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科普館:寄生蟲與人類

我的食物——寄生蟲的營養 我和人類結伴同行——人體寄生蟲 吃出來的病——餐桌上的寄生蟲

內容簡介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這些人體寄生蟲“談蟲色變”。只要我們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知道它們是如何入侵人體的,就可以避免受到它們的襲擾,繼續過著甜美的生活。讓我們一起進入寄生蟲的世界,探究寄生蟲的秘密吧……

圖書信息

作 者:楊廣軍,裴蕾
叢 書 名:巔峰閱讀文庫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70056
出版時間:2011-04-01
版 次:1
頁 數:23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目錄

我是害蟲——寄生蟲
我是寄生蟲嗎?——愛滋病病毒
我該和誰是近親呢?——寄生蟲都是什麼生物?
我的居家場所——寄生蟲生活在什麼地方?
我的食物——寄生蟲的營養
我和人類結伴同行——人體寄生蟲
我比人類的歷史還要久遠——寄生蟲的起源
我的宿主不都是動物和人類——植物寄生蟲
我們都有獨特的看家本領——對宿主的抗性
世紀瘟神——血吸蟲
古墓中的魅影——馬王堆漢墓中的蹤跡
萬戶蕭疏鬼唱歌——嚴重的疫情
人類了解瘟神的歷程——對血吸蟲的研究
滅釘螺——切斷血吸蟲的傳播
枯木逢春——新中國的“血防”工作
對付新世紀的瘟神——研究新的治療手段
不能放鬆警惕——防治血吸蟲病的現狀
漸漸被我們遺忘的殺手——瘧原蟲
“打擺子”或“發瘧子”——瘧疾
按蚊的“熱吻”——可怕的傳播途徑
金雞納——瘧原蟲的天生殺手
死灰復燃——間日虐的復發
不容忽視的現象——氣候變暖成瘧疾流行的推手
在人體消化道內掠奪營養的野生動物們——消化道寄生蟲
兩周內體長達到兩米——絛蟲
我有一副抗消化的“盔甲”——蛔蟲
半夜從肛門往外爬的小動物——蟯蟲
專門從腸壁上吸血的動物——鉤蟲
比細菌更難消除的腹瀉元兇——阿米巴原蟲
睡覺能將人睡死——錐蟲
災起蘇丹——昏睡病
罪魁禍首——錐蟲
不起眼的幫凶——采采蠅
比愛滋病更可怕一致死率100%
隸屬五大寄生蟲及造成人類難言之隱的——陰道毛滴蟲
泡溫泉惹來的禍——滴蟲性陰道炎
1838年第一次被定名——陰道毛滴蟲
深夜才能在血液中測出——絲蟲
象皮腫和蚊子——絲蟲病
黑熱病的元兇——利什曼原蟲
白蛉和黑熱病——黑熱病的傳播
寄生蟲知多少——其他寄生蟲
寵物熱帶來的煩惱——人和寵物共患的寄生蟲病
吃出來的病——餐桌上的寄生蟲
“你的臉上有小動物”——蟎蟲
美味小龍蝦帶來的煩惱——肺吸蟲
找錯宿主的寄生蟲——裂頭蚴
名副其實的吸血鬼——水蛭
我可全身是寶——水蛭的功勞
並非只有蚊子才吸血——吸血昆蟲
森林腦炎的元兇——蜱(草耙子)
生食美味,後患無窮——旋毛蟲
刮目相看——寄生蠅
默默為人類作貢獻的寄生蜂——金小蜂

精彩書摘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的韓澤廣王志勤為首的課題組,在世界上率先針對不同發育階段的日本血吸蟲、包括雌蟲、雄蟲和蟲卵進行大規模基因表達片段檢測,獲得43707條表達的基因片段,代表了約13000個基因種類,約占日本血吸蟲基因總數的65%~87%,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血吸蟲基因表達順序公共資料庫。研究人員同時克隆了全長基因611條,找到一批與代謝、發育和性別分化相關的基因,包括5個蟲卵高表達和11個成蟲高表達基因,以及12個性別相關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僅30%~40%的血吸蟲基因呈現進化上的保守性,約30%的基因與其他物種基因有較弱的同源性,而三分之一的基因可能為血吸蟲所特有。血吸蟲含有一些與宿主(如人類)高度同源的激素受體,如胰島素受體、性激素受體、細胞因子FGF受體、神經肽受體等,可見血吸蟲可能藉助於宿主內分泌激素等信息,促進自身的生長與發育,分化與成熟。研究還發現,與其他物種基因組比較,血吸蟲在物種進化上的地位明顯要比線蟲高,甚至比果蠅還高,更接近哺乳動物如人類。血吸蟲的一些基因與脊椎動物特有基因同源,表明血吸蟲與哺乳動物宿主可能有協同進化的關係。據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介紹,這項研究對認識血吸蟲的生物學特點、理解宿主和寄生蟲的相互關係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將有力推動血吸蟲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疫苗研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