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自然現象]

白夜是高緯度地區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黃昏與黎明相接。它是由於地軸偏斜和地球自轉、公轉的關係,在高緯度地區,有時出現的黃昏還沒有過去就呈現黎明的現象。

白夜

1、自然現象

由於地軸偏斜和地球自轉公轉的關係,在高緯度地區,有時出現的黃昏還沒有過去就呈現黎明的現象。
出現白夜的地區從緯度49°起,緯度越高白夜出現的時期越長,天空也越亮。

2、經典名著

《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作品,和同期的其他中短篇小說比較,《白夜》的基調比較柔婉。小說完成於一八四八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年代文學創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也是一篇關於“小人物”的中篇小說。小說流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將主人公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白夜》講敘了一個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個自幼父母雙亡、與奶奶相依為命、與房客私訂終身的姑娘納斯金卡四個夜晚心與心的交流。對愛的追求將他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對愛的承諾和關照使他們又各歸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後者則與心愛之人步入結婚殿堂;然而,瞬間的心與心的碰撞則成永恆。

作者風采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托爾斯泰一起被譽為俄國文學的兩大柱石。1846年發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窮人》。由於社會的大變動及政治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認識發生轉變,認為不可能以革命方式改變社會,而想從宗教中尋找出路。在後二十年的創作活動中,他寫了大量的作品:《死屋手記》、《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白痴》、《惡魔》、《未成年者》和《卡拉馬卓夫兄弟》。這些作品,一方面描繪了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無情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另一方面卻宣揚善惡並存和以“容忍,順從,寬恕”的宗教道德理想來消除社會矛盾和拯救人類。同時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是一位善於描寫人物心靈的偉大的藝術大師,他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畫極為細膩、深刻,往往體現出某種哲學思想。

銀屏再現

影片《白夜》根據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影片生動地敘述了一個內心孤獨、純真的幻想者與同樣孤獨純真的少女納斯金卡之間一段短暫卻十分甜美、充滿詩意的愛情故事,令人盪氣迴腸、沁人心脾。雖然兩個人只在一起度過了四個晚上,但那純潔善良忘我的愛永遠銘刻在他們的記憶中,也永遠銘刻在觀眾的記憶中。

天使怪盜主題曲《白夜》

歌曲 白夜 演唱者 宮本駿一
鋼琴曲 白夜 true night 來自<天使怪盜>

中文版本(一):

哀傷的光芒
透過白色的黑暗
化作羽翼
被束縛的自由
籠罩在 冰冷的陽光下
奇蹟之夜映照在鏡中之刻
摘下面具開始My Soul
絕望和希望都面對著
即將崩潰的牆壁
如果有一顆不知足的心
那就向著序章的終結起飛
怎樣才能守護這個
在狂風下猶如刀割的世界
每一次受傷
都更接近真正的自我
漸漸消失Fake Light
繼續生存True Light
用自己的雙手……
穿透這渲染白色的黑暗
不斷刻印下新的時代
就這樣在釋放的心情中
翔在永無止境的白夜

中文版本(二):

悲傷的光射出
成為切開的白色的翅膀
冰冷的太陽照耀著
成為了馴服了的自由
鏡子中反襯奇蹟之夜空
開始脫下假面 我的靈魂
穿過染成白色的黑暗中
繼續雕刻著嶄新的時代
被解放的心
在那無盡的白夜中繼續飛翔

中文版本(三):

悲傷的白光啊 成為撕裂白色黑暗的翅膀吧
冷冽的太陽照射著
有著一如往常的自由
鏡中映射著的是奇蹟的夜晚
褪去面具my soul開始
在崩潰的牆彼端
以同樣表情面對絕望與希望
因為有著一顆缺陷的心
飛往那最後的序曲
利刃一般狂風吹拂的世界
應該守護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當理解無盡的痛苦
會更接近真實的自我
消失吧 Fake Light
誕生吧 True light
經由我的手...
穿過染上白色的黑暗
繼續刻畫著新的時代
和被解放的心一同
飛翔在無邊無境的白夜

日語版:

哀しいほど光りだした 白い闇切り裂く翼になれ
冷たい太陽に照らされてた
飼い馴らされた自由があった
鏡に映った奇蹟の夜
仮面を外し始めた my soul
崩れてゆく壁の向こうは
絕望も希望も同じ顏する
満たされない心あるなら
飛びたてる終末のプロローグへ…
刃のような風吹く世界
守るべきものは何なのか?
ひとつひとつ痛みを知るたび
本當の自分へと近づく
消えゆく Fake Light
生まれゆく True Light
この手に…
白く染まる闇突き抜けて
新しい時代を刻み続けろ
解き放した心のままに
果てしなく続いてく白夜を飛べ

白夜由每日動漫歌詞網翻譯整理

作家白夜

白夜(1919一1988),原名費啟,筆名白夜,沭陽馬廠鎮秦馬棚小費莊人。白夜幼年受到家庭良好教育, 聰明好學。民國21年(1932),進清江浦私立淮北中學讀書, 常在淮陰師範學校吳覺主編的《大華日報》上 發表白話詩,並廣泛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成仿吾、 郁達夫等名家作品。 民國29年,在東灌沭邊區從事教育工作。次年, 任灌雲縣抗日民主青年救國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鬥爭。風行一時的《十里好風光》,即為此期間作品。 民國3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調《淮海報》社做記者。一次,到鹽河東王馬莊採訪,莊上瞎 者頗多,得知眼珠皆為漢奸周法乾所挖,白夜義憤填膺, 奮筆疾書《一盆眼睛珠》,鞭韃漢奸惡行。民國 35年,蔣介石發動內戰,《淮海報》社北撤山東。次年1月,與《淮海報》社部分同行自山東郯城返回漣 水,在敵後繼續出版報紙。 民國38年春,調《蘇北日報》任副總編。渡江戰役開始,報社組織記者組隨軍採訪,白夜任組長。4 月21日晚,從靖江上船,直駛對岸江陰。硝煙未散,即倚馬為文,連續發表《江上人》等5篇通訊,謳歌 戰士和船工們的英勇事跡。 1952年,調到《人民日報》社任編輯,在鄧拓指點下,開始寫評論。1957年春,根據毛澤東主席在宣 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撰寫《教育者必須受教育》社論,鄧拓對此十分滿意,送中央領導審查。毛澤 東主席審閱後稱讚“白夜能寫”。 “文化大革命”中,白夜橫遭打擊,被迫擱筆。1978年到1988年,白夜重操舊業,先後訪問了60餘名 中外名流,寫了不少熠熠生輝的訪問記。其中《韓素英的二十一次訪問》,獲優秀作品獎;《丁玲的微笑》, 獲《芙蓉》文學獎。丁玲為此致函白夜,贊其“是一個非常會寫文章的作家”。1982年,白夜離休,潛心著書,佳作迭出。 與妻子沈穎合寫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楊家將全傳》,歷時4年,增刪12次於1986年 5月殺青。 長篇小說《亂世紀》,以10年動亂為背景,寫一個記者親身所歷, 充滿幽默與諷刺。惜未及修 改定稿,便於1988年4月17日與世長辭,終年69歲。 其著作有《十里風光》、《黑牡丹》、《黃花集》、 《剪影》、《背影》、《掠影》、 《四季青》、《革命熱情和求實精神》、《楊家將全傳》、《亂世紀》 《天橋》等。

動漫之白夜

白夜是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創作的長篇漫畫<<犬夜叉>>中的一位人物。全名夢幻之白夜。他是在赤子背叛後,除了赤子以外全部分身都死去後,奈落又生出一個新的分身。與其他分身不同,白夜擁有的靈力是奈落的所有分身中最多的。尤其擅長幻術,常常駕著一隻紙鶴在雲端間飛翔。長相也是超帥的帥哥,性格開朗,做事知進退。但終究逃不掉高橋筆下配角的命運,最後為了完成奈落和四魂之玉的心愿,親身去斬殺戈薇而犧牲。但他也成為了第一個情願為奈落而犧牲的分身。

賈平凹的《白夜》

內容提要
小說是以一個叫夜郎的小人物生活來展開的。寫他的生存狀態,那被現實衝擊的渴望和潛意識中的掙扎。寫他周圍的朋友和上下關係網裡面的大人物、小人物,他們的失意、快樂、相欺或相助,這些一再普通不過的人物之間卻似有魔幻色彩的機緣。也許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機緣無處不在。故事中間穿插的是死而復生生而再亡的再生人、詭異的剪紙老太、隱含陰陽兩界的鬼鑰匙,特別是那一出出入神混一的目連戲唱本,將現實與魔幻、心性與獸性、真偈與悟場、華耀與孤獨表現得生動有形。這部小說所揭示的是:在白天的明朗人息中潛伏著黑夜的無助和陰霾,在如“夜”的男人內心深處渴望的是如“白”的完美人生,謂《白夜》。
作者簡介
賈平凹:一個追求“有自己聲音”的作家,是當代文壇的奇才。1952年,他生於陝西南部丹鳳縣棣花村,1972年進入西北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學。此後,一直生活在西安,從事文學編輯兼寫作。現任西安市作協主席、《美文》雜誌主編等職。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商州初錄》、《土門》、《高老莊》、《懷念狼》、《病相報告》、《秦腔》,中篇小說《天狗》、《黑氏》、《美穴地》、《五魁》等,並有大量散文、隨筆問世。作品曾獲全國文學獎5次,及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那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英、法、德、俄、日、韓、越等文字翻譯出版了20種版本。 關於《白夜》,賈平凹曾坦言,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不是那部“讓我靈魂安妥的書”——《廢都》,而是《白夜》,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之一。“我的作品總是一個階段一組。《白夜》就出在《廢都》後沒多久,結果我最好的作品被《廢都》的聲浪湮沒了。”評論界與廣大讀者對這部被《廢都》遮蔽的小說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其無論是情節設定、語言運用、人物描寫都遠遠超過《廢都》。《白夜》也因其平靜中埋伏機鋒,練達處深藏宏義成為華語小說界公認的一部經典之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