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霜霉病

甘藍霜霉病

甘藍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幼苗發病在莖葉上出現白色霜狀霉,幼苗漸枯死。成株發病葉片上的病斑為淡綠色,以後病斑的顏色漸變為黑色至紫黑色,微微凹陷,病斑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或多角形,葉背上病斑呈現白色霜狀霉層;在高溫下容易發展為黃褐色的枯斑。發病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變黃枯死。生長期中老葉受害後有時病原菌也能系統侵染進入莖部,在貯藏期間繼續發展達到葉球內,使中脈及葉肉組織上出現黃色不規則形的壞死斑,葉片乾枯脫落。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甘藍霜霉病

病原類別:真菌病原,

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病原為霜黴菌(PeronosporabrassicaeGaumann),屬於鞭毛菌亞門

形態特徵

甘藍霜霉病 甘藍霜霉病

孢囊梗從寄主表皮氣孔中伸出,常成對,個別3根,粗短,不分枝或少數分枝,頂生3-4根小枝,上單生孢子囊。孢子檸檬形或卵形,頂端有1乳頭狀突起,無色,頂部壁厚,大小66.6-99.9×33.3-59.9μm,成熟後易脫落,基部留一鏟狀附屬物。起初菌絲體蔓生,後細胞組織中細胞變形,形成淺黃色的卵孢子。初期結構模糊,後清晰可見,成熟卵孢子球形呈橢圓形或多角形,大小43.5-89.1×43.3-88μm,卵孢子壁與藏卵器結合緊密。

危害對象

十字花科植物。

侵染循環

病菌可在冬季溫室中生長的甘藍、油菜等病株活體上存活越冬,或在窖藏的十宇花科蔬菜種株上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發病條件:病菌在田間靠風雨傳播。溫度16℃左右,相對濕度80%以上適於發病。

主要症狀

霜霉病是甘藍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莖、花梗、角果。病斑初為淡綠色,逐漸變為黃色至黃褐色,或暗黑色至紫褐色,中央略帶黃褐色稍凹陷斑,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濕度大時葉背或葉面生稀疏白色霉狀物,發病重的,病斑連成片,致葉片乾枯。

防治措施

1、應注意倒茬輪作,儘量不與十字花科重茬。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1%的甲霜靈可濕粉加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2、加強管理,實行平衡施肥,避免氮肥偏施過施,多雨區注意清溝排漬;同時在生長階段及時澆水、中耕除草,噴施新高脂膜防治氣傳性病菌侵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並適時噴施壯莖靈可使植物葉片肥厚、葉色鮮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濃。

3、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或發病中心時,及時噴藥控病,可根據植保要求噴施75%百菌清可濕粉劑、35%甲霜靈等針對性藥劑防治,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