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行

生平行,是由清朝石濤創作的一首雜言詩。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生平行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石濤 

【文學體裁】雜言詩

作品原文

生平行 

生平負遙尚,涉念遺埃塵。

一與離亂後,超然逐吾真。

訪道非漫遊,夢授良友神。

瀟灑洞庭幾千里,浩渺到處通仙津。 

不辭雙屩踏雲斷,直泛一葉將龍馴。 

海眼五色迓靈嘯,岳竅百變來逡巡。 

韓碑元尊煥突兀,片言上下旁無人。 

掉頭不顧行涕泗,筮之以筵吳楚鄰。 

譽言來嘉招,袂聳訪名秀; 

浮雲去何心,滄波任相就。 

五湖鷗近翩情親,三柳峰高映靈鷲。 

中有至人證道要(先老人旅庵),帝庭來歸領岩竇。 

三戰神機上法堂,幾遭毒手歸鞭驟。 

謂餘八極遊方寬,侷促一卷隘還陋。 

三遙連三障開,越煙吳月紛崔嵬。 

招攜猿鶴賞不竭,望中忽出軒轅台。 

銀鋪海色接香霧,雲涌仙起凌蓬萊。 

正逢太守劃長嘯(新安太守曹公冠五),掃徑揖客言奇哉。  

詩題索句日邊篆,不容隻字留莓苔。 

此時逸興浩何似,此際褰裳欲飛去。 

不道還期黃櫱縱,敬亭又伴孤雲住(黃櫱禪師道場留凡上下十餘載)。 

敬亭之嶔何欹登,下拂雙塔兮上出千林。 

忽乘石華舟,又上青雲梯。 

長笑謝上公,恕我偶不羈。 

朅來游倦思稍憩,有友長千許禪寄(勤公、實公、唯公)。 

金地珠林總等閒,一枝寂寥真余計。 

漫問枝從何處長,漫疑枝何方曳。 

雨掩門庭獨鳥啼,風回幾席流香細。 

謝客欲盡難為情,客來妙不驚逢迎。 

潑墨幾度染茶碗,揮塵未厭搖花英。 

花英茶碗顏同霽,浮圖矗映花台起。 

或訪青溪問舊居,或乘古寺臨高壘。 

社就先教種夏蓮,解成乍可憐秋水。 

繡佛從來屬雅人,蒲團端合酬知己。 

昨夜飄搖夢上京,鴿鈴遙接雁行鳴。 

故人書札偏生細,北去南風(曹賓及)早勸行。 

吁嘻!人非麋鹿聚不輕,縹緲跌宕真生平。 

生平不解別離苦,勞勞亭上聽秋聲。 

神已游乎太華,又何五台二室之崢嶸。 

順江淮以遵途,越大河兮遐征。 

尋遠遊以成賦,將擴志於八紘。 

為君好訂他年約,留取江城證此盟。 

作品簡析

石濤這首敘事長詩也充分展現了其在古體詩上的成就。此詩作於1686年(康熙丙寅)。 

全篇長達五百六十二個字(不包括夾注),是石濤所寫的古體詩中,除《題淮揚潔秋圖》外最長的一首。汪世清先生云:此詩一句是從汪鋆《清湘老人題記》中錄出,因未著年月,故有定為1687年(康熙丁卯)之作的,也有定為1689年(己巳)之作的。1980年出版的《北京榮寶齋三十周年紀念冊》中影印《石濤花卉長卷》,亦有此詩,題作《生平行,一枝下留別江東諸友人》,並且在款中明言“丙寅稿,辛未佛道日津門之無量精舍。”故知此詩是1686年所作。若與《題記》本相較,有兩處夾注不同。一是《題記》本在“有友長乾許禪寄”下僅注“勤上人”三字;二是在“北去南風”下未注“曹賓及”三字。這首詩歷敘生平,以詩寫傳,實際上是一首自傳詩。半生遭遇,歷歷遊蹤,都寫得條貫井然,一清二楚。這對探討石濤的生平,有著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如從這詩可以肯定,石濤皈依旅庵本月是在他來到江東以後和初游黃山以前,即1664年(康熙甲辰)和1667年(丁未)之間,並且是去到松江拜在旅庵門下的。又如從“北去南風”下的夾注可以知道,勸石濤北上燕京的,並不是一般所猜測的博爾都,而是十多年前相偕同游黃山的老友曹。從文學角度看,題材新穎,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出語不凡,稱得上是一首好詩。 

作者簡介

石濤:(1630一1724),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國清代畫家。僧人。作畫構圖新奇。無論是黃山雲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壁,枯樹寒鴉,或平遠、深遠、高遠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寫之景傳達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