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洲

田亞洲

田亞洲,男,1968年生於湖北枝江。華中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畢業。曾先後在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研修油畫。現為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湖北省高等院校美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宜昌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三峽畫院特聘畫家。

基本信息

簡介

其作品、論文多次刊載於《文藝研究》、《美術觀察》、《美術嚮導》、《中國油畫》、《文藝報》、《美術報》、《東方藝術收藏》、《中國教育界》等專業期刊、專業報刊;出版專著一部;主編出版教材三部;主持省級科研項目一項,參與省級科研項目三項;主持課程建設一門,參與課程建設六門;發明專利一項,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證書。作品《白樺樹林》被編入湖北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 主要研究課題:美術教育;寫生色彩學。 主講課程:油畫、素描、風景寫生。

展覽情況

田亞洲北京畫展 田亞洲北京畫展

1、2002年《佛》入選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 武漢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

2、2002年《寂寞列車》武漢 湖北省高校美術大展

3、2002年《落山的太陽》、《星期天的下午》武漢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 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物言物語——湖北小幅油畫、小型雕塑展》獲學術獎

4、2003年《彩雲》 武漢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第二屆湖北省油畫展》

5、2003年《坡》武漢 武漢大學 獲湖北省高校書畫研究會第10次書畫展二等獎

6、2003年《克克托海之秋夜》 武漢 獲湖北省高校美術大展優秀獎

畫展開幕式 畫展開幕式

7、2004年《光之影》獲“魯藝杯”全國師範院校教師作品大賽二等獎 魯迅美術學院8、2005年《童年秋夢》 宜昌 獲湖北省總工會工人畫廊美術大展 三等獎

9、2005年《童年秋夢》作品入選“魯藝杯”全國師範院校教師作品大賽 .魯迅美術學院

10、2005年《童年秋夢》 武漢 湖北省高校美術大展

11、2010 田亞洲油畫展 北京時代美術館

12、2011年6月美國達拉斯德州大學會議中心舉辦了名為《INK&ACRYLIC》的個人畫展

田亞華在美國舉辦個人畫展 田亞華在美國舉辦個人畫展

代表作品

村
坡
山下的麥地 山下的麥地
烏斯別克家的奶牛 烏斯別克家的奶牛

村 /坡/山下的麥地/烏斯別克家的奶牛

風景寫生的審美品讀

田亞洲作品欣賞 田亞洲作品欣賞

心象的即興——田亞洲風景寫生的審美品讀  田亞洲鍾情於風景寫生,其畫法既稱不上古典,也說不上 前衛,既非客觀景象的描摹寫實,也非抽象表現的意象追慕。這種難以用現代的畫法體系和風格歸屬概括的個性化的自言自語.亞洲為人篤厚、仗義、率真,他的畫一如其性格一般質樸而又充滿熱情,其作品傳遞出的詩意與激情,常常讓我為之感動。

在亞洲看來,風景寫生既是色彩的藝術,也是激情釋放的藝術。色彩表現沒有既定的程式,一切皆因激情的迸發而揮灑,一切皆以充分表達個體對生命、對自然的真實感受而呈現。故他的風景用色並不刻意追逐條件色下物象的形態變化,而更多的是隨情緒的流溢而鋪排。他的天空、他的大地、他的樹木都籠罩著一層濃厚的個性化的情緒色彩,厚實而奔放,明艷而響亮。我尤為關注他畫中的樹,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樹的意象是那樣地突兀和觸目驚心。沉穩的樹桿、張揚的樹枝、風中歡唱的樹葉在畫筆的旋動下升騰、舞動,頑固地牽引著人們的視線,像火焰般燃燒著人們的感受。它們或簇擁叢生、或孤傲守望,深深紮根在赭黃的原野,隨季節的變換而冬枯夏榮,年復一年演繹著生命的執著與歲月的蒼涼。透過那些倔強的枝椏和色彩燃燒般的樹冠,讓人真切地感受生命力的外射和噴發,充滿著原始、野性和力量。亞洲的這種充滿激情而又質樸的即興常常使我產生某種聯想,畫中之樹質樸而又特立,篤厚而又野性,是否正是作者的自我期待和比況?

對亞洲而言,寫生也正是所謂“心象”的即興。當然這種即興並非簡單的情緒宣洩,而恰恰是在反覆觀察、感受,深入理解物象的基礎上視覺圖式的瞬間釋放,是客觀物象與主體心性體驗高度契合後的自由揮灑。正如帕馬爾·席勒所言,“藝術的本質不是再現用眼睛原封不動看到的對象,而是把對象進行視覺化”。對一個風景畫家而言,只有積累了豐富的寫生經驗,才能真實地誘導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出對自然的理解、感懷和認識,以此抵達審美訴求的狂歡之境。多年來的寫生教學和寫生實踐使田亞洲積累了豐富的對景作畫的經驗,他筆下的許多風景都是一氣呵成的即興之作。一筆在手,適意揮彩走色,務求準確概括、很少潤筆重塑。他的色彩定調準確,畫面飽滿通透,運筆乾淨灑脫,筆觸隨機生髮,這些都完美地表現了瞬間激情。觀其畫作,格局大,氣息暢,畫面舒展而不空虛,形象結實而無堆砌,筆觸潑辣而松活,色塊明快而豪放,完全是心境敞開之後的自由抒寫與釋放。這種激情驅遣之下的揮灑並沒有消解油性顏料色質的渾厚與稠密,他的風景畫作始終保持著畫筆揮運所產生的色塊、筆觸的特殊美感和肌理效果。他特別珍視觀照物象過程中自然而生又不復再生的瞬間感受,不停玩味於忘我狀態下那些偶然出現的筆觸和思緒,任憑心靈之流在曠野中自由流淌。在他的筆下,線與色塊、形與無形、寫實與抽象相互交織,由此可以看出他著眼於物象而又超越物象的心境。

讀亞洲的作品,我還分明感受到了中國書畫所特有的“書寫性”在油畫風景寫生中的抒情魅力。誠然,中西畫法在歷史的演進中各自自成體系,但人性、人情、人心相通,畫到至境,當以寫心為上,法無定法,這是藝術的通律,中西皆然,古今皆然。西方油畫在走過了古典的寫實之路後,逐步追求筆觸的靈動、色彩的渾厚、肌理的斑斕,其表現性、象徵性和抽象性也日趨張揚,以此足見這種畫法的現代取向實在與中國傳傳統文人畫的寫意本質暗合。如此看來,“書寫性”並不完全是以書法線條為造型基礎的中國畫的專利,它同樣也適用於以塊面造型為主要手段的油畫。亞洲的油畫風景寫生也具有這種中國畫的“書寫性”特徵。他試圖讓油畫顏料呈現出書法線條一樣的流動性,同時又避免了書寫時的隨意性、不完整性和粗糙感,用筆自然流暢、乾脆利落而又意味深長。這無疑是他將中國書畫的寫意精神同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畫面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賦予寫生以當代視覺效果所作出的可貴探索和嘗試。這種探索使他的風景寫生既有油畫特有的色彩飽滿、結構豐實的特點,又有中國書畫氣韻生動的意味和詩意情調。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祖龍

油畫家訪談錄

寫生也是當代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油畫家田亞洲訪談錄文/楊維民

當代藝術中頗為時髦的新媒體之說使很多的的藝術家進入了影象之影象的怪圈,所以在當代藝術家中熱衷於寫生的畫家是越來越少了,能夠在寫生中捍衛傳統創作意識、保持良好繪畫趣味兒且具有一定當代面貌的畫家更是少之又少了,畫家田亞洲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為此在他的北京個展前夕特地與他做了一個如此話題的訪談,以達探究此類藝術家創作心態。

一種翻譯 多種投射

繪畫作品《影子》令我產生了一些興趣:影子——一個因遮擋光線而產生的投影,似乎不值得人們去關注也確實很少有人去留意,然而,田亞洲先生卻熱衷於描繪它,並且,藝術家通過畫面讓觀者得到了多種可能性的解讀……等等這些都是引起我興趣的地方,同時我認為這也正是這個作品的價值所在。 首先,作品《影子》具備很多“自然”影子的特徵——光線被遮擋,灰色、斑駁、晃動。站在作品前,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就是地上的樹的投影,具象而真實。其次,《影子》蘊含了很強的“心靈”影子的特徵——虛幻、神秘而不可捉摸且充滿矛盾,反映了人在面對“未知”或者“不確定”時的一些基本心靈感應。站在作品前,不確定這個影子裡究竟蘊含著什麼,你想在《影子》里看到什麼,《影子》里就有什麼。陰陽轉化,似是而非,模稜兩可,抽象而模糊。第三,《影子》還具有明顯的 “文化”影子的特點——中國化、西洋化、現代化。很明顯,這個作品,具有很強烈的中國氣質:作品的製作借用了毛筆、宣紙、墨汁、印章等中國特有的工具材料;作品色彩的簡約處理挪用了中國傳統水墨的用色邏輯,抽象而玄妙;筆、紙、墨、色,眼、腦、手、心,隨機滴落、碰撞,產生了不可複製的痕跡,妙趣橫生,作品的語言趣味著意凸顯中國文化中的“意向”特質。同時,這個作品很明顯又具有西洋畫特徵:畫面的平面結構完全是西洋繪畫的邏輯關係;散落的筆法暴露出印象派的趣味;繪畫語言中的肌理效果以及丙烯、墨汁、皮紙的混合運用和貼上帶有濃厚“後現代”色彩。然而,整個作品卻難於歸類為“中國畫” 、“油畫”或者“丙烯”之類,這是因為藝術家在作畫過程中不僅竭力抵制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趣味”,甚至為所欲為地使用傳統中國畫忌諱的筆法和墨色且樂此不疲,他還使用覆蓋力強勁的丙烯,隨機性地在方形的平面結構里製造不符合西洋傳統繪畫理論體系中的關於形體和色彩邏輯關係的顛覆性效果……所以這個作品突破了畫種的界限,實現了藝術家個性特徵的表達,具有當代藝術的實驗效應。等等跡象表明,這箇中國人的作品裡具有東、西方傳統文化的某些痕跡,然而他又不滿足於“吃熟透了的果子”,藝術家的作品傳遞出一種“掙扎的力量”,這種“掙扎”就是原創性的文化價值,作品中的“生澀感”就是掙扎之後“重生“的結果。我喜歡“生澀感”超過“熟透感”。藝術家最需要的是獨立人格以及獨立的學術立場。田先生以其個人的視角和經驗,對一個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進行了一種個性化的圖形“翻譯”,這種“翻譯”投射出多重“影子”,其意義超出影子本身。原文作者: HARRIS J.EDIN (哈瑞斯.J.伊頓 美國現代藝術研究中心教授) 中文翻譯:田緒軍(英國斯旺西大學翻譯學碩士、美國UT D 孔子學院及三峽大學教師)楊冰峰(美國UT DALLAS在讀博士、三峽大學教師)

畫家田亞洲 畫家田亞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