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眉跳架

畫眉跳架

畫眉跳架是一首傳統樂曲,屬於潮州音樂,是在眾多古老的南北曲牌中留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作品。其演奏方式多為吹打樂和弦詩樂。

基本信息

音樂類別

中國民族音樂(潮州音樂)

演奏者

歷代有多位知名演奏家演奏過此曲。例如當代的陳維明、林玉波、張漢齋、蘇文賢、林毛根、李先列、朱嘯林、林玲、范上娥等

曲目介紹

畫眉跳架畫眉跳架

《畫眉跳架》是一首潮州傳統樂曲,其演奏方式多為吹打樂(鑼鼓樂)和弦詩樂。
潮州音樂受唐宋的清樂,燕樂,宗教音樂和古老戰曲的薰陶和影響,成形於宋末,而鼎盛於清代中葉,不但曲目豐富,而且演奏形式多樣,風格特點很突出。
潮州鑼鼓樂按照打擊樂的組合形式,可以分為四種:小鑼鼓、蘇鑼鼓、大鑼鼓和曲鑼組合。其中,小鑼鼓是大鑼鼓刪去斗鑼、蘇鑼等強烈而聲濁的打擊樂器後派生出來的一種合奏形式,具有輕快、明朗的特色,小鑼鼓的主奏樂器可以用嗩吶,也可以用笛子,還可以由二弦領奏。經常演奏而廣泛流傳的《畫眉跳架》、《粉蝶採花》等就是潮州小鑼鼓的優秀作品。《畫眉跳架》的主奏樂器是嗩吶。潮州嗩吶用海邊麥桿做哨子,亮而不噪,剛中帶柔,適合演奏歡快、熱情、跳躍的曲調。
潮州弦詩樂是民間絲竹樂。原指潮州古樂詩譜的演奏,
所奏傳統曲目多沿用中州古調傳譜,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又兼蓄了各地民間小調、佛曲、笛套和民間戲曲音樂中的外江調、正字調、粵調等,甚至有時還吸收民間藝人飄洋過海從東南亞各國帶回來的民歌、小曲之類。著名的潮州弦詩十大名曲是《昭君怨》、《寒鴉戲水》、《平沙落雁》、《風求凰》、《柳青娘》、《獅子戲球》、《深閨怨》、《畫眉跳架》等。
《畫眉跳架》是潮州音樂傳統優秀曲目之一,有鑼鼓樂和弦詩樂等表現形式。以清秀典雅見長。樂曲以輕盈的旋律,清新的格調,別致的韻味,描摹出畫眉鳥以清脆婉轉的鳴唱迎接晨曦和以逗趣式的對答與林中百鳥展開競鳴,充分表露了畫眉鳥自由飛翔的神態和安適,愉悅的情趣。

曲譜賞析

畫眉跳架畫眉跳架

《畫眉跳架》是在眾多南北曲牌中留存下來,並被“潮州化”的一首古箏作品。全曲分兩段,總長48小節,其中第二段是第一段的變化重複。從旋律的特徵上看,此曲屬於對答式句法構成的單曲體作品。整首作品都在唱和、對答中完成,猶如架上畫眉與窗外小鳥的對話,充滿了苦悶之感及對自由的嚮往。從譜面上看,這首樂曲在速度、力度及表情變化上無任何提示,但從樂曲的句法和旋律發展中,我們還是能夠窺見它所蘊藏的情感的走向。
第一段前4小節為第一句,猶如寒暄問候之語,第5~8小節是一模一樣的對句,像是兩隻小鳥的對答,旋律的模仿和重複由此展開。一強一弱、一明一暗、一唱一和、一對一答,中國音樂的“陰陽”、“和諧”之美在這裡得以充分展現。從旋律音階構成上看,《畫眉跳架》應屬於潮州“重六調”箏曲,第一段音樂在旋律音階構成中和左手攝滑上道出的隱隱苦澀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段是第一段的變奏,實際上在旋律上二段與一段並無太大變化,只是在每一句的句尾處把長音做些填充而已,這是民間音樂變奏時慣用的手法,只是節奏上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覆中逐漸加快甚至推向高潮,我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樂觀頑強和對自由的渴望。[
根據民間流傳的曲目,其演奏簡譜及五線譜如圖示。

包含此曲目的專輯

畫眉跳架畫眉跳架

《神駒――朱嘯林――華夏鑼鼓演義》
鼓王朱嘯林演奏
《李先列潮樂演奏專輯》
《黃壯茂潮州音樂專輯》
《綠色的旋律》(GreenMelody)潮州音樂
《潮州大鑼鼓》-香港雨果唱片公司
《交響音樂專集》-中國交響樂團
《演奏家系列之范上娥》-中唱上海公司,2005

獲獎情況

《畫眉跳架》是一首經典名曲,曾經在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摘取金質獎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