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器史話

玻璃器史話

《玻璃器史話》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外文書名: A Brief History of Glasswares in China
叢書名: 中國史話
平裝: 19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0972581X, 9787509725818

內容簡介

《中國史話·物化歷史系列:玻璃器史話》主要內容簡介:玻璃是人類隨著文明的誕生而發明的最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它誕生於公元前25-前23世紀的兩河流域,距今有4000餘年的歷史,中國的玻璃製品出現較晚,現有出土玻璃,最早的出現在春秋末戰國初的墓葬中,距今也有2500餘年的歷史了。玻璃曾是歷史上最昂貴的材料之一,直到公元前4世紀的西亞,玻璃的價值仍然和黃金相提並論,明代之前,精美的玻璃器的價值都遠遠高於黃金。同時玻璃自誕生起就是受歡迎的貿易品。古代的人們,特別是上層社會,像今天一樣,喜歡來自外埠的新穎別致的商品,玻璃器也是他們追求的物品之一。《中國史話·物化歷史系列:玻璃器史話》以近年來國內考古發現的玻璃器為線索,並結合文獻記載,探討了中國古代玻璃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國古代的玻璃在世界玻璃史上是風格獨特的一支。《中國史話·物化歷史系列:玻璃器史話》試圖從玻璃器這個側面反映我國古代社會人們的審美觀、價值觀、宗教觀的變化和古代中國與外國文化技術的交流情況。

編輯推薦

《中國史話·物化歷史系列:玻璃器史話》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安家瑤,女,1947年8月出生於北京,原籍山東煙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曾任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貢獻津貼。198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從師於北京大學考古系主任宿白教授。198Z年後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長期從事唐長安城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主持多項重要考古發掘。在中國古代玻璃和東西交流研究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成果已被國內外學術界廣泛引用。

目錄

引言
一 中國玻璃起源的探討
1.什麼是玻璃
2.從歷史文獻出發探討玻璃起源問題的困惑
二 中國玻璃的誕生階段
1.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玻璃
2.玻璃“蜻蜓眼”的傳人與發展
3.典型中國風格的玻璃製品的出現
三 中國玻璃的仿玉時代與羅馬玻璃的進口
1.中原地區鉛鋇玻璃的繼續繁榮
2.廣西地區的鉀玻璃之謎
3.羅馬玻璃的進口
4.中國鉛鋇玻璃的東傳
四 西方玻璃的大量進口和吹制技術的引入
1.“鬥富”與西方玻璃的進口
2.玻璃吹製法在中國的採用
五 玻璃製造的中興
1.玻璃製造的新階段
2.佛教舍利瘞埋與玻璃器
3.絲綢之路與玻璃貿易
六 中國玻璃製造的世俗化
1.對玻璃認識的澄清
2.宋遼玻璃器的類型和特徵
3.伊斯蘭玻璃的繼續輸入
七 中國玻璃製造的衰落與復興
1.玻璃名稱的最後確立
2.元明玻璃製造的衰落
3.清代玻璃製造的復興
參考書目

序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老國度,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中華
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探尋、創造
的腳步。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的素紗衣向世人昭示著古人
在絲綢紡織、製作方面所達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個洞窟中的兩千多
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繪壁畫又向世人顯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繪畫方面所取得
的成績;還有青銅器、唐三彩、園林建築、宮殿建築,以及書法、詩歌、茶
道、中醫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無不向世人展示了中華五千年文化
的燦爛與輝煌,展示了中國這一古老國度的魅力與絢爛。這是一份寶貴的遺
產,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珍視。
歷史不會永遠眷顧任何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當世界進入近代之時,曾
經一千多年雄踞世界發展高峰的古老中國,從巔峰跌落。1840年鴉片戰爭的
炮聲打破了清帝國“天朝上國”的迷夢,從此中國淪為被列強宰割的羔羊。
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不僅使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更使中國的領土一
步步被列強侵占,國庫虧空,民不聊生。東方古國曾經擁有的輝煌,也隨著
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而煙消雲散,中國一步步墮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淵。
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也由此開始了救國救民、富國圖強的抗爭之路。從洋務
運動到維新變法,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屢敗屢戰,終於認識到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
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一道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
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飽受屈辱與蹂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古
老的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擺脫了任人宰割與欺侮的歷史,屹立於世
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當了解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也應當牢
記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歷史。
當我們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迅猛發展,地區之間的
交流壁壘被網際網路之類的新興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
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兩種以上文化的交匯與碰撞,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西方文化撲面而來,有
些人唯西方為時尚,把民族的傳統丟在一邊。大批年輕人甚至比西方人還熱
衷於聖誕節、情人節與洋快餐,對我國各民族的重大節日以及中國歷史的基
本知識卻茫然無知,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大業中的重大憂患。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歷數千年而不分離,根基就在於五
千年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明。如果丟棄了千百年來一脈相承的文化,任憑外
來文化隨意浸染,很難構想13億中國人到哪裡去尋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大力弘揚優秀的中華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愛國主義傳統和民族自尊意識,在建
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體系,光大中
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業。。
當前,我國進入了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
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來自各方
的新挑戰,全黨和全國人民都需要學習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
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
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有責
任為此作出貢獻。我們在編寫出版《中華文明史話》與《百年中國史話》的
基礎上,組織院內外各研究領域的專家,融合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編輯出版
大型歷史知識系列叢書——《中國史話》,其目的就在於為廣大人民民眾尤
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普及類系
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資訊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了解自己祖先的歷
史,在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中
國與世界各國愈來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與特色,將中華民族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永遠發揚下去。
《中國史話》系列叢書首批計200種,每種10萬字左右,主要從政治、
經濟、文化、軍事、哲學、藝術、科技、飲食、服飾、交通、建築等各個方
面介紹了從古至今數千年來中華文明發展和變遷的歷史。這些歷史不僅展現
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輝煌,展現了先民的智慧與創造精神,而且展現了中國
人民的不屈與抗爭精神。我們衷心地希望這套普及歷史知識的叢書對廣大人
民民眾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發揮
應有的作用,鼓舞廣大人民民眾特別是新一代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在建設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闊步前進,為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
量。

文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