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赤腐病

甘蔗赤腐病

主要為害蔗莖和葉片中脈。蔗莖染病,早期外表無異常表現,縱剖蔗莖則可見蔗肉變紅,當中夾雜數目和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塊(抗病的種蔗內白斑少而小),後期莖內組織乾枯下陷,莖外表皮失去光澤,終致下陷枯死。葉片染病,病斑見於葉中脈,先呈紅色小點,後上下擴展為紡錘形或長條形病斑,斑邊緣暗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條斑可有多個,並可連合為長達數寸的條斑,斑面上散生小黑點病徵,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甘蔗赤腐病
..

病原中文名:鐮孢炭疽菌
病原拉丁學名:ColletotrichumfalcatumWent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甘蔗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莖、根,其中莖、葉受害重。

為害症狀

多發生在甘蔗生育後期。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莖、根,其中莖、葉受害重。葉片染病最初在中脈上產生小紅點,
..
後擴散為梭形斑,病斑四周紅黑色,中部黃白色,其上具分散的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上產生的剛毛。葉鞘染病初現紅色不定形的大斑,後逐漸變為黃白色,有時病鞘相鄰節間表面也生紅色的小型病斑。莖部染病維管束上生有紡錘形的小紅點,後紅點逐漸擴大,節間組織變為暗紅色,病斑中間散生小白點,後期莖內組織乾枯下陷,有的產生菌絲體或紅色的分生孢子盤,病情向外擴散後莖的表皮失去光澤,產生明顯病症,部下陷、枯死,在壞死組織表面生出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

病原形態特徵

ColletotrichumfalcatumWent稱鐮孢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分生孢子盤黑色,直徑35~100µm。分生孢子梗單胞無色,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著生在分生孢子盤中。分生孢子近鐮刀形,單胞,色淺,無隔膜,內含粒狀物及油點,常具一個大液泡,分生孢子密集時呈粉紅色至橙紅色。剛毛雜生在分生孢子梗中。厚垣孢子不正圓形,棕黑色,內含油球。該菌常產生變種,形成很多形態小種和生理小種。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蔗種和蔗株病部越冬,是該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葉上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是當年重複侵染的重要菌源,孢子借風雨、霧、露、昆蟲及流水傳播,病菌主要由傷口侵入。螟蟲及飛虱為害重的易發病,冬春甘蔗栽培季節土壤過濕或偏酸,甘蔗萌芽生長受抑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去除帶菌的宿根,選用無病及無螟害的種苗。
(3)酸性土施入少量石灰。
(4)冬春應選擇“冷尾暖頭”天氣下種,下種時應進行催芽,以利早生快發,減少該病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