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風波

球鞋風波

球鞋風波,是指在2016年CBA新賽季剛剛啟幕時,籃球運動員周琦因為未穿著聯賽贊助商提供的球鞋而引發的事件。

基本信息

簡介

周琦周琦

2016年的CBA新賽季剛剛啟幕,周琦、王哲林就紛紛成為“球鞋風波”的主角。周琦因為未穿著聯賽贊助商提供的球鞋,上場時間一度受到影響,賽後兩人還通過社交平台提出異議,引來了眾多媒體和球迷的關注。

2016年10月30日,周琦和王哲林雙雙在微博上表示,穿CBA贊助商的鞋不習慣,自己受傷了誰負責?對此,中國籃協強硬回應:聯賽絕大多數球員穿贊助商的鞋參賽都有健康方面的良好記錄,不穿的話堅決判罰技術犯規,甚至禁賽。

事件起因

周琦周琦

這件事的原委要追溯到幾年前:2012年,李寧公司以20億的天價攜手CBA,成了CBA5年內的裝備品牌贊助商。在當初的契約中,李寧有權禁止任何競爭品牌出現在賽場上。

由於中國籃協想要維護各個品牌的關係,在協調之下,李寧在前4年為耐克等品牌開放了特權通道,允許其他品牌在繳納“貼標費”後,其簽約的球員可以穿著自己贊助品牌的球鞋登場,但必須對競爭品牌標識進行完整的遮蓋。

2016年是李寧和籃協契約的最後一年,李寧公司不再同意繳納“貼標費”穿別的品牌參加CBA的方案。換句話說,除非不打CBA,否則必須穿他們的鞋。

正因為如此,在CBA首輪,新疆隊原本計畫安排周琦首發,但因為他拒絕穿李寧的戰靴,被賽場監督禁止出場。直到第二節,周琦換回了李寧球鞋之後才重新獲得登場資格。賽後,周琦在微博上寫道:“在賽場被告知,如果不穿贊助商的鞋就要判我技術犯規,然後被禁賽。為什麼剝奪了我穿自己鞋子的資格?到底誰可以保護球員的利益?受傷了誰來負這個責任?整個一個夏天都在備戰和比賽,為國效力是我的使命,而我只是很單純地希望自己的腳可以在比賽中得到保護。”

無獨有偶,王哲林當天也在微博上表示,“為什麼我必須換贊助商的球鞋才能上場打球?過去一年多,我一直在努力恢復腿傷,無論是訓練、比賽還是備戰里約奧運,我都需要一雙合適的球鞋保護我,真心希望各方可以考慮我們運動員的切身感受!”

背後原因

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李寧是CBA聯賽的贊助商,而周琦和王哲林都是耐克旗下的簽約球員。也就是說,拋開籃協當初和李寧簽約是否考慮周全之外,周琦和王哲林都是為了自己贊助商的利益,才對籃協的規定非常不滿。

當初,中國籃協和李寧公司溝通,共有12人獲得特權,可以穿其他品牌的鞋子。去年,特權名單縮減至4人,分別是:易建聯、王哲林、周琦和丁彥雨航。今年夏天(7月份),籃協宣布所有球員(外援除外)必須穿著李寧球鞋打球,否則不得出場。

CBA和NBA有些不同,在球鞋權益這方面,NBA是放開的,每個球員都可以選擇穿自己簽約品牌的球鞋,球鞋贊助也成為了很多NBA球星非常重要的一項收入。而在CBA,由於籃協將所有裝備的權益打包出售給了贊助商李寧,球員在個人品牌價值方面的收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今,球員們期待CBA能夠將這個權益放開。

不過,每個聯賽都有不同的規則,在呼籲球員的利益應該得到保護的時候,任何一個職業聯賽肯定也要尊重贊助商的權益,畢竟李寧公司是花了20億真金白銀買下了CBA的裝備贊助權益。還是那句話,籃協這種打包出售的方式是否合理先放一邊不說,但至少從規則上來講,球員尊重聯賽贊助商的利益無可厚非。

所以說,周琦和王哲林的態度,與其說是“鞋戰”不如說是“錢戰”。一方是中國籃協主管下的CBA的利益,一方是個人贊助商的利益,誰是誰非,很難說清楚。

籃協態度

對於周琦和王哲林“臨時得到通知”的說法,中國籃協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回應:早在2016年7月份,籃協就已經下發過通知,要求所有CBA的本土球員本賽季必須穿贊助商李寧的球鞋參賽。比賽當天上午,各場次的技術代表再次向各隊強調過,所以不存在到了賽場才被臨時告知的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