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

唐朝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記載其病癒後路過龍泉寺及拜訪易、業兩位故人的情景。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1)

停午聞山鍾,起行散愁疾

尋林采芝去,轉谷松翠密。

傍見精舍開,長廊飯僧畢(2)。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3)。

竹房思舊遊,過憩終永日。

入洞窺石髓(4),傍崖采蜂蜜。

日暮辭遠公(5),虎溪相送出。

作品注釋

(1)龍泉寺精舍:廬山有龍泉精舍,為晉代釋懷遠所建。精舍:原本為講學、讀書之所,後來亦用以稱佛寺。

(2)飯僧:供飯與僧人。

(3)金子耀霜橘:這句的意思是經霜之橘發出金色耀眼的光芒。

(4)石髓:從石洞中流出的流汁,其狀白膩如乳,相傳服食後可以長生。

(5)遠公:此處用以指易、業二上人。

作品賞析

詩歌首先描寫詩人病癒後外出閒遊遣悶,沿途及走近龍泉寺所見寺廟的高雅行徑和幽靜情景。再寫順便拜訪易、業二位故人,一起遊玩觀賞休憩,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最後用東晉慧遠大師虎溪典故,將日暮辭歸的情事敘述得十分精妙。宋人劉須溪評價說:“此豈待賦,賦之乃佳。”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遊歷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學賦詩的時候,名動公卿,滿座為之傾倒。後因寫詩引起唐玄宗不悅而被放歸襄陽,於是漫遊吳越一帶,遊覽名山勝水734年(開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準備向朝廷舉薦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約不赴,終究還是沒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時期,早年曾有遠大的抱負,但在政治上困頓失意,終生過著隱士的生活。他潔身自好,不樂於趨附權貴,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當時和後世所傾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