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葉腐病

甘藍葉腐病

甘藍葉腐病,最初病斑出現在結球葉的表面,在葉緣部和葉身部等形成病斑。病斑呈淡黑色,逐漸擴大呈不規則形。多濕條件下,病情進展迅速,數日可波及整片葉片。展開的外部葉片無病斑,只有葉球呈黑腐狀態。

甘藍葉腐病為害症狀

最初病斑出現在結球葉的表面,在葉緣部和葉身部等形成病斑。病斑呈淡黑色,逐漸擴大呈不規則形。多濕條件下,病情進展迅速,數日可波及整片葉片。展開的外部葉片無病斑,只有葉球呈黑腐狀態。病斑向內部的擴展十分緩慢。摘下病葉可以發現,其內側毫無病斑。病斑蔓延至內側,出現淡黑色不規則形斑點,逐漸擴大形成大型病斑。如此依次向內部的葉球蔓延。乾燥狀態下蔓延便停止,濕潤狀態下則持續蔓延;收穫的甘藍底地,葉球內部的葉緣局部或大範圍的黑色枯死,一直伸向內部。立枯株無此病狀。

甘藍葉腐病病原

病原菌在土壤表層寄生於枯萎的葉片中,侵染剛剛發芽的種子和幼苗接近地面部位,導致發芽不良和苗立枯病。病斑上的菌絲,伸展出蜘蛛巢狀的氣生菌絲向鄰近組織侵染。病斑表面生成茶褐色棉絮狀菌絲塊和菌核。病原菌同病葉以菌核形態重新回到土壤中,形成再侵染源。其發育適溫為22-25℃,在5℃以下和30℃以上難以發育。

甘藍葉腐病防治方法

施用未熟堆肥或散亂堆放收穫的作物可導致病原菌密度加大。從春天到梅雨期發病較多,低洼地和排水不良地塊易發病、發病的品種間差異尚無調查。 要集中處理甘藍的下部葉片。病葉應從葉柄處摘下深埋或焚燒。臨近結球期,要定期噴施藥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