,經治3-7天后,痊癒(臨床症狀消失.大便培養連續二次陰性)7例,進步(臨床症狀部分消失或減輕)3例,無效3例。
治程中未見副作用。
據實驗證明,每毫升台生藥62.5毫克的扁豆花煎液在試管內可抑制宋內氏型、弗氏型痢疾桿菌生長。

功能主治

白扁豆花白扁豆花
1.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乾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炒米煮湯加鹽少許送下。
2.泄痢。用白扁豆花焙(正開放者),擇取潔淨的,勿以水洗,只以滾水燙過後,即和豬脊肉一條、蔥一根、胡椒七粒,加醬汁一起拌勻,將燙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餛飩,炙熟食下。 扁豆為豆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其花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及碳水化合物等,是較為理想的美容佳品,並可治療婦女月經過多和帶下。於每年7-8月間採集未完全開放的白扁豆花,曬乾備用。

①《本草圖經》:主女子赤白下,乾末,米飲和服。
②《綱目》:焙研服,治崩帶;作餛飩食,治泄痢;擂水飲,解中一切藥毒。
功同扁豆。
③《嶺南採藥錄》;敷跌打傷,去瘀生新,消腫散青黑。
④《四川中藥志》:和胃健脾,清熱除濕。
治暑熱神昏,濕滯中焦,下痢膿血,夏口腹瀉及赤白帶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
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一切泄痢:白扁豆花正開者,擇淨勿洗,以滾湯瀹過,和小豬脊肉一條,蔥一根,胡椒七粒,醬汁拌勻,就以瀹豆花汁和麵包作小餛飩,炙熟食之。
(《必用食治方》)

②治婦人白崩:白扁豆花(紫者勿用)焙乾為末,炒米煮飲入燒鹽,空心服。
(《奇效良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