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率悖論

生產率悖論

生產率悖論,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學者查斯曼(Strassman)調查了292個企業,結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企業的IT投資和投資回報率(ROI)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198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RobertSolow)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產率悖論。

索洛悖論(Productivity Paradox),又稱“生產率悖論”。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學者查斯曼(Strassman)調查了292個企業,結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企業的IT投資和投資回報率(ROI)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
198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RobertSolow)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產率悖論”(productivityparadox):“我們到處都看得見計算機,就是在生產率統計方面卻看不見計算機(Computers everywhere except inthe productivitystatistics.)”。即,雖然企業在IT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然而從生產率的角度看,收效甚微。此後,又有許多學者相繼投入了“生產率悖論”的相關研究,並受到各方面的密切關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