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

病症多發於南方,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6~10月為常見。該病症狀為皮膚出現紅色疹點,還有發熱現象,疫疹的發生是由感受疫癘毒邪而致。主治的方法有以清熱解毒、涼營(血)透疹為主。以熱毒郁衛型,.主方蒿芩清膽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鞥為輔。

疫疹的診斷要點

病症

本病多發於南方,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6~10月為常見。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與流行性,常有同一居住環境,連續發生多起相同症狀病例。
發病急驟,突起憎寒或寒戰,繼而高熱不退,並伴見頭痛劇,身骨煩痛,尤以腰痛為甚,面赤目赤,如酒後之狀。
皮膚紅色疹點,出疹多在發熱3~5日之後,多見於前臂、下肢、胸腹、足底、掌心等部位。疹狀如麻疹樣,但較鮮紅,撫之礙手,壓之退色,有癢感,於1~2日後漸消退,並隨之漸脫屑。

疫疹的辨證分析

疫疹的發生是由感受疫癘毒邪而致。南方氣候炎熱,容易形成疫癘毒邪。其性暴戾猖獗,毒力往往超過一般人體的防禦能力,致病來勢迅速,患病者眾。疫防毒邪主要侵襲人體或伏膜原,或聚於肺胃,或充斥表里十二經,但病變重心在氣分陽明胃為主;毒邪熾盛,極易深入營血,引起動血、出血。
疫癘毒邪多從皮毛或口鼻而入,初起多見熱毒郁衛,出現憎寒,壯熱,頭痛,全身關節肌肉疼痛;若熱毒充斥三焦,則寒熱如瘧,頭汗獨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噁心欲嘔,腰痛,小便黃短;若熱毒充斥氣血,邪竄營絡,則肌膚出疹,或衄血,便血等;若熱毒內陷,則熱不退而面色蒼白,汗出氣短,疹色紫暗或隱沒;病至後期,熱毒久羈,終可導致耗氣傷津,甚則氣陰兩竭。
疫疹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涼營(血)透疹為主。臨證可根據疫癘毒邪侵襲的部位、熱毒的輕重、出疹的性狀、正氣的虛實,分別遣方用藥,辨證治療。

疫疹的辨證論治

熱毒郁衛型

【證見】 憎寒或惡寒,發熱,頭身微汗出,頭重頭痛,肌肉骨節疼痛,或見肌膚疹點隱約,或頭頸皮膚潮紅,目赤多淚。舌尖邊紅,苔白而乾,脈浮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解肌透疹。
【方藥】
1.主方柴葛解肌湯(陶華《傷寒六書》)
處方:柴胡8克,葛根18克,甘草5克,黃芩9克,羌活6克,白芷6克,白芍15克,桔梗5克,生薑3克,大棗2枚,石膏18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發熱甚、咽痛者,可去生薑、大棗,加青蒿9克(後下),板藍根25克。肌膚疹點顯露者,加升麻8克,紅條紫草12克。肢體困重、脘痞胸悶、苔白厚膩者,加藿香10克,蒼朮8克。
2.中成藥清疹散,每次l-2袋,沖服,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加減銀翹散(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連翹20克,金銀花15克,竹葉10克,板藍根25克,北杏仁15克,神曲15克,葛根30克,藿香15克,青蒿10克(後下)。水煎服,每日2劑。

熱毒充斥三焦型

【證見】 寒熱如瘧,頭汗獨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噁心欲嘔,腰痛,便秘尿赤,或肌膚疹點顯露。舌紅,苔黃膩或白膩如積粉,脈弦滑數。
【治法】 清熱化濕,疏達三焦。
【方藥】
1.主方蒿芩清膽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味
處方:青蒿9克(後下),黃芩12克,竹茹10克,法半夏9克,赤茯苓15克,枳殼8克,陳皮9克,滑石30克,大青葉30克,紫草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脘痞胸悶、心煩欲嘔者,加藿香9克,厚朴8克。大便秘結而腹脹者,加大黃9克(後下),芒硝6克(沖服)。尿赤或肉眼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5克。腰痛甚,如被杖者,加獨活8克,蒼朮6克,黃柏12克。
2.中成藥
(1)小柴胡沖劑,每次1—2包沖服,每日3次。
(2)柴胡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3.單方驗方達原飲加減(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草果10克,厚朴9克,檳榔12克,茯苓15克,藿香10克,法半夏9克,柴胡12克,大青葉30克。水煎服,每日2劑。適用於寒熱如瘧、脘痞嘔惡、苔自如積粉者。

熱毒充斥氣血型

【證見】 壯熱,汗多,汗出而熱不退,口渴,頭痛如劈,骨節煩疼,疹點稠密,紫赤成片,或見衄血,便血,尿血,咯血。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透疹。
【方藥】
1.主方清瘟敗毒飲(余師愚《疫疹一得》)加減
處方:石膏60克,知母15克,生地黃20克,黃柏12克,黃芩12克,梔子12克,牡丹皮12克,赤芍15克,連翹12克,水牛角30克(刨片,先煎),竹葉12克,板藍根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咯血者,加童便100毫升沖服。大便秘結者,加大黃9克(後下),枳實9克。尿血者,加白茅根30克,側柏葉20克。衄血者,加仙鶴草20克,花蕊石12克。
2.中成藥清開靈注射液,每次30毫升加入lO%或5%的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靜脈點滴,每日2次。
3.單方驗方登革清I號方(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大黃5—10克,青蒿30克,柴胡15克,石膏40一100克,知母15克,茵陳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梔子15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每日2劑。
有出血傾向者,加生地黃、牡丹皮、赤芍。

邪毒內陷型

【證見】 高熱,煩躁,甚或神昏譫語,手足抽搐,疹色紫暗或見瘀點。舌紅絳少苔,脈沉而弦數。
【治法】 涼營解毒,開竅熄風。
【方藥】
1.主方清營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水牛角30克(刨片,先煎),生地黃30克,玄參25克,牡丹皮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大青葉20克,竹葉卷心10克,穿心連30克,赤芍15克,石菖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手足抽搐甚者,加地龍30克,鉤藤12克。有出血傾向者,加紫草18克,仙鶴草15克。腹脹、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9克(後下),枳實8克。
2.中成藥
(1)紫雪丹,每次1支沖服,每日2次。
(2)新雪丹,每次1-2支沖服,每日3次。
3.單方驗方清宮湯加減(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水牛角30克,玄參30克,蓮子12克,麥冬15克,竹葉12克,連翹12克,赤芍15克。每日2—3劑,水煎,分4—6次服,配以口服至寶丹l丸,每日2~3次。

耗氣傷津型

【證見】 熱退神疲,口乾少氣,飢不欲食,斑疹漸隱,或見脫皮屑,大便乾結,小便黃短。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益氣生津。
【方藥】
1.主方生脈散加玄參、生地黃、沙參、花粉方(吳鞠通《溫病條辨》)
處方:太子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玄參18克,生地黃18克,沙參20克,天花粉15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餘熱未清,午後低熱、顴紅者,加銀柴胡12克,白薇10克,地骨皮12克,旱蓮草15克。
2.中成藥西洋參口服液,每次1支沖服,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竹葉石膏湯加減(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竹葉12克,石膏15克,法半夏9克,麥冬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黨參1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疫疹的其他療法
1.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2.複方丹參注射液 除邪毒內陷和耗氣傷津兩型患者外,可用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液500毫升中滴注。具有縮短熱程、改善微循環、防止出血傾向的作用。
3.飲食療法
胡萍粥:鮮胡荽15克,紅浮萍15克,綠豆30克,葛根30克,粳米30克。先將鮮胡荽、紅浮萍煎水去渣取汁,再將汁與洗淨的綠豆、葛根、粳米煮稀粥,加入適量白糖調味服食。具有清熱透疹、化濁解毒的功能,可作為疫疹的輔助治療。
病證名。疫證而見發疹的疾患。見《疫疹一得》卷上。由感受疫癘之邪,熱毒內盛,外發於肌膚所致。疹見緊束有根,色紫或黑者,為熱盛毒重。毒愈重則誘發愈遲,有遲至四、五日仍不透者。初起時伴見惡寒發熱,頭痛如劈,甚則煩躁譫語,唇焦,舌起紅刺,脈數,或兼上嘔下泄等症。治宜清熱涼血解毒,以清瘟敗毒飲為主方。熱盛者酌用涼膈散,去硝、黃加石膏。參見斑、疹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