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果柯

瘤果柯

瘤果柯,屬於殼斗目 ,殼斗科,拉丁名: Lithocarpus handelianus A. Camus, 產海南。生於海拔400-1 000米常綠闊葉林中,為上層樹種,較濕潤地方常見。模式標本采自海南五指山。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

中文名:瘤果柯
拉丁名:Lithocarpus handelianus A. Camus
別 名:大葉櫞、大腳板(海南島)、大葉石櫟、瘤果石柯
科 名:殼斗科 ( Fagaceae
屬 名:柯屬 (Lithocarpus Bl.)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8米,胸徑80厘米,芽鱗被灰黃色伏貼的短毛,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當年生枝粗壯,有明顯縱溝棱,被灰棕色短毛,一年生枝無毛,與葉柄、葉背(通常葉面也有)相同均有蠟黃色緊實而厚的鱗秕層,乾後常油潤有光澤。葉厚革質,常聚生於枝頂部,橢圓形,很少卵形,長15-20厘米,寬6-9厘米,萌生枝的葉長達45厘米,寬17厘米,頂部突尖或長尖,基部闊楔形或短尖,全緣,側脈每邊12-19條,支脈甚密接,彼此近於平行,葉面僅中脈被短毛或幾無毛,葉背初時兼被短毛,乾後淡灰黃色;葉柄長2-3厘米,粗壯。雄穗狀花序單穗頂生,很少腋生,常雌雄同序,花序長達20厘米,花序軸被短伏毛,毛較稀疏,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長約2毫米,被短毛。果序軸粗壯;殼斗近圓球形,有時頂部較窄,高20-30毫米,寬20-32毫米,全包堅果,小苞片增厚,分明,乾後堅實,三角形鑽尖狀,橫切面多呈四角菱形,長2-4毫米,頂端略彎卷,覆瓦狀排列;堅果圓錐形,頂部較窄,比殼斗稍小,被灰黃色細伏毛,果臍位於堅果底部,淺凹陷,但中央部分明顯隆起。花期5月及8-10月,果次年成熟。

產地生境

產海南。生於海拔400-1 000米常綠闊葉林中,為上層樹種,較濕潤地方常見。模式標本采自海南五指山。
樹幹通直,板根顯著,生長慢,據報導在海拔900米山地緩坡的密林中生長69年的樹其高度為20.5米,胸徑29.5厘米。

功能用途

樹皮甚厚,樹高15米的樹皮厚8-10毫米,粗糙,縱淺裂,內皮暗褐色,略有腥酸氣味。
散孔材,木質部的寬木射線甚窄,心邊材略明顯。心材大,深紅褐色,邊材暗紅棕色,木材紋理交錯,結構密緻,材質堅重,加工困難,乾後稍爆裂,變形,很耐腐,屬工業強材,適作水工,車船,樑柱,器械等用材,當地多用作船板、舵骨、橋板、樑柱,亦用於建築上的樓板、桁、柱等材。果實含澱粉34%。

文獻來源

中國植物志 第22卷, 15. 瘤果柯 大葉櫞、大腳板(海南島)、大葉石櫟 圖版27: 1-5
Lithocarpus handelianus A. Camus in Bull. Mus. Paris, ser. 2. 6: 93. 1934 et Chenes 3: 827. 1954, Atlas pl. 424, f. 19-24. 1948; 海南植物志2: 352. 196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