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畢業於中國佛學院本科,曾執教於福建佛學院,依止圓拙律師學習戒律,成為當時廣化寺學戒五比丘之一,著有《佛學基礎》一書,二十多來一直被全國各漢傳佛學院校選為通用教材。曾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省政協委員、莆田廣化寺監院。師淡泊名利,博學多才,講經風趣幽默,深入淺出。1991年起法師隱居於平興寺,後僧眾聞風而至,依止法師修學佛法,法師每日領眾熏修,講授律典經教,2008年公推為福建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著有《南山律學教程》,強調戒法行持與佛法興衰之關鍵。

基本信息

簡介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俗姓李,福建省福鼎店下人,1959年11月14日出生。自幼善根深厚,聰慧過人,常隨其母親近三寶,每每於寒暑假期皆到寺中幫忙師父勞動耕作,一有閒暇便向師父請教佛法,深得法益。萬法緣起無常之理,生死輪迴不休之苦,銘記於心,發願早日出家,歸投法王座下。

1978年7月,高中畢業後毅然拜別雙親,來到太姥山平興寺依上世下行法師披剃出家。1981年在北京廣濟寺靜嚴大和尚座下求受具足戒。1984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1985——1991年應聘執教於莆田廣化寺福建佛學院,並擔任教務長及監院等職。師在辦法培養僧才方面,有獨到的見地,培養了一大批僧青年。如今他們各弘法於四海,續佛慧命,弘揚正法。

履歷

界詮法師 近照 界詮法師 近照

1991年,因山上(太姥山)剃度恩師之託,返回平興寺。當時山上條件簡陋不堪,師便發起信眾集資興建大雄寶殿,其間應邀前往新加坡弘法演講,所有供養傾獻予常住,為興建大雄寶殿減輕負擔。

師回到山上後,領眾熏修,農禪並舉。半日勞作,半日開課為初出家之小沙彌講授《佛學基礎》、《菩提心文》、《金剛經》及古漢語等文化課程,以提高初學者對佛學的聞思水平。漸漸地來平興寺親近界詮法師學習法師的初出家者越來越多,於是師便整理房舍,為學習佛法的初學者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將用於教學用的學堂,取名“普隱學堂”。仍以學修並重、農禪並舉為教學理念,教導我們要勤學、吃苦、耐勞!

1994年,福建省民宗委、福建省佛教協會,多次邀請界詮法師出山,擔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一職,師再三婉言謝絕。甘於寂寞、淡泊名利的界詮法師,守心辦道,不為名利動搖,在山上慢慢開展著弘法事業。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同年入秋,福建省佛教界元老圓拙老法師、妙湛老法師、傳常法師及省民宗委等領導再度來到山上,懇請法師出任佛協會長一職。師早年受教於圓拙老法師,圓老與師猶如父子,培養、教誨更細緻入微。圓老一生簡樸,直承弘一大師律己之風,在教內非常有威望。此次親臨太姥山,令界詮法師左右為難。兩位佛教界元老,皆年逾八旬,如此器重一位青年法師歷來還是僅有的。經過對方再三懇請後,師考慮到兩位長老的懇切之心,對佛教事業的奉獻熱情,託付予這樣大的的職責和信任,最終答應了出席福建省佛協會長一重大使命。並堅持只出席一屆會長,師不願名利與世俗的困擾將行者的一生空過。

師在出任福建省佛協會長後,仍在處理會務和山上講學之間來回奔走。在佛協時常常舉行講經法會,讓更多的信眾有緣聽聞佛法。在會期間舉行了多次盛大的歸依法會,每次法會參加歸依者皆數百人。聽聞法師演說法筵者更不計其數,常常是法堂內外,人山人海。法師說法風趣幽默,深入淺出,聽聞者無不歡喜奉行。

培育正法之才,在推動規範傳戒方面,師可謂嘔心瀝血,功德無量。多年來一直主張如法如律進行授受。側重講說受戒意義、戒相以及受前露罪懺悔和受後行持等義理。

在寺院規模上也大有可觀,應需新建了法堂、念佛堂、五觀堂、尊客堂、如意寮、閉關房、藏經樓、普隱堂(學戒堂)等主要殿堂,並培養青年法師,掌握現代科技技術製作弘法VCD光碟、錄音帶、錄影帶,將佛法、律學帶給更多學佛者學習、分享,使正法久世間。

師承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中國近代高僧弘一大師一生以持律著稱,大師在出家前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將西方文化帶到中國來的先驅。這樣一個思想上前沿的人出家後卻是一個嚴守戒律的衲子,真是嘆為希有!弘大師一生與福建佛教的緣份很深,大師在福建期間親近過他的人很多,廣化寺的圓拙老法師就是一位弘一大師的門生並奉侍弘一大師多年, 長為大師的侍者。圓拙法師親近弘一大師期間,在大師的座下勤研戒律,深知律學與正法久住的重要關係,而後發誓要弘揚律學。

圓拙老法師住持福建廣化寺後,創建福建佛學院、倡印佛經、推廣佛學知識、培養青年僧才。圓拙老法師一生皆以弘一大師為楷模,簡樸慈悲,致力於弘法與整頓道風,我們今天看到福建佛教欣欣向榮的景象與這位圓老(圓拙老法師)所做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當時界詮法師剛從北京中國佛學院畢業,聽說圓老在福建佛學院辦學,便來到了福建佛學院執教。界詮法師教學有方,為人真誠,課堂上風趣幽默、深入淺出,而且博學多聞。兩年後即被推為福建佛學院教務長,受到了全院師生們的愛戴。界詮法師對弘一法師的弘法精神及其才華欽佩不已,只可惜弘一法師圓寂都數十年了,好在圓拙老法師是弘一大師之入門弟子,圓拙法師對弘一大師的律儀行持及為人風範了了於心,常常會為界詮法師講述當年弘一法師的品行及嚴持戒律的故事。在圓老的善因緣引導下,當時福建佛學院五位特別優秀的法師(分別是: 界詮法師、 性光法師 、毅然法師 、演蓮法師、濟群法師 ),正式發願學習南山律學,為正法住世做出佛子的一份力量。後來五比丘學戒一事漸漸被傳開,大家將此五位學戒比丘稱作“五比丘”(佛陀最初渡五人出家,稱作五比丘)。因為這五位法師慧根深厚,深得圓拙老法師的栽培。“五比丘”這一富有傳奇的故事和特殊的“群體”,直到今天仍然在福建佛學院歷屆師生間相傳。福建佛學院的老一輩人,還能為我們津津樂道當時五比丘學戒的情景。萬法無常。當然,五比丘也因為因緣的不同到世界各地弘法去了,圓老也於1999年示寂。界詮法師悲痛萬分,在福建佛學院時,圓老對界詮法師的期望最高,希望他能挑起弘揚南山律學的重擔。界詮法師不負重望,將一個山溝里的小寺廟,操持到如今的十方大道場,從這裡走出去的弘法人才不計其數。每年到太姥山依止界詮法師學習戒律的學子超過數百眾,真是佛門之興盛!

界詮法師一直秉承弘一法師、圓拙老法師的遺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一身正氣和精進勇猛的修學,十餘年來奉獻於弘揚佛教律學的事業上,實踐著這偉大而又莊嚴的弘法大願。

道場

平興寺坐落於“佛國海天”——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東南500米之坪崗山麓。遠處怪石嶙峋,群山環抱;近處松竹並茂,疊翠重重;曲徑通幽,實乃隱逸修真辦道之勝地。

1966年,文革伊始,由福鼎縣統戰部組織全縣僧眾由青藏法師為首創辦佛教徒茶場。十餘名僧人於此結茅而住,墾荒種植,早晚課誦,從未間斷。1997年,禮請世行法師移錫於此,住持改建本山道場。因平地而起,興作道場,故名“平興寺”。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1991年,界詮法師返山,協助擴建道場,健全寺院規約。時年,修建大殿與僧寮。1992年,開辦普隱學堂,以教通諸宗、行依律儀、修歸淨土為宗旨。十方衲子聞訊踏至而來,依止修學。參學問道者慕名而至,人數日增,住房等設施遠不敷用,無法安僧以供修學。於是1998年,再度擴建五觀堂、淨業堂、雲水堂、尊客堂等。2000年初,為排除老年僧人後顧之憂,使其安度晚年; 又病苦僧眾可以臨時安置,以調節身心,故新建如意寮、念佛堂、住靜關房,妥善安處老年僧人和專精修持者。同時,新建一座四層重樓偉閣,分別為法堂、學戒堂、普隱堂、藏經閣,巍峨壯麗,氣墊恢宏。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同年,為了滿足學僧如法如律學戒、持戒、受戒、因此依道宣律師《戒壇圖經》,鼓山湧泉寺住持普法大和尚捐助淨資,於寺若幽勝處,修建戒壇。壇身三重連周圍護欄,並一百零八尊護壇神王尊像,悉皆精雕細琢,如法安奉。壇上建八角重檐亭閣,高聳雲表,縹緲於煙霞之間,宛若天境。戒壇前庭間,建立七佛寶塔,高可及丈,排列有序。希由此勝緣,令十方登壇者獲清淨戒體。

界詮法師深知佛法綱紀,匡眾扶教之功,莫外於戒律。 是故言傳身教大力弘揚律學,培育僧才,孜孜不倦。依修學次第所需,制定嚴謹的教學方案,分初級、中級、研究三個階段。悉心詳考南山律典,精進研習。關於毗尼止作,諸如朔望布薩、結夏安居、自恣受歲、懺悔出罪等行事,力求如法如律,並皆躬行實踐。且在1999年4月,依四分南山律典,禮請中國佛學院傳印法師為得戒和尚,寧德支提山華嚴寺妙果法師為羯摩阿舍黎,界詮法師為教授阿舍黎,傳授三壇大戒法會,創閩東佛教傳三壇大戒之始。2002年春,經中國佛教協會批准,由福建省佛教協會主辦,在平興寺再次傳授三壇大戒,新戒200餘人。依然禮請傳印法師為得戒和尚,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為羯摩阿舍黎,界詮法師為教授阿舍黎。

界詮法師 界詮法師

平興寺在傳戒運作上,概依南山律宗旨授受,儀軌方面多依讀體大師的正范。三壇中每壇分授前懺悔和正授儀則。正授戒前,必須是請戒開導和露罪懺悔,除此必作的儀軌和教誡行儀外,其餘時間側重講說受戒意義、戒相以及受後行持等義理。綜合南山道宣律師和寶華山見月讀體律師的授戒儀則,為新世紀中國佛教在授戒方法上寫下新的篇章。

平興寺恪尊百丈家風發揚佛教優良傳統,日常行事分為營事組、羯磨組、法儀組、教務組、諮詢解答組、資料編輯組、教誡沙彌組等分工合作,有條不紊。每年如期舉行傳授在家三歸、五戒、八戒、菩薩戒,並開講各種經論,闡明教理教義。同時,成立三行基金會,推動印送經書、放生、僧伽醫療等事業的發展,並且利用現代科技製作光碟、錄音帶等,流通於世,弘揚戒律精神於末法,廣宣法音於四海。

祈願正法久住世間,法化無窮,利益人天,迷茫眾生速脫苦海。

中國近現代高僧大德(一)

佛教在整箇中國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歷史地位毋庸置疑,近現代更是高僧與名流居士輩出,讓我們一起了解近現代名聞海內外的高僧大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