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凌

白凌,女,又名徐霞琴,長興縣水口人,湖州藝術家,生於1922年。先後在湖州愛山國小和培本國小讀書,國小畢業後因無力進入正式中學學習而就讀於三一社補習中學。1939年4月,進入延安中國女子大學,次年加入中共,因參加話劇《一年間》受好評,被戲劇家塞克看中,調入即將成立的青年藝術劇院任演員,1963年起,先後任“青藝”副院長、黨委書記和中央歌劇院黨委書記等職,1985年離休。

湖州藝術家白凌

籍貫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水口人。父親臧吉土系水口完全國小董事長。

工作簡歷

6歲上學,8歲時因父病故,母親無力撫養兄妹四人,便在這一年由四嬸介紹到湖州徐家當養女,並改名為徐霞琴
1937年“八一三”日軍攻占上海,在上海教書的哥嫂失業,全家生活無著,她於是就和同學一起赴菱湖福音醫院當護士。後隨醫院內遷至湖南長沙。後報考山西民族革命大學。
1937年11月,進入山西臨汾“民大”一分校。
1939年4月赴延安進入中國女子大學學習,其時學校正挖窯洞籌建白凌之中,7月正式開學。為長遠工作方便計,學校號召大家改名,白凌之名即為其時所改。
1941年進入新成立的延安青年藝術劇院任演員,先後在西北東北等地演出革命劇目並從事戰地服務等工作。解放後,在新組建的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任演員並擔任領導工作。
1953年10月赴朝鮮慰問演出團團長。

藝術生活簡歷

1939年4月,白凌進入延安中國女子大學,
1940年5月,白凌在女子大學加入中共,同年考入高級二班 。
1941年在《上海屋檐下》演出中飾楊彩玉。
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7月中央調集一批在南方有社會關係的人組成幹部大隊,準備南下將蘇南根據地擴展到杭嘉湖地區,白凌因此參加了幹部大隊的培訓。
1945年11月,白凌到達哈爾濱,留在哈東軍分區獨立二師政治部,受命組織一支文藝宣傳隊。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中共機關進入北京。因中央擬重建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遂將分散在各地的原青藝成員集中在北京,同年4月白凌從天津部隊調至北京。在新建的青藝,白凌擔任領導工作的同時又參加話劇演出。
1950年10月,白凌參加訪蘇青年代表團。1953年10月赴朝鮮慰問演出並出任演出團團長。 1963年,被任命為中國“青藝”副院長兼黨委書記。
“文革”中白凌曾受迫害。1975年底,白凌調至由中央、中國兩歌劇院合併的中央歌劇院,任領導小組副組長兼黨委書記。
1980年白凌調回青藝,當選為黨委書記並被任命微微副院長。甫到任,即代表文化部接待了丹麥文化部女部長歐斯脫高娃一行,並陪同丹麥客人參觀遊覽了北京、西安、上海、杭州、廣州等地。
同年重演《上海屋檐下》,白凌飾趙師母,獲文化部表演藝術獎。

吉林舞蹈家白凌

性別

籍貫

吉林省吉林市人

畢業學校

北京舞蹈學院。

職務

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遼寧省芭蕾技術委員會委員、鞍山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鞍山市文聯委員、國家二級演員。

簡歷

先後在中央歌劇舞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工作,後到遼寧省鞍山市委宣傳部、遼寧省鞍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聯部,專職從事宣傳文化工作。
在十幾年的藝術活動中,有幸與著名舞蹈家趙青、陳愛蓮、孫代章合演多部舞劇、舞蹈,並從她們身上吸取了舞台精神和藝術精華。

主演的舞劇

有:《松贊乾布》、《牡丹亭》、《霸王別姬》等。

成績

近年來主要從事少兒舞蹈教育工作。先後為北京舞蹈學院、上海芭蕾舞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和遼寧芭蕾舞學校等藝術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