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雲

田利雲

1964年5月生,漢族,高台縣第一中學教師,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甘肅省骨幹教師。在教學一線工作25年,擔任班主任16年,主持課題一項並通過省級鑑定,發表論文十八篇,獲甘肅省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一項。

基本信息

導讀

田利雲田利雲
“做人梯--用我們的堅韌/讓學生踩著我們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化春蠶--用我們的才能/讓知識的綢緞從我們身上延伸/當蠟燭--用我們的忠誠/燃燒自己給人間帶來光明。”這,是無數人民教師的座右銘,也是我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的真實寫照。他,就是全國優秀教師、張掖市管拔尖人才、高台縣第一中學物理教師田利雲。從教二十五年來,筆墨春秋,書寫了他教書育人的喜怒哀樂;講台歲月,浸透著他不懈追求的摯愛深情。

鑽研

田利雲是勤奮謙遜的。從成為教師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唯有勤奮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新手變為能手;唯有謙遜才能讓自己由“孤軍奮戰”到“博採眾長”,只有二者兼備才會有素質的全面提高。每當有人問他“你作為教師最大的心愿是什麼”的時候,他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誤人子弟。”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應先成為一條河。他總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夠,需要不斷更新,所以他常常查閱資料、工作學習,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充實自己。為此,他借閱了一摞又一摞書籍,做了一本又一本筆記,一桌一椅、一盞小小的檯燈,伴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寧靜的夜晚、忙碌的周末。總感到時間腳步的匆匆,惟恐時光飛逝,機會不再,總想多讀快讀。多年的學習生活,專業的、教育教學的甚至其他社會科學的各類知識,積聚著沉澱於心底,眼前的路越來越亮了。求學的路很苦,但苦的汗、苦的淚換來的卻是肩上行囊飽滿、胸中氣概昂揚。在教學中,他嘗試運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大膽提出了以“實驗為基礎,啟導和諧為核心,高效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高考複習中,在深入研究課本、考綱、考題的基礎上,與同學科全體教師一道“研三本”(課本、考試大綱、考題)、“抓三環”(講、練、評)、“過三關”(基礎知識的領會理解關、基礎技能的融會貫通關、基本方法的觸類旁通關)、“強三練”(以選擇題、填空題為主的課堂定時練、以解答題為主的課後鞏固練、以模擬試卷為主的過關練),並設計了“練、講、評、析”四環節目標複習方法,將高中物理19章102個知識點、17個學生實驗,按課時編寫出課堂教學微型設計,在教學中反覆實踐,不斷完善。

經過多年的磨礪,他一步步走向成熟,形成了深入淺出、靈活多樣、注重創新、講究效率的教學風格,成為高台一中物理學科的帶頭人。2001年9月,他在全省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優質課大賽中獲三等獎。他所帶的班級在高會考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1994、1997、1999年所帶班級會考平均成績和優良率居全區第一,合格率達100%;1990、1995、1998年他所帶的高考物理平均成績居全市第一;2000、2002、2003年高考成績居全市第二;2004至2009年高考理綜成績居全市第二。

在尖子生的培養方面,他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他所帶班級學生張慧超、程生毅、楊海峰等多名同學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分別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錄取,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所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物理學科競賽,先後有15名同學獲甘肅省賽區三等獎、張掖市賽區一、二、三等獎。他也被評為地級優秀輔導員。

育人

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情感,而愛學生,更是一個教師的天職。田利雲將“用愛鑄師魂,用勤摘碩果”作為自己教育教學之路的座右銘。每接到一個新班,都要全面迅速地了解全班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具體情況。他不僅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而且能給那些學困生以“特別的愛”。他從不歧視、不放棄每一個學困生,從不簡單、粗暴地對待他們,總是採取積極的態度,了解、分析原因,對他們做更細、更深、更實的工作,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當學生有點滴進步時,他會笑的和學生一樣燦爛;當學生因失敗而灰心喪氣時,他總是鼓勵他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給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他熱愛教育,把整個身心都融進了對事業不懈的追求中。工作上勤勤懇懇,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給予學生的時間遠遠超過了陪伴自己親人的時間。作為丈夫,他願意付出全部的情愛;作為父親,他更希望孩子能夠獲得更多的父愛。然而,他心中那架愛的天平卻始終得不到平衡。他用自己的愛心塑造孩子們美好的心靈,用自己的青春為孩子們編織七彩的夢。

去年下學期開學不久,他收到原特困生李某某從北京某高校寄來的一封信,來信寫道:“田老師,是您使他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是您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沒有您的大力幫助與諄諄教誨,就沒有我的今天……”讀完來信,幕幕往事又一次浮現在他的眼前……

2001年下學期開學已經三天了,全班學生中唯獨李某某一人未報名。放學後,他騎車來到離縣城近二十公里的李某某家,眼前的情景令他吃驚:兩間土砌瓦蓋的房子,百孔千瘡,岌岌可危;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屋裡的陳設也毫不為過;李某某的父親因病癱瘓了五年,母親也積勞成疾,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看到這一情景,他的眼睛濕潤了,回到家裡,用準備為他女兒買學習機的錢為他交了學雜費和所有的生活費。

受過嚴寒的人,對陽光最珍惜。這位同學從此更加努力,學習更加勤奮。在當年的高考中以601分的高分考入北京某高校。

物質的資助固然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而精神的慰藉、正確的引導能使浪子回頭,重新做人。

2003年下學期,高二以打架和上網出名的王某某同學分到他接手的高三4班。這位同學性格孤僻,平時總是愁眉不展,鬱鬱寡歡,從不與同學交往,也不與老師溝通,整天形影相弔,孑然一身。他性情暴虐,同學中誰冒犯了他,輕則被罵,重則挨打。當時不少科任老師規勸他:“這個學生高二打架上網,他看高三也好不到哪裡去,你就順水推舟,讓家長接回去算了,免得一粒老鼠尿,壞了一鍋粥。”還有的說:“你是他們學校響噹噹的班主任,碰上這么個的學生,得放手時且放手,乾脆推出去了事吧!可別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啊!”面對老師們的“好心”勸說,他沒有猶豫。通過家訪得知:王某某的母親過世的較早,父親好賭經常不回家,家裡只有一個年過七十的奶奶與他相依為命。他懷著沉重的心情返回到學校,思考著怎樣才能讓王某某同學敞開自己的心扉,如何才能走進他塵封的心靈呢。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像他這樣缺乏家庭溫暖,缺乏親情友情的學生,只有用一雙真誠的眼睛去關愛他,用一顆熱誠的心去溫暖他,用最赤誠的愛去包容他,用一雙溫柔的手去撫慰他,把他缺失的親情和友情找回來,讓他回歸到溫暖的班集體中去,才是拯救他的最好辦法。九月十一日這天是王某某同學的十八歲生日,他預先安排團支部的同學準備好生日蛋糕,布置班團活動場所。晚自習上課鈴聲響了,當他和這位同學同時走進教室時,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只見教室講台上放著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十八隻生日蠟燭已經點燃,同學們都微笑地看著王某某同學齊唱生日歌。王某某同學這時才恍然大悟,頓時淚如泉湧,拚命的向在場的所有同學鞠躬,這場景和這歌聲他已經整整十年沒有看到和聽到了。他一口氣吹滅了所有的蠟燭,並非常真誠的向大家說:“同學們,我本沒有家,今天我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4班就是我的家!你們就是我的親人!往後請大家監督我、幫助我,我一定要珍惜這份友誼,改掉惡習。”教室里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從此他真的懂事了,辦事認認真真,學習格外勤奮。期末考試時,成績較分班時上升了12個名次。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畢業前夕,這位同學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他的奶奶逢人就說:“是田老師救了俺這孩子,是田老師使他改邪歸正。”

憑著這顆愛心,田利雲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慢慢成長起來,逐漸成了一名優秀的新型班主任;憑著這顆愛心,一個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層出不窮;憑著這顆愛心,一茬一茬的學生伴著歲月從他的身邊走過,圓夢高考,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多年來他所帶的畢業班級,升學率均居本校各班之首,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先進團支部”,他多次被評為“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等。

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在高中,老師是學生艱難歲月的共處者,是學生心靈的呵護者,更是精神家園的守望者。讓學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得到人性化的關愛與尊重,讓學生懷揣著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走進生命中的陽光地帶,走向他們日臻完滿的生活,這就是教育的真諦,這就是教師的責任。”

管理

班級管理和年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前沿陣地,班主任和年級主任是全校最苦最累的崗位,可田利雲在這兩個崗位上一乾就是十多年。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始終堅守在教學的第一線,曾連續擔任班主任16年、年級主任12年。

在班級管理中,他以為學生創設優良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工作重心,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盡全力解決學生遇到的各類難題。學生生活上出現困難,他傾心相助;學生思想上陷入困境,他耐心引導;學生心理上有了不快,他悉心勸解。每帶一個班級,他不僅能很快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能和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有了困難第一個想到是田老師,心裡有了困惑第一個傾聽者也是田老師。他努力創造富有時代氣息的教書育人環境,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推行了值周班長負責制,使每個學生都能輪流當班幹部,增強了學生的“成功”感;班會民主評議制度,讓學生在民主評議中端正是非觀念,增強了自我激勵意識;班幹部集體負責制,既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富有成效的是他鼓勵城市籍的學生與農村籍的學生互相結交幫學對子,然後他適時點評引導,不僅密切了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關係,而且在優勢互補中使不少自卑而默默無聞的農村籍學生脫穎而出。他用科學民主的管理方法,帶出了一個個優秀的班集體。田利雲同志擔任班主任工作16年,所帶班級高考升學率在全校同類班級中均名列第一。

在年級管理中,他堅持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服務教學的理念,把學生滿意、教師滿意作為衡量自己年級工作的標準。他在借鑑往屆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對年級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進行了改革和創新,更重視理性地抓教育教學,注重人性化管理。精心設計工作思路,把“教學過程精細化,考試環節程式化,年級管理精最佳化,環節管理全程化,談話交流制度化,家訪正常化”作為高三工作基本要領。完善了相關制度,包括集體備課制度、規範有序的聽課、評課制度,培優補差制度,月考制度,質量分析制度和高三後階段的全過程跟蹤管理制度。堅持把統一規範的集體備課與個性張揚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重點關注“臨界學生”,實行臨界生與任課教師捆綁式的教育教學形式。強化三個意識,取得了幾個突破。目標意識、團隊意識、憂患意識是高三競爭的動力所在。營造一個團結協作和諧融洽的年級氛圍是搞好年級工作的前提。年級主任、班主任、備課組長等高三骨幹教師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努力協調各種關係,造就了一支有實力的、有競爭力的團隊。高考目標完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尊嚴和社會影響,為此在年級管理的過程中,他和他的同仁們積極思考,善於出招,,不斷革新年級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效。1998年、2001年、2003年、2006、2009年他所管理年級4屆學生高考升學率均名列全市前3名。

科研

“教育質量來自教研,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田利雲一直認為理想的教師應該是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作為學科帶頭人,深感肩頭責任重大的他,無論是課題研究,還是說課、論文寫作、案例撰寫,都要比別人先走一步。
在教研方面,自1998年以來,他撰寫的《納米技術及套用》、《從噪聲說開去》、《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星問題》、《空間圖形巧轉換》、《抓關鍵環節,促課改實驗》、《突破力學臨界問題的方法》、《力學圖像求解詳談》等36篇論文在《物理教學》、《數理天地》、《高中數理化》、《甘肅教育》等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現代學校管理的思考與實踐》榮獲張掖市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此外,他還參編了《高中物理解題與思維方法指導》和《解讀甘肅高考》兩本教學參考書,分別於1999年、2008年由蘭州大學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發行。他主持和參加研究的課題主要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研究”等10項。其中,5項獲縣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分獲高台縣科技進步一、三等獎;“薄弱校改造與示範性高中建設研究”和“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最佳化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兩項課題分別獲張掖市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三等獎;省級課題“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的研究”經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專家評審予以鑑定,同時榮獲甘肅省第七屆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高中物理學科教學反思的理論與套用研究”被確立為“十一五”省級重點課題。

奉獻

2009年9月至11月受省教育廳的委派,田利雲和31位“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的校長到天津市掛職學習。他被分配到天津第三十二中學。在掛職學習的三個月里,按照省廳領導“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歸”的要求,通過跟崗學習、親身體驗、現場觀摩、交流訪談,研討總結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和深層次的探討,他近距離了解了課改區新課程教育改革發展動態,比較深入細緻地了解了天津市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實地觀摩掛職校怎樣處理新課程條件下學校管理上的重點、難點和細節問題,虛心求教在新課程實施前和實施中的一些疑難問題,深入思考他省他校在新課程改革中應該注意解決的一些問題。此次學習考察令他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明確了奮鬥的目標。 

從2008年到2010年,他多次在教職工大會上交流自己對新課程的認識,介紹外地的先進經驗,為2010年秋學期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施作了務實的準備工作與宣傳動員工作。2010年7月和11月,他還分批多次為全縣骨幹教師作了題為《走進新課程,你準備好了嗎?》的新課改系列專題報告,為高台縣新課程的實施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作為一名省級骨幹教師、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不僅要承擔傳播知識的重任,還需要肩負開展科研、向學者型、創新型教師發展的使命。在教研這一園地里,田利雲同志也堪稱行家裡手,他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培養中青年教師有方,出色的履行了省級骨幹教師的職責,有效的發揮了學術帶頭人和拔尖人才的作用。

長期以來,身體力行地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將自己學習探討所得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及時貫徹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並努力將先進的教法和經驗向力所能及的範圍推廣出去。“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是銘刻在他心裡的一句話。不管到哪裡,他都會想方設法組織教師相互學習、相互探討,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無私地奉獻出來,爭取共同提高。

在培育新人方面,他甘為人梯,積極發揮著領頭人的作用,尤其在幫助青年教師成長方面更是盡其所能,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使他們能少走彎路,迅速成長。他對年輕教師傾注了滿腔熱情,和他們共同學習一道進步。一大批青年教師團結在他的周圍,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業務上,都被他給予過無私的幫助和真誠的關懷。在他的帶領下,高台一中物理組成為了學校最具有朝氣、最具有進取精神和教學成績最突出的教研組。經他指導的林永平王來元、何進禮、向治、馮占余、張鳳天等老師均已勝任高中教育教學工作,並在高會考中取得了較好成績,而且科研能力不斷提高。其中王來元2006年被評聘為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本校物理教研室主任;林永平於2006年被評聘為中學高級教師,2001年被評為張掖地區“十佳青年教師”,現任學校科研室主任;向治、何進禮在省、市優質課評選中獲一、二等獎;張鳳天的自製教具“交變磁場與穩恆磁場的對比及套用說明器”在第六屆全國優秀自製教具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在第五屆全省優秀自製教具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成就

從教二十五年,田利雲心裡始終記掛著的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學生;他腳下永遠延伸著的是走不到盡頭的征途——育人。儘管他信奉“沉默是金,平淡是真”,儘管他“淡泊名利,不求聞達”,儘管他樂於“斗室伏案,用筆傾訴,用心旅行”,然而,桃李已成蔭,眾口漸成碑。

1995年他被評為高台縣“優秀教師”、縣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新長征突擊手”;1996年被評為地級“優秀教師”、“十佳青年教師”;1997年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成績優異,他並被評為地級“優秀輔導員”;2002年被確定為“市級骨幹教師”;2004年被確定為“省級骨幹教師”;2006年被張掖市委確定為“張掖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8年被教育部中國小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200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教學無止境,研究無止境。二十五年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努力用智慧去教學,用智慧去研究,用智慧去演繹平凡而充實的人生軌跡,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瑣碎的平凡,讓理想在奮進中激揚,讓生命在創造中豐盈。“不用揚鞭自奮蹄”,他將憑著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在新課程改革大潮中大顯身手,去實現一個又一個新的目標,不斷創造新的業績,實現智慧和生命的超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