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字型]

瘦金體[字型]
瘦金體[字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創造的書法字型,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鐵畫銀鉤”的雅稱,其藝術風格多變,有瘦金體楷書、行楷、行書和草書風格。他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象遊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於褚、薛,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現代美術字型中的“仿宋體”即模仿瘦金體神韻而創,當代著名書法理論家、教育家邱金生為瘦金體之最。

基本信息

簡介

瘦金體瘦金體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創造的書法字型,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他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象遊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於褚、薛,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現代美術字型中的“仿宋體”即模仿瘦金體神韻而創,當代著名書法理論家、教育家邱金生為瘦金體之最。

歷史

創立

瘦金體在八百年前,宋朝有一位皇帝,在政治上昏庸無能,在生活上窮奢極侈,但在書畫藝術上卻才華橫溢、頗有建樹,這就是宋徽宗趙佶。宋徽宗像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創造的書法字型,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
趙佶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後來,為實踐自己的創新之路,楷書千字文為趙佶二十三歲時用獨創的瘦金體寫給佞臣童貫的。這幅作品字形大小、和筆畫還有許多不統一和不完善的地方,但瘦金書的基本特點已經具備。這是一篇標誌性的作品,它標誌著一種新的的瘦金書體的誕生。
瘦金書基本特徵形成以後,趙佶對自己的創新成果進行了字形、筆畫、韻味等多方面的細緻加工,使之日臻完善。這個過程主要體現在他大量的書畫題跋和詩帖中。期間最具代表性的是《政和壬辰》。這幅作品寫於政和壬辰年,即1112年,趙佶時年30歲。

成熟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應該是《穠芳詩帖》。該長卷大字楷書,筆法熟練老到,揮灑自如已到人筆合一的自由王國之境。精氣內斂蘊含濃重的書卷氣。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1126年底,金並破汴梁,北宋滅亡。1127年3月,趙佶等被金兵押解遷往北方,開始了屈辱的囚禁生活。時年45歲。9年後,這位荒淫昏聵的一代人君帝王,才華橫溢的一代書畫大師崩於五國城,年僅54歲。
發展
瘦金體現代美術字型中的“仿宋體”即模仿瘦金體神韻而創。瘦金書的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型。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流傳下來的瘦金體作品很多,比較有名的有《楷書千字文》,《秋芳詩》等。

特點

“瘦金書”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其特點是瘦直挺拔,側鋒如蘭竹,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所謂“如屈鐵斷金”。這種書體,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影響

“瘦金書”在書法歷史上的影響,主要在於一種新的審美意識的形成,所以人們一般都把“瘦金書”做為宋徽宗的書法代表作。
瘦金書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趙佶是北宋書畫大家。其地位應當和蘇黃米蔡並稱為北宋五大家。
使瘦金書傳播得最廣泛的道具卻是象棋,宋太祖擅下象棋,所以宋朝宮內各式象棋眾多,但字型皆出自工匠之手,趙佶偶親書了一次瘦金體,使得以後天下象棋棋子用字皆瘦金體也!真孺婦皆知也,至今亦然.

評價

《書史會要》:“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
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

電腦字型檔難度

瘦金體第一關,是字稿關。要做正宗的“瘦金書”就必須從真跡入手,這次所選的是趙佶二十三歲時寫的《楷書千字文》,儘管當時他還年輕,但“瘦金書”的風格已經形成並且運用自如了,而且也是現存真跡中保存較好和字數最多的。
第二關,是字形關。漢字是隨社會發展而變化的,千年歷史的變遷往往就體現在某一個字的寫法上。趙佶的“瘦金書”和我們現在的規範字形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別小看這小小一點的“差異”,做為一款書法字型、特別是象“瘦金書”這樣有個性的字型,如果不經過相當程度的熟悉、掌握其運筆規律,恐怕是無法把有問題的字修得天衣無縫、渾然天成的。
第三關,是字數關。《千字文》號稱千字,實際上除去重複字和生僻字,只有八、九百字。以區區不足千字,補足國家標準規定的六千餘字,難度之大,不言自明。

字型簡介

瘦金書的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型。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流傳下來的瘦金體作品很多,比較有名的有《楷書千字文》,《秋芳詩》等,《楷書千字文》是趙佶二十三歲寫給大奸臣童貫的,此時的瘦金書體已初具規模。字型簡介

趙佶簡介

瘦金體

宋徽宗(1082一1135年),姓趙名佶,是個失敗的政治家,卻是個成功的書畫家。和南唐李煜一樣,這位亡國皇帝在藝術上是有作為的,他對於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對於書畫藝術的提倡和創作,以及對於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命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等。 在中國畫史上,是位傑出的畫家。書法“瘦金體”,影響頗大。他的繪畫有兩種格調。一是精工富麗的黃(筌〕派傳統,如他臨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以及他自創的《瑞鶴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筆精細,充分表現艷麗富貴情調,對畫院畫家影響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筆墨情趣。其名作還有《柳鴨蘆雁圖》、和純用水墨表現的《斗鸚鵡圖》。他的藝術成就最高的是花鳥畫。他畫鳥,用生漆點睛,高出紙素,幾欲活動。現存的作品,如《臘梅山禽》《杏花鸚鵡》,均用筆精煉準確,臘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動。 宋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 徽宗 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 柳貫 《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小李將軍畫卷》:“ 浦城 周儀軒 運同,家藏舊畫,卷首有 宣和 瘦金書‘ 唐 李昭道 海天旭日圖’九字一條,下有御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