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那

瑪那

瑪那,人類學語彙,是美拉尼西亞語“Mana”的音譯。在於大洋洲諸語系中被普遍的使用,根據人類學的歸納,瑪那此一話語的功能在於解釋:被視為是構成魔法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靈魂的組成成份。

瑪那(mana)此一名詞在於大洋洲諸語系中被普遍的使用,此概念被認為是無人格的力量,等量地存在於人類、動物甚至是非動物的物體當中。根據人類學的歸納,瑪那此一話語的功能在於解釋:被視為是構成魔法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靈魂的組成成份。

簡介

現今我們所常看到的“瑪那”一字其實是個人類學語彙,是美拉尼西亞語“Mana”的音譯。通常人類學談瑪那的同時也會一同談到"禁忌"與瑪那相對。瑪那乃是中太平洋諸島土著宗教的基本概念,由英國人類學家柯德林頓(RobertHenryCodring1830-1922)所提出。它本意指一種無人稱的超自然神秘力量,可通過自然力量(水、火)或對象(例如:石頭、頭骨)而起作用。可以附在人或物體之上,能被人獲得遺傳、轉移、消耗或丟失。鬼魂或精靈都被認為具有瑪那。瑪那本身不是崇拜對象,就像我們不會崇拜力量,而是崇拜擁有力量或能給我們力量的存在,但被認為擁有它的人能借用它的力量使別人得福或者遭禍。

歷史演變

近代的奇幻文學、角色扮演遊戲(RPG)中借用瑪那此一字眼作為魔法能源的向度。
不過這也只是瑪那一詞比較早先、學術性的解釋而已,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事實上,經過無數小說、漫畫、動畫、電玩的沿用,瑪那早就已經不再是只包括上面所敘述的含意了。舉個例子來說,在這塊討論區里聊到瑪那的用途的話,大家心裡想到的是應該是能利用它製造出一堆火球、風刃、冰錐、雷電、魔法飛彈諸如此類的,好用來打倒翼獅、白龍、梟頭熊等等的不良生物;而不是像美拉尼西亞人想的用它讓白目鄰居的牛生病、幫難產的阿姨快點生出小孩;對於只玩過電動的人來說,它搞不好只是一個在打魔王前要練滿的計量表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