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那西

對於虔誠的印度教徒來說,瓦拉那西更是一座神聖的城市。 早在公元前4至6世紀,這裡已成為印度的學術中心。 公元12世紀,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裡建都。

景點介紹

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瓦拉納西,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人口約80萬。自古就是盛產甘蔗和穀物的富饒之都。其絲織品,金銀絲鑲嵌和銅製器皿也享有盛譽。對於虔誠的印度教徒來說,瓦拉那西更是一座神聖的城市。每年由超過一百萬的信徒從全世界各地來到這裡朝聖。他們相信,浸浴在恆河水中可以洗去身上的罪孽,而有幸在恆河岸邊往生則意味著超度。恆河岸邊的階梯型平地市專門用來堆放火葬用的柴堆。市內小巷迂迴,曲徑通幽,廟宇宮殿眾多,每年接待朝拜者或到恆河洗聖水澡的人二三百萬。

詳細內容

瓦拉納西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歷史上還有“加西”(意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稱,因城市地處瓦拉納河和阿西河之間,1957年改為現名稱,是取兩條河的名稱合成的。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紀,這裡已成為印度的學術中心。公元7世紀,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這裡朝聖,他在《大唐西域記》里對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築、居民生活、市井繁榮、宗教狀況以及風土人情均作了詳細描繪。公元12世紀,印度的古王朝曾在這裡建都。今天,瓦拉納西在印度雖然屬於一座中等城市,但它卻以印度教聖地而聲名遠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