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北京喪葬史話

當代北京喪葬史話

當代北京喪葬史話是一部系列叢書,作者是李劭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當代北京編輯部用幾年的時間,策劃、編輯了這套《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這套叢書屬於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後,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歷史是需要用文字、圖片等記錄下來的。記錄的方式很多,黨史、國史、地方志以及紀實文學等等都是。這套史話叢書.則是既體現“史”的宗旨,即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注重完整性、科學性、知識性,縱向脈絡清晰,橫向展現充分;又具有“話”的特點,即力求敘述的通俗生動和議論的簡潔明了,使老百姓願意讀、喜歡讀。這個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就需要請讀者來做出評判了。

作者簡介

李劭南,1967年出生,北京人,大學畢業後,做過教師、記者、編輯、編過報紙、雜誌、出過書、涉足過體育產業市場。現在擔任文化傳播公司策劃總監。業餘時間喜歡收藏,研究北京文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老北京的喪俗特點

一、滿族人喪葬的老禮——講究一個“孝”字

二、漢俗強調“重殮厚葬”

三、民間治喪的組織形式

四、喪禮中濃重的封建法權意識

五、舊式喪禮的落後性

六、老北京望族與寺廟停靈

七、清末民初北京停靈,辦喪事的廟宇

八、老北京時期的國葬

九、中國末代皇太后隆裕的大喪

十、老北京的公葬與貧葬

第二章 老北京的墓葬文化

一、中國古墓葬的實質——親情與權力

二、古墓葬客觀上起到傳承文化的作用

三、中國墓葬尊崇長幼尊卑

四、墓葬的規則

五、京西王爺墳見證昔It氣派

六、老北京文化名人墓地

第三章 新中國移風易俗倡導喪事簡辦

一、年代喪葬提倡火化,中央領導帶頭移風易俗

二、現今依然遵從的喪儀和誌哀儀式

三、殯葬服務的社會功能

四、殯葬服務逐步走向“人性化”

五、逝者適度,活人滿意——辦喪事的學問

六、老百姓全面接受新的喪葬形式

七、觀摩葬禮、掃墓是一種教育手段

八、喪葬事業的發展開始與國際接軌

第四章 偉人、名人、平凡人的身後事

一、中央領導人只有毛澤東的遺體沒有火化。這違背了他的意願

二、周恩來骨灰人海,全國人民動容

三、鄧小平骨灰撒海——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高尚情懷

四、馬季葬禮——享受人民藝術家的待遇

五、永遠的“左後衛”姜傑祥

六、人民好教師孟二冬

七、人民好軍醫華益慰

八、著名影星傅彪

九、人民警官石福勝

第五章 八寶山的變遷與發展

一、褒忠護國祠改為八寶山革命公墓

二、八寶山的三個墓區

三、骨灰堂按級別分類

四、八寶山殯儀館——北京殯葬發展的縮影

五、八寶山已成殯葬標桿

六、高級人才成就現代殯葬產業

七、今日殯葬工風采

八、殯葬業總體發展向上,難掩弊端

第六章 值得關注的“真空地帶”

一、臨終關懷事業

二、怎樣看待“死亡教育

三、眾說紛紜的安樂死

四、喪事糾紛的法律處理

五、喪事禮金分割鬧人心

六、北京寵物萬,“身後事”難了

第七章 北京殯葬業發展任重道遠

一、老百姓期待打破殯葬壟斷

二、政府監控市場,制定指導價

三、公益性墓地在北京市推廣建設

四、加強溝通,讓更多市民了解殯葬業

五、心理諮詢師應做好悲傷輔導

六、把“清明經濟”搞出中國特色

七、引導文明辦喪事,創建和諧社會

參考書目

……

試讀章節

第一章 老北京的喪俗特點

喪葬是每個人一生中所經歷的最後一道生活儀禮,它是標誌人生歸宿的最後一道程式,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人們通過喪禮一方面表達對死者的懷念與追述,另一方面是對死者進入另一個世界做出的安排與祝福,所以這一儀禮歷來都是隆重、莊嚴、肅穆的,同時也是極其繁瑣複雜的。中華民族歷來有重視長親的傳統,俗話說:“百事孝為先。”對待喪事,每個子女都不敢掉以輕心,都必須“當大事”來辦,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盡最大的努力讓老人安息。

大家都聽過“紅白喜事”一詞,它是怎么來的,誰清楚?結婚叫喜事,大家都知道;老北京人管上了歲數的人壽終正寢也叫喜事,謂之“喜喪”。這兒說的“喜喪”,必須是“壽終正寢”,非正常的夭折,不能叫喜喪。老北京人出殯的時候有個講兒:次子抱盆,老大摔盆,意思去祟平安。過去沒有柏油馬路水泥地,盆一下要沒摔碎,看熱鬧的小孩就可以蜂擁上來搶出殯家人頭上戴的孝帽,這家人也阻攔不得。所以現在有時還能從上了年紀人的嘴裡聽到這話兒:“你瞎撞什麼!搶孝帽子吶?”

滿族人死後,死者的家屬在一百天之內,均不剃頭。第一年過春節時,家中不掃房,不貼對聯。第二年春節時,可以貼紅對聯。滿族人不準新媳婦給死者上墳。

北京喪俗文化的演變離不開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一個由繁瑣到簡化,由簡化到追求高質量、高消費的發展過程。

老北京的喪俗名目繁多,折騰死人,更折騰活人。俗話說,奔赴黃泉不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也不容易。老北京的喪事大抵都要經過易簀、小殮、報喪、開殃榜、領執照、成服、選材、轉空、大殮、搭喪棚、建靈堂、停靈、接三、伴宿、辭靈、出堂、起槓、出殯、設茶桌和路祭棚、下葬等程式。

在老北京,不管是官宦人家的喪事,還是平民百姓的喪事,都講究“厚葬”。有錢人家自不必說了,平民百姓遇到喪事也會採取借貸、典賣家產的非常手段大辦喪事。這種風俗主要是受儒家倡導的孝道觀念的影響。因為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以長輩的喪事辦得是否體面、隆重,來衡量子女的孝心,並以此作為子女繼承遺產的一個重要條件風氣。於是往往出現兄弟互相競賽、爭著多花錢的現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