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變·畸變·突變

《癌變·畸變·突變》通過介紹環境因子致癌、致畸變和致突變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國內外研究動態,進行學術交流,促進本學科的繁榮與發展。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辦刊宗旨

《癌變·畸變·突變》通過介紹環境因子致癌、致畸變和致突變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國內外研究動態,進行學術交流,促進本學科的繁榮與發展。

主要欄目

設有“專家述評”、“論著”、“腫瘤防治”、“檢測研究”、“相關醫學基礎與臨床”、“技術與方法”及“綜述”等欄目。

稿件內容

主要報導環境因子與腫瘤發生、胎兒畸形、基因突變的關係以及癌變機制、抗癌物與抗突變物開發利用、環境風險因子評價和其他醫學基礎與臨床研究中的成果。

讀者對象

為從事腫瘤學、遺傳學、毒理學、藥物學研究與腫瘤防治、環境保護、衛生防疫、計畫生育、藥品及生物製品研製的科技人員、高校師生與臨床醫生。

期刊簡介

⑴ 創刊年份
1989年9月創刊,初為內部發行。1992年1月30日,經國家科委批准,正式在國內公開發行,雙月刊,16開,64頁。從1998年起《癌變·畸變·突變》向海外公開發行。
⑵ 變更情況
刊名、主管單位、主辦單位一直未變動。
登記地:上海(1989-1999);廣州(2000至今)
⑶重大事項
編委會
①1988-1996 第一屆編委會 主編 薛壽征 編輯部主任 李懷義
②1997-1999 第二屆編委會 主編 薛壽征 編輯部主任 李懷義
③2000-2003 第三屆編委會 主編 李懷義 編輯部主任 黃天華
④2004-2007 第四屆編委會 主編 程書鈞 編輯部主任 黃天華

收錄情況

①1997年本刊被評定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並由《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
②2001年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評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
③2004年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④被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CEPS)、《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11家國內著名資料庫與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3家學術文摘期刊收錄。

投稿須知

投稿總則

1.1 基本情況 《癌變·畸變·突變》雜誌1989年創刊,系目前我國在環境因子致癌,致畸和致突變這一跨學科領域唯一的學術期刊。本刊以報導環境因子致癌、致畸變和致突變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國內外研究動態,開展學術交流,促進本學科的繁榮與發展為宗旨,被國內14家主要的資料庫作為收錄源期刊(見被收錄情況)。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4—616X,國內統一刊號CN 44—1063/R,大16開,雙月刊,每期80頁,定價:每冊10元,全年60元。國內郵局發行代號:80—285,國外發行代號:6364(BM)。
1.2 欄目設定 設有“專家述評”、“論著”、“腫瘤防治”、“檢測研究”、“相關醫學基礎與臨床”、“技術與方法”和“綜述”等欄目。
1.3 稿件內容 ①藥物、農藥、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營養保健品、其它化學物質、放射線、以及水體、空氣、土壤中存在的環境污染物與腫瘤發生、胎兒發育畸形、遺傳基因突變的關係;②癌變機制;③抗突變物與抗癌物的開發利用;④環境風險因子評價;⑤相關醫學基礎與臨床。

撰稿要求

2.1 撰稿標準 文稿撰寫應遵照國家標準GB7713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T3179科學技術期刊編排格式,GB6447文摘編寫規則,GB7714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要求。文稿應有科學性、邏輯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應論點明確、內容翔實、數據可靠、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2.2 文稿格式及要求
2.2.1 題名 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稿的特定內容,起畫龍點睛作用,不用副標題。一般宜20個字左右。應避免用“的研究”或“的觀察”等非特定詞。
2.2.2 作者署名 作者是指科研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行及撰稿執筆等方面的主要貢獻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主權人和責任者。作者署名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8名。對研究工作有貢獻的其他人員可放在致謝中。
2.2.3 作者單位 作者署名後列作者單位,應列出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多個單位時,在作者名的右上角編序號,依序列出作者單位。
2.2.4 基金項目和第一作者簡介 論著的科研工作為基金資助課題者,應列出基金名稱,及編號,第一作者應作簡要介紹,其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基金項目和第一作者簡介均置首頁地腳處。
2.2.5 中文摘要 是以提供論著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信息的短文。中文摘要是具有獨立性、自含性的短文,宜在400字以內。應採用結構式摘要格式撰寫,內容包括:目的、材料與方法、結果、結論四項。
2.2.6 英文摘要 與中文摘要相一致。作者姓名以漢語拼音拼寫法書寫,先姓後名,姓的字母均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名之間用半字線“-”聯接。多位作者時姓名間加斜線“/”。作者單位採用斜體,郵政編碼和國內作者的國名(China)用正體。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置關鍵字後。
2.2.7 引言 是論著的開場白,應簡潔地介紹論著的寫作背景和目的。引言的撰寫務須開門見山、不繞圈子、言簡意賅、突出重點、尊重科學、實事求是,不誇大研究的價值。
2.2.8 文內標題層次 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的方法,文內一級標題序號用1,2,3 ……;二級標題序號用1.1,1.2,1.3 ……;三級標題序號用1.1.1,1.1.2,1.1.3 ……;余類推。各層次的序號均左頂格列印,後空一字距後再接標題。
2.2.9 材料和方法 其撰寫應能體現科研重複性的原則。應介紹該研究的對象和主要材料及其來源,主要設備的規格、型號和生產者。對新的方法宜詳細描述,但應描述準確,實驗步驟清晰,而對已有文獻報導過的方法則引用參考文獻即可。實驗分組應說明分組所採用的方法。
2.2.10 結果 如實地寫出研究結果,其中數據應準確可靠並經統計學分析處理。結果應合理採用圖表和文字表示。圖表須簡潔明了和具有自明性,應避免文字敘述與圖表內容重複。表格採用三線表。圖題、表題須用中英文對照,圖表的注釋採用英文。圖表的序號應與正文中標註的序號一致。
2.2.11 討論 對研究結果做出解釋並由此得出合理的結論,不應是結果的重複敘述和綜述式的大量文獻回顧。討論應重點突出,內容集中。
2.2.12 參考文獻 應是作者直接閱讀過、與中文內容相關的文獻。未正式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提倡引用近5年內發表的一次文獻。參考文獻採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法,其文內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排序,用右上角方括弧標註,在文末參考文獻中依次列出。參考文獻表中的作者為1~3名者全部刊出,3名以上者只刊出前3位其後加“等”(日文加“他”,英文加“et al”)。舉例如下:
期刊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頁-止頁.
例:[1] 郭 斐,許洪林,陸柔劍,等.CpG-ODN可增強疫苗病毒修飾的癌溶物的抗腫瘤效果[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2001,8(1):6-9.
[2] Imanura T, Takase M, Nishihara A,et al. Smad6 inhibits signaling by the TGF-beta superfamily[J].Nature,1997,389(6651):622-626.
專著、論文集[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M 或C].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頁-止頁.
例:[3] 黃幸紓陳星若. 環境化學物致突變致畸致癌試驗方法[M].第1版.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0-30.
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A]. 原文獻主要責任者. 原文獻題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頁-止頁.
例:[4] 許耀初,沈 靖,沈洪兵,等.食管癌人群遺傳易感性的流行病學研究[A].張蔭昌.中國癌症 研究進展[C].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64-67.
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S].
例:[5] GB5193-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式和方法[S].
書寫外國人姓名時,應姓在前(第1字母大寫),名在後(大寫縮寫),姓和名之間不加標點符號。例如:G.P.Thomson應寫成Thomson GP。正文中有必要寫外國人姓名時,一般只寫姓而不寫名。
參考文獻只列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作者4人以上者只在第3位姓名之後加“, 等”或“, et al” 。外文期刊名稱用斜體字,按Index Medicus的格式縮寫,縮寫詞後不加圓點。
2.2.13 致謝 是對曾給予研究的選題、構思或論著撰寫以指導或建議,對考察和實驗作出某些貢獻的人員,或曾經給予技術、資料、信息、物質或經費的團體或個人致以謝意。致謝獨立成段,置參考文獻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