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金屬材料

生物金屬材料

生物金屬材料是植入人體(或動物體)以修復器官和恢復功能用的金屬材料。該材料通常用作人體硬組織如牙齒、骨、關節等和軟組織如心臟瓣膜、腦膜、腹膜、人工器官等。

生物金屬材料

正文

植入人體(或動物體)以修復器官和恢復功能用的金屬材料。生物金屬材料有的可以製成牙齒、骨頭等起支撐作用的硬組織(見彩圖),有的可製成心臟瓣膜、腦膜、腹膜等軟組織。植入體內的金屬材料是浸泡在血液、淋巴液、關節潤滑液等體液之中使用的。體液含有有機酸、無機鹽,存在Na+、K+、Ca2+、Cl-等離子,是一種電解質,而且使用時間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之久,因此生物金屬材料首先要具備與人體組織和體液有良好的適應性(無毒,不引起變態反應和異常新陳代謝,對組織無刺激性),同時還要有耐蝕性和化學穩定性(金屬離子不隨血液轉移,在體內生物環境中不發生變化,不受生物酶的影響)。生物金屬材料要承受人體的各種機械動作,因此在力學上應具有適宜的強度、韌性、耐磨性和耐疲勞性能。此外,生物金屬材料還要容易加工成各種複雜形狀,價格便宜和使用方便。

生物金屬材料生物金屬材料
生物金屬材料中使用比較成熟和套用比較廣泛的,主要是牙科和骨科用的金屬材料。牙科用的金屬材料有金、銀、鉑等貴金屬合金以及不鏽鋼、鈷基和鈦基合金等(見牙科金屬材料)。骨科使用的金屬材料主要有鎳鉻不鏽鋼、鈷鉻鉬合金和鈦及其合金,有時也套用價格昂貴的鉭、鈮、金、銀、鈀、鉑等。現將骨科使用的主要金屬材料分述如下:
不鏽鋼 耐蝕性和強度不如鈷鉻鉬合金,但價格便宜,加工性能好,所以在醫療中使用量最大。不鏽鋼主要製作固定骨折部位的接骨板、骨鉤和骨螺釘等零件,也有用來製造人工骨、人工關節的。骨科使用的不鏽鋼的典型合金是Fe-18Cr-12Ni-2Mo。合金中矽和錳等雜質的含量越低越好。
鈷鉻鉬合金 這種鈷基合金常稱 Vitallium(見鈷基高溫合金)。它的典型成分為 Co-30Cr-6Mo,還含碳0.35%。它的耐蝕性比不鏽鋼 (Fe-18Cr-12Ni-2Mo)高40倍左右,且有優異的耐疲勞性能和耐磨性能,是目前較好的骨科合金材料。合金中鉻和鉬的作用是提高強度和耐蝕性能;鉬還能阻止結晶時的晶粒長大,從而改善耐疲勞性能。缺點是硬度高,加工困難。
鈦及其合金 這類材料在骨科常用的三類金屬材料中耐蝕性能最好,比重最輕(約為其他材料的一半)。純鈦強度較低,鈦合金(Ti-6Al-4V)強度較高。鈦及其合金的耐磨性差,製成的人工關節的磨損碎屑在體內積存,會造成人體組織變異。這類材料通過氮化處理可改善耐磨性能,已取得臨床效果。Ti-50Ni合金是新發展起來的形狀記憶合金,有形狀記憶效應並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它的摩擦損耗只有鈦的幾十分之一。這種合金可製造人工關節,因有形狀記憶效應,也可製造脊椎矯正棒、接骨板及各種類型的止血夾。
用鈷鉻鉬合金和鈦合金粉末製作的多孔金屬作人工關節,不僅可減少人工關節與關節頭之間的彈性模量差別,而且骨組織又能進入多孔金屬中達到生理結合的效果,正在臨床試用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