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姑娘

珍妮姑娘

一部哀婉悽惻的情史,一曲悲天憫人的慟歌。德裔貧民戈哈特的大女兒珍妮為人幫傭,與參議員白郎特相愛。不久,白朗特不期病故,留下一遺腹女,。之後富家子瑞斯特愛上珍妮並與之同居,但在婚事上一直下不了決心,其後因兄弟姐妹的阻攔和反對而苦惱,並在家族的壓力下與珍妮分手,重歸上流社會,最後,和洛蒂。貝絲結婚。兩情繾綣而勞燕分飛,珍妮孤獨的過完了中年,瑞斯臨終前對她親吐心腹之言後,痛苦的死在了她的懷中。

簡介

珍妮姑娘珍妮姑娘

一部哀婉悽惻的情史,一曲悲天憫人的慟歌。德裔貧民格哈特的大女兒珍妮為人幫傭,與參議員布蘭德相愛。不久,布蘭德不期病故,留下一遺腹女。之後富家子萊斯特愛上珍妮並與之同居,但在婚事上一直下不了決心,其後得知珍妮身世後更是未能邁過這道坎,並在家族的壓力下與珍妮分手,重歸上流社會。兩情繾綣而勞燕分飛,善良的珍妮未能為上流社會接納,抑鬱終生。

創作

《珍妮姑娘》是以德萊塞一個姐姐為原型撰寫的。1900年聖誕節,德萊塞父親老保羅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九歲。他一直跟瑪麗和布倫南住在羅徹斯特,他最後的時光過得很平和,幫助布倫南家照看花園,每天都去參加早彌撒。他父親和瑪麗——這個在德雷霍特因為跟上校西爾斯比引起性醜聞從而羞辱了老保羅的女兒——住在一起這件事使西奧多產生了創作《珍妮姑娘》的衝動。一個不苟言笑從舊世界過來的父親在他女兒年輕時斷絕了和她的父女關係,但卻在她的照料下度過了最後的時光。西奧多在他父親去世不到兩個星期,1901年元月6日就開始創作《珍妮姑娘》。不久他便寫完了四十章。之後,作者因為出版方面的問題,多次受到掣肘,並被要求加上道德說教。德萊塞為此一度意氣消沉,無心再寫《珍妮姑娘》。當然,德萊塞寫不下去的真正原因是他和材料保持不了距離,小說原型瑪麗的生活頑固地不聽他想像的調遣。任憑他使出渾身解數,這些材料還是顯得色彩暗淡,沒有生氣。他越是著急,越是沒有靈感,儘管出版社給經濟窘迫的他提供了援助,但處於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德萊塞得到這種恩惠越多,思想負擔就越重。

德萊塞在1904年重新撰寫《珍妮姑娘》。他在寫到萊斯特·甘的妹妹闖入了珍妮和情人萊斯特·甘同居的公寓時被難住了。他決定不了到底是讓萊斯特和珍妮繼續在罪孽中同居下去還是讓他們結婚。如果讓他們結婚,衛道士們就會指責他在“獎勵”他們,尤其是珍妮姑娘。結果,他用維多利亞時代常用的那種立遺囑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萊斯特的父親在死前立下了遺囑。遺囑規定,如果萊斯特放棄珍妮,他就會得到價值大約一點五億美元的遺產;如果和她結婚,他會得到一年一萬美元生活費,為期三年,但將失去家產的份額。結果,萊斯特延宕不決,最後,他意識到珍妮的愛是他在日益覺得沒有意義的生活中擁有的惟一幸福,於是決定回到珍妮的身邊。德萊塞在這一稿中突出了珍妮身上的性吸引力以及女性化,使她的性格神秘莫測。萊斯特也不再是個馬基雅弗利似的誘姦者,而是一個複雜的人,看透了社會的虛假;珍妮代表了生活中的一股力量,而不是個被動的被誘姦者和被棄的流浪女。在德萊塞修改過的情節中,婚姻“獎勵”了珍妮,至少給了她體面和尊敬,但德萊塞擔心這樣安排珍妮和萊斯特的命運會觸犯了當時的衛道士,於是又做了修改,讓萊斯特和萊蒂結了婚。另外,他還安排珍妮的私生女維思塔得了傷寒死去,萊蒂進入了紐約“400”號,接管了僕人成群的府邸,萊斯特由於貪食吃壞了身體,得了絕症。萊斯特死前,讓人把珍妮叫來,說她是他惟一愛的女人。珍妮呆在他旁邊直到他死去,還披著厚重的面罩參加了他的葬禮,看著他的棺柩放在火車上,想著未來空洞孤獨的生活。德萊塞還增加了感嘆人生的部分,總結了珍妮生活的意義,為她正名。其實,珍妮在火車站目睹生活中的死亡就足以作為尾聲了。作者暗示,世界上沒有道德,因為人類的生活是由難以預測的目的所控制的。萊斯特對珍妮說:“我們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是被人利用的。我們就像棋子一樣被我們所不能控制的環境所制約。”

但這本書的內容還是太坦率了一點。麥克米蘭公司的一個編輯說他不喜歡書里的一些內容。德萊塞本人也覺得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往往太露骨了,他那個時代難以接受,他也因此要付出代價。儘管如此,德萊塞的代理商弗羅拉·梅·霍莉還是把書稿寄給了哈珀兄弟公司的希契科克。德萊塞和哈珀兄弟公司簽訂了契約,契約要求公司對德萊塞的第三本小說有出版的優先權,同時要求德萊塞對小說修改。因為忙於撰寫第三部小說《天才》,德萊塞就把修改《珍妮姑娘》的工作交給了妻子賈格。德萊塞太太將所有提到生理上或者性行為方面的內容都處理得很隱晦,很間接,有的甚至被刪除了。例如,幾處提到避孕工具的段落被刪除了,在出版的小說中,珍妮只是說:“我不想要孩子。”萊斯特回答說:“你可以不要孩子,除非你想要。”然而出版社方面還是認為書稿要大量地修改和重新列印,為此德萊塞要付六百美元。最後,大約一萬六千字被刪除,還增加了一些內容。修改的內容不僅包括一些句子,而且還把一些涉及到宗教虔誠方面的段落給刪除了。德萊塞對這些修改很惱火,但令他欣慰的是,出版社終於同意出版《珍妮姑娘》。小說得到了當時批評家門肯的熱情讚揚。在1911年9月15日給德萊塞的信中,他說:“不要擔心《珍妮姑娘》。它是一部上乘之作,是迄今為止美國最棒的小說。”幾天后,門肯又寫信給德萊塞說:“重讀《珍妮姑娘》使我越加喜歡。除了《哈克貝利芬》,它是我所讀過的美國最優秀的小說。在結構上,它比《麥克提格》嚴謹得多,絕對高它一籌。”他稱這本小說“在場景上和人物材料上絕對是美國的,而在方法上、敘述的視角上以及在嚴肅認真的態度上繼承了歐洲衣缽,所以,人們絕難想像出小說出自美國人之手”。在門肯看來,當時沒有其他美國小說家可以寫出那么優秀出色的小說了,即使“在英國,絕對不會超過六位作家用你那些材料可以達到這么高的描寫現實的水平”。另外,門肯還多次提到,《珍妮姑娘》在寫作技巧上大大超過了《嘉莉妹妹》。早在1911年4月23日,門肯讀過德萊塞寄給他的手稿後說:“它似乎比《嘉莉妹妹》寫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形式。”在《嘉莉妹妹》里,“你讓赫斯特伍德將視線從嘉莉那兒引開”,而“在《珍妮姑娘》里就沒有這種混亂。兩條線索,兩條精神展開的線索安排得很嫻熟。即使它們沒有結合的時候,它們也是並行的,密切相關的。珍妮和萊斯特見了第一面後,她一刻也沒有離開過萊斯特的生活,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意志和意志間,人物與人物間的反應描寫得很出色。一言以蔽之,這個故事是個完整的、有機的整體;你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之中避免了《嘉莉妹妹》的缺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