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絲裂黴素

甲基絲裂黴素

甲基絲裂黴素,藥品名稱,是一種抗腫瘤的藥物。

甲基絲裂黴素

絲裂黴素-協和注射粉針
Mitomycin-KYOWA

成分
絲裂黴素CMitomycinC

藥物分類
抗腫瘤藥

製造商
協和發酵

性狀
本品為藍紫色粉末,遇光不穩定。
絲裂黴素的化學名為:(1aS,8R,8aR,8bS)-6-氨基-4,7-二氧-1,1a,2,8,8a,8b-6H-8a-甲氧基-5-甲基連氮[2`,3`,3,4]吡咯[1,2-α]吲哚-8-基甲基氨基甲酸鹽。
分子式為:C15H18N4O5,分子量為:334.33。

藥理作用
絲裂黴素與腫瘤細胞的DNA結合,形成雙鏈DNA交聯,抑制DNA複製,從而顯示抗腫瘤效果。另外,已確認DNA合成前期(G1)的後半期至DNA合成期(S)的前半期細胞對本品顯示很高的敏感性。
移植癌小鼠及大鼠腹腔內給予MMC1-2mg/kg,可證實該藥對移植癌有很廣的抗癌譜,對歐利希氏癌、肉瘤180、白血病P388、吉田肉瘤等顯示很強的抗腫瘤效果。

藥代動力學
血藥濃度癌症患者單次靜脈注射絲裂黴素2-30mg/個體,所得血藥濃度如下圖:

組織內分布
(參考:關於大鼠的試驗資料)移植癌小鼠靜脈內給予MMC8mg/kg,5分鐘後測定主要組織內濃度,以肺>皮膚>腎臟>肌肉>心臟>小腸>脾臟>腫瘤>胃>肝臟的順序分布。
蛋白結合率(平衡透析法):
添加濃度為0.1ug/mL時,血漿蛋白結合率為12.8%;
添加濃度為1.0ug/mL時,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4%;
添加濃度為10.0ug/mL時,血漿蛋白結合率為8.4%。

代謝
(參考:在美國的體外試驗資料)推測主要在肝臟及腎臟代謝,經還原型(OH體)代謝成活性體或非活性體。
排泄癌症患者單次靜脈注射MMC10-30mg/個體,4小時內經尿排泄的原形藥物為4.3-8.8%。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LD50(mg/kg))

慢性毒性
給予大鼠連日腹腔注射本品0.4、1.2、3.6、11、33、100ug/kg,共6個月。其結果為:11ug/kg以上給藥組可見抑制體重增加;100ug/kg給藥組出現自主運動減少及體毛粗硬,130日後可見死亡;(給藥後第150天)對血液進行生化檢查:100ug/kg組中雌雄均出現白細胞減少傾向、K+上升、BUN及NPN上升,雄性的紅細胞減少、紅細胞壓積減少、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網織紅細胞增加、血清蛋白降低。另外,病理學檢查(給藥後第150天),100ug/kg組中雌雄均可見脾臟及胸腺萎縮,雄性的睪丸、精囊、前列腺萎縮,雌性的卵巢萎縮。

致畸性
妊娠第10-14日的小鼠靜脈注射本品2.0-10.0mg/kg一次,存活胎仔的發育明顯受到抑制,7.5mg/kg給藥組中可見齶裂、尾短小、小頜症、缺趾症等畸形。

致癌性
小鼠皮下注射本品0.2ug、每周2次、共35次,給藥開始後第39-54周,局部出現肉瘤。

適應症
緩解下述疾病的自覺症狀及體徵:胃癌、結腸直腸癌、肺癌、胰腺癌、肝癌、宮頸癌、宮體癌、乳腺癌、頭頸部腫瘤、膀胱腫瘤。

用法用量
間歇給藥法以絲裂黴素計,成人通常1日4-6mg(效價),每周靜脈注射1-2次。
連日給藥法以絲裂黴素計,成人通常1日2mg(效價),連日靜脈注射。
大量間歇給藥法以絲裂黴素計,成人通常1日10-30mg(效價),間隔1-3周以上靜脈注射。
與其他抗惡性腫瘤藥物合用以絲裂黴素計,成人通常1日2-4mg(效價),每周與其他抗惡性腫瘤藥物合用1-2次。
另外,必要時成人通常1日2-10mg(效價),注入動脈內、髓腔內或胸腔及腹腔內。應隨年齡及症狀適宜增減。
膀胱腫瘤預防復發時,以絲裂黴素計,1日1次或隔日4-10mg(效價)絲裂黴素。治療時,以絲裂黴素計,1日1次膀胱內注射10-40mg(效價)絲裂黴素。應隨年齡及症狀適宜增減。

不良反應
重新評價時,文獻調查329例的主要不良反應有:白細胞減少130/323例(40.2%)、血小板減少75/304例(24.7%)、食欲不振58/266例(21.8%)、噁心/嘔吐4?66例(15.4%)、全身乏力感15/266例(5.6%)、體重減少18/329例(5.5%)、出血傾向12/329例(3.6%)、貧血10/329例(3.0%)等。(重新評價結束時)
嚴重不良反應
有時會出現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故應定期進行檢查並注意觀察。若出現伴有破碎紅細胞的貧血、血小板減少、腎功能降低等症狀時,應停藥並適當處置。
有時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腎功能損害,故應注意觀察。若出現BUN、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值等異常,應停藥並適當處置。
有時會出現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出血、貧血等骨髓功能抑制,故應定期進行檢查並注意觀察,若出現異常應減量或暫停並適當處置。
有時會出現間質性肺炎、肺纖維症(伴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胸部X光片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若出現此類症狀,應停藥並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適當處置。
肝動脈內給藥,有時會出現肝及膽道損害(膽囊炎、膽管壞死、肝實質損害等),故套用造影等方法充分確認藥物的分布範圍。另外,若出現異常應停藥並適當處置。
其他不良反應有時會出現下述不良反應,故應注意觀察,若出現異常應減量或暫時停藥並適當處置。

禁忌症
對本品成份有嚴重過敏既往史的患者禁用。

警告

注意事項
下述患者應慎重用藥:肝損害或腎損害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骨髓功能抑制患者(可能加重骨髓功能抑制);合併感染症患者(有可能因骨髓功能抑制而使感染惡化);水痘患者(可能出現致死性全身障礙)。
絲裂黴素有時會引起骨髓功能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故應進行臨床檢驗(血液檢查、肝功能及腎功能檢查等),注意觀察患者狀態。若出現異常應減量或暫停用藥並適當處置。另外,長期用藥會加重不良反應呈遷延性推移,故應慎重給藥。
充分注意感染症、出血傾向的出現或惡化。
小兒及育齡患者需用藥時,應考慮對性腺的影響。
據報導,本品與其他抗惡性腫瘤藥物合用有時會發生急性白血病(有時伴有白血病前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
據報導,小鼠皮下給藥實驗以及大鼠腹腔內和靜脈內給藥實驗時,有時會發生各種腫瘤。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或可能妊娠的婦女不宜用藥(動物實驗(小鼠)中可見抑制發育、齶裂、尾短小、小頜症、缺趾症等致畸作用)
哺乳期婦女用藥時,應停止哺乳(尚未確立哺乳期用藥的安全性)。

兒童用藥
尚未確立對早產兒、新生兒、乳兒、幼兒或兒童的安全性。小兒用藥應慎重,尤應注意不良反應的出現。

老年患者用藥
高齡者多見生理功能降低,尤易出現骨髓功能抑制並呈遷延化,也易出現腎功能損害,故注意用量及給藥間隔等,觀察患者狀態並慎重給藥。

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過量

用藥須知
注射液的配製方法:每2mg(效價)絲裂黴素以5mL注射用水溶解。
靜脈內給藥時,有時會引起血管痛、靜脈炎、血栓,故應充分注意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等,儘量減慢注射速度。
靜脈內給藥時,若藥液從血管泄漏,則會引起注射部位硬結、壞死,故應慎重給藥以免藥液泄漏。
動脈內給藥時,有時會出現動脈支配區域的疼痛、發紅、紅斑、水皰、糜爛、潰瘍等皮膚損害,導致皮膚及肌肉壞死,若出現此類症狀應停藥並適當處置。
肝動脈內給藥時,會因藥液流入靶位以外的動脈而引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穿孔等,故應以造影等方法充分確認導管遠端位置及藥物分布範圍,隨時注意導管的脫逸、移動、藥物注入速度等。另外,若出現此類症狀應停藥並適當處置。
配製方法溶解後儘快使用為宜。另外,儘量避免同低pH的注射劑配伍。水溶液狀態易受pH影響,在pH8.0時穩定,但在pH7.0以下時,隨pH值下降其穩定性也降低。

貯藏/有效期
在乾燥涼暗處保存(1-30°C),密封容器。有效期4年。

相關內容

甲基絲裂黴素C(Porfiromycin)治療擴散的宮頸癌及其他器官癌
呂婷
<正>根據患者對化療的耐受量,給予甲基絲裂黴素C治療,開始每周靜脈注射二次,10.5或7.5毫克/平方米。連續用藥至十二個劑量或觀察到血細胞下降,然後每周一次維持治療。共治療107病例。在34例可評價的宮頸癌中,1例腫瘤完全消退,8例消退50%
【DOI】:cnki:ISSN:1001-0971.0.1976-06-020
【正文快照】:
根據患者對化療的耐受量,給予甲基絲裂黴素C治療,開始每周靜脈注射二次,10.5或7.5毫克/平方米。連續用藥至十二個劑量或觀察到血細胞下降,然後每周一次維持治療。共治療107病例。在34例可評價的宮頸癌中,1例腫瘤完全消退,8例消退50多以上(部分消退),10例消退0~49沁超過30天(病

相關網站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YZ197606020.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