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苗腐病

甜菜苗腐病

該病在溫暖多濕的年份和季節易發病,尤其是大雨過後發病較烈;生產田地勢低洼、積水、濕氣滯留、栽植過密、偏施過施氮肥發病重。移苗栽植較直播的易發病,在濕度大的夜晚,不足1cm小病斑可在一夜之內使大部分葉片變軟腐爛,有的布滿白色菌絲。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苗的莖基部和葉片。莖基染病初現水浸狀近圓形或不定形斑塊,後迅速變為灰褐色至黑色腐爛,
..
致植株從病部倒折。土壤或株間濕度大時,病部及周圍土面長出白色至灰白色絲狀菌絲。葉片染病初現暗綠色近圓形或不定形水浸狀斑,乾燥條件下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似薄紙,易穿孔破碎。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棉絮狀物,即病菌菌絲體。德巴利腐霉苗腐病病根呈水浸狀濕腐。

病原形態特徵

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稱瓜果腐霉和PythiummonospermumPringsh稱腐霉及PythiumdebaryanumHesse稱德巴利腐霉,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在氣溫高的地區前者出現頻率高。P.aphanidermatum形態特徵參見油菜(瓜果腐霉)猝倒病;P.monospermum菌絲無色分枝,直徑2.6~5.2µm,在CMA培養基上菌落呈放射狀或模糊菊花瓣狀,在PDA培養基上呈菊花瓣狀,孢子囊與菌絲區別不明顯,分枝或不分枝,長180µm,寬2~5µm,泡囊中含遊動孢子2~20個或更多。遊動孢子雙鞭毛,腎形,大小9.8~12.3×6.9~8.6(µm)。藏卵器球形至扁球形,平滑,有時具1乳突,頂生或間生,直徑10.3~25.8µm。雄器棍棒狀。卵孢子球形,平滑滿器。P.debaryanum孢子囊球形至卵形。卵孢子球形,表面光滑,每個藏卵器內生1個卵孢子。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發病後病菌主要通過病健株的接觸和菌絲攀緣擴大為害,病菌在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或遊動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大,最後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選用耐高溫多雨品種。
(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避免肥料帶菌傳播病害。
(3)選留種子要充分成熟,以利苗壯。
(4)實行分次間苗和晚定苗,以保證定留壯苗。
(5)及時發現並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燒毀,病穴應馬上撒些生石灰滅菌。
(6)適時適量澆水,澆水時間安排在上午進行,嚴防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間濕度。

藥劑方法

(1)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克抗靈)及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防治2~3次。
(2)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時,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95%綠亨1號(惡霉靈)精品4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