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嘉言錄

王鳳儀嘉言錄

《王鳳儀嘉言錄》內容簡介: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惡;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壞就是惡;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惡。人只知念書要多要熟,不知照書去實行,這像看熟了地圖,知道各地的方位,沒能親臨其境,又怎能看見真風景呢?又像念熟了菜譜,沒有實際吃過,又哪能嘗到真滋味呢?能忍則性了,知足則心了,勤勞則身了,這正是好了,不能了就好不了。命好似燈,德好似燈罩。燈要罩起來,才能大放光明。人修命也要養性才能靈,和燈要罩起來是一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善人窮苦出身,自幼家貧失學,不識文字。但能通過人生遭遇,由忠孝二門進入,反悟命運,最後徹悟本性而得道,把玄而又玄的“道”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事跡,類似於六祖慧能大師,值得我們後人借鑑學習。

《王鳳儀嘉言錄》濃縮了古賢聖人的精華,又非常貼切生活,把最高深的“道”在生活中運用的維妙維肖,活靈活現。不論是作為修身養性,學道修煉,還是作為傳家寶,齊家、冶國,都值得研究、收藏!

本書收入王鳳儀《嘉言錄》、《倫理講演錄》、《修齊語錄》等內容。

作者簡介

王鳳儀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農村長工,未曾讀書,因篤行忠、孝,自誠而明。三十五歲,往救友人楊柏,行至中途,天垂異象,黑夜見白日,遂明道。三十八歲,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徹大悟,發明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世,普度群倫。王善人講道,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足為圭臬,且為經天緯地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王鳳儀告訴我們: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圖書目錄(因詞條字數限制,內容知道十六節“夫婦道”)

第一篇王鳳儀嘉言錄

王鳳儀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農村長工,未曾讀書,因篤行忠、孝,自誠而明。年三十五,往救友人楊柏,行至中途“黑夜見白日”明道。三十八歲,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徹大悟,發名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世,普度群倫。

王善人講道,語似俚語,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足為奎臬,且為經天緯地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實行“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王善人常說:“人是什麼性,就有什麼命。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以上為五陰性)”又說:“身界人主賤,心界人主貧,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貴。”說明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欲窺全貌,就請閱讀本書。

第一節善惡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惡;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壞就是惡;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惡。

○世上有三大惡人,盜賊不算在內。講道不行道、知過不改過,是第一等惡人;吃點虧心裡就難過,占點便宜心裡就高興,是第二等惡人;非分的事,知道不可得而念念不忘,非法的事,知道不可做卻偷偷地去做,是第三等惡人。此外,有人誇獎,心裡就高興,受人批評,心裡就不快,都是不善的人。

○占便宜就樂,吃虧就生氣,都不是好人。某人跟我學道,也算是個善人,他存的糧多,天旱糧漲價,他就樂啦,下雨糧價落,他就愁啦,哪有一點善心呢?

○要想當好人非常容易,你看別人做的事,良心上過不去,自己不那樣做就是啦。

○把自己修治好,天下就好了,因為我好了,走到哪兒就好到哪兒。

○一個人便是一個世界,我好了就是好了一個世界;佛成了就成了個西方極樂世界,耶穌成了就成了個天國。今人都等世界好了再去當好人,豈不知,真到世界好的時候,你再想好也來不及啦!

第二節學聖

○人念古人書,要學古人才對。現在的人光念不學,把書都念“輸”啦!聖人要把書收回去,不叫人念啦!你若立志學古(聖賢)人,將來世人就得念你。給後人做個榜樣,到了大同世界,人人都跟你學,那就是念你。念書學道貴乎實行,身子要低,志向要大,和古人接碴(靈),你也就是古人。

○人只知念書要多要熟,不知照書去實行,這象看熟了地圖,知道各地的方位,沒能身臨其境,又怎能看見真風景呢?又像念熟了菜譜,沒有實際吃過,又哪能嘗到真滋味呢?

○今人念了許多書,知道很多古人,可是一位也沒有看上,一位也沒合心意,所以一位也沒有去學。那就是看起自己啦,可自己又常耍脾氣,不知足,這又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我看也太愚啦!

○我從下沒念過書,也不識字。聽說哪位古人好,我就學哪位古人。若見今人好,我就不離開他,看他怎么行?多知一個人就多知一條道。我初學“羊角哀捨命全交”去救楊柏,次學”楊一守墳“給我爹守墳三年。我做一宗事就學一位古人,那古人的靈就來助我。這就是我的”學而時習之“,正和聖人的道相合。可惜世人信不真,不肯去學,遇見好人也不注意,那是空學沒習。

○念書不如念人,念人不如念我,念我不如念天。古時念書,每人一書,會念不會用,書是書,人是人,那是”一本散未萬殊“。現在我們不用書,光講道,叫做”念我“。念明白了再去實行,這是”萬殊仍歸一本“。一是天道,就是念天。

○念書不如念人,把一個人當作一個字,把一家當作一句,把一村當作一章,把一縣當做一本,把一省當作一部。一個字有許多講,一個人也有許多事,這就是念人。

○有一位前清考中的秀才對我說:”古人說書內有黃金,我已中秀才,還是受貧,古人把我騙啦!“我說:”你讀了很多書,實行了幾句呢?你若不照書行,不是古人騙了你,是你把古人騙啦!“

○有人問我:”我早年讀書,不敢希聖希賢,今日學道,又不敢學佛學仙。聽善人說,立地可以成佛,不知我能不能成?“我告訴他:”念書的人,叫聖人給嚇住了,不敢去學;學道的人,被佛給嚇住了,不敢邁步。古時的聖賢仙佛都是人成的,你也是人,要能學他,也就是他,有什麼可疑的呢?“

○聖人所以為聖人,就是勸人學道。我們要想學聖人,勸人就是了,有什麼難呢?古時聖人是教書成的道,現今的教師也是教書,為什麼沒成呢?聖人叫人學道,不管有錢沒有錢,是以教人為主。現今的教員,只知賺錢,不管人成不成。我說聖人凡人的區別,就在這一點。

○我們認識一個人,也不過認識他面貌的大概,就知道他是誰,又哪能把他的肢體毛髮,處處辨認清楚呢?明道也是這樣,讀書也是這樣。能把《大學》頭一章念明白,一切人道都知道了。把《中庸》的頭一章念明白,天道就都明白了,成神成佛、為聖為賢都用不了,可惜人都是務廣而荒啊!

○孔子老年和群弟子言志,他願”老少安懷“,光(只)說沒有做到。我立了許多安老院和懷少園,是替孔子換了大願。孔子傳道,光(只)教男子,沒教女子,我辦女學是補孔子的漏。

第三節學佛

○存佛心、說佛話、行佛事,當體成真就是佛了。現今學佛的人,大都從”欲明明德於天下“上去用力,不知從”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上入手,所以不能成佛。

○人都不知顧名思義,不知”我佛“,就是我自己。偏向外求,越求越遠。所以古人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現今的人都被大帽子扣住了,學佛的人便以為佛是獨一無二的,誰也不能學。若有人說要學佛,就以為狂妄,認為是侮慢佛。其實這樣人是把佛看小啦!如果人人行佛道,人人是佛,那該有多么好!佛是願意人人都能成佛,不是自己成佛就完了。

○佛的心裡,不但願意人人都能成佛,並且願意能比佛更高几等。人也必須把人教得比自己高,才算對得起人。

○普通人以為別人的事與自己沒有關係,所以不注意。不知人就是我,我就是人,人我本是一體。把人我一體做到了才是佛界人。

○人說佛國里一人有飯吃,大家都有飯吃,一人有物用,大家都有物用。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我的分別。所以沒有人我的分別才是佛國人。

○學”好“是學”好“,學道是學道,分不清可不行。某人開口就是佛,我專講我。佛是人的榜樣,照佛說的去做,才能成佛。天天講佛,日日說佛,顯示自己知道的多,那是學”好“,不是學道,象開個謊花,不能結果。

○人都念已成的佛,我念未成的佛,使他成佛,才是真念佛。誰是未成的佛呢?世上人都是。我勸他盡人道,就是念他成佛。豈不知佛不是空念成的,是由爭貪里漏下來的,我不爭貪也勸人不爭貪,眾人還不信,真招笑。

○佛是人成的,今天不求人道,先求佛道,就是捨近求遠。我是從扛活(傭工)上得的道,人都輕視我。有一年某人士向我說禪機語:”芥子能藏須彌山“我說:”是我“。他說:”請解釋“,我說:”我這個人活在世上,真象一粒芥子那么藐小,可是我的心裡藏著佛國、天堂、苦海、地獄,四個大世界。不正是說我嗎?“

○八德是八個門,都能進入佛國。不過人應當從哪個門進,就由哪個門進,這就是”素位而行“的意思。我是由忠、孝兩個門進來的,給人放牛、扛活全部抱定一個”忠“字;對老人抱定一個”孝“字,這是我敢自信的。

○人不得道是由於性、心、身未能合一。身子做事,心裡想別的,是心和身不合一;遇著逆境受不了,生氣上火,是性和心不合一。必須三合一,才能得道。要想成佛,還得四大界合一。今人只用心念佛,身口與佛相違,怎能成佛呢?

○我早年勸世,不敢帶書,怕人問我是什麼教的?我遇著什麼教就是什麼教。那年我到朝陽基督教會,有人問我是什麼教?我說沒教。他把我好損(諷刺譏笑)說:”你沒教還沒父母教嗎?“其實理是一個,人若不真也難成道。

第四節天道

○做事要先聽聽天的口氣,眾人贊成的就合天心,眾人反對的,便違天意,誰說天不會說話。

○做事不可虧人,虧人就是虧天;做人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想見天心先看眾人的心,想聞天言先聽眾人的話,想知天意先察眾人的意,眾人就是天。

○眾人就是天,所以說話要憑天理,做事要順人心。人若抱屈就是怨天,人若循私就是違天,人若養性就是事天,這叫天人一致。

○小人做事好欺天,因為他背著人,唯恐人知,終歸瞞不了人,就是滿不了天。欺不了心,就是欺不了地。

○如果有一天忤逆不孝的兒子,打他自己的爹媽,並沒有別人的爹媽,可是人都恨他,這正是天恨他。再如有一孝子,孝順自己的爹媽,並沒有孝順別人的爹媽,可是人全都敬他,這就是天敬他。

○罵人的人,打人的人,眾人必定不願意他。被罵的人,被打的人,眾人一定可憐他。這正是天心發現處。

○人和天是通著的,合乎人道就是合天道。順天天就應,逆天就降災。若以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以天命為主的是對天算賬,人若信天,天絕不負人。若是信不著人,就是信不著天。你不信人,人也不信你。

○我的道就是眾人的道,信著眾人就是信著天了。人要能對天辦事,對天說話,對天算賬,找天理去行事,才合天道。

○你要學好,眾人就要管你,不是眾人管你,是天管你。學到的人要注意,天要管你,你可不要生氣呀!

○人得天道,才能享天福。天道雖遠,知天很難,可是縮回來,知性是最近的路。性中有天,命就是人。知人、知性就知天,何必遠求呢?人為什麼要研究天呢?因為與天道不合,離開天了,不是任性,就是怨人,所以才招災長病。

○道生天地,天地生人,人得天地的靈,是天地的代表。天不說話,人能說話;地不能做,人能創造。我說天地就是我,也就是道。萬物都是我的,也不是我的。人和天地一般大,要能以天地為心,就和天地是一體,才能和天地相通,所謂”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人被物慾所蔽,才以為天地不通,所以禍來了不知道,德來了嚇一跳。

○性是天的道,誠是天的心。盡性就是事天,盡一分性,就知一分天;成一分意,就知一分心,就長一分天理,就除一分人慾;盡性盡到極點,就和天是一體啦!

○人能得著天道,就算和天”接碴“(接靈)了,知進知退,沒掛沒礙,才能”無入而自得“,與天地同體。

○人本來和天地是一體,有不明白的事,只要向天去求,沒有得不到的。有不如意的事,或是含冤莫伸,只要向天說出,也自然了卻啦。

第五節破迷

○人迷在什麼上受什麼害,所以富的,死在富上;貴的,死在貴上;多情的,死在情上。能說出來才算道,脫不出來就是迷人。

○人說胡、黃、白、柳(狐仙、黃仙、蝟仙、蛇仙)會迷人,我說世上就是個萬迷陣,沒有一樣不迷人。上等人迷在理上,迷在文字或宗教上;中等人迷在名利、兒女上;下等人迷在酒、色上,一輩子也打不開陣;最下等人迷在鬼神、吃穿上,死了拉倒,實在可憐!必須四大界分清,才能不迷。

○世人都被鬼迷住啦!抱屈的是屈死鬼作祟,生氣的是凶鬼作祟,上火的是急鬼作祟,怨人的是冤鬼作祟,定不住性的是無常鬼作祟。此外,好酒的是被酒鬼迷住了,好煙的是被菸鬼迷住了,好色的是被色鬼迷住了。凡是有稟性、嗜好的,都是被鬼捉弄著啦!沒有鬼捉弄神的。

○世人學道,也被道迷。聽說誰有神通,就去恭敬誰,給他磕頭;聽說哪位神仙有靈,就供奉上,給他燒香;聽說哪位神明好,就給他修廟,以為是無量功德。這和小人諂媚有什麼不同?那叫迷惑。還有貪心用事的,為了求福,離道就更遠了!我才說,他修廟、我修神,他修房子,我修人。

○人有迷於財色、有迷於菸酒、有迷於兒女的,沒有兒女盼兒女,過房兒子,保養女兒,又為兒女爭貪,忘了孝道,世界才壞的。周圍的人迷我,恭敬我、抬舉我。說我有道,其實我沒迷人,人騙來迷(信)我。

○世人都說念經是修好,只念不修哪能好?吃素的人,人稱他為善人,其實吃素只是了斷循環,你不吃它,他不吃你。燒化紙錢說是解冤,人的冤還不能解,怎能解鬼的冤呢?那年我在錦州,邱老伯念了一早晨咒,我問他念什麼?他說念解冤咒,能夠解冤。我說,若能不怨人就可以解無量的冤。

○耍脾氣的人都有仗勢:貴人耍脾氣仗著勢,富人耍脾氣仗著錢,窮人耍脾氣仗著窮,小孩子耍脾氣仗著小,立業人耍脾氣仗著立業錢,都是迷人。看起來發大財,當大官也不是好事,被名利所累,為名利所迷,不如沒有倒輕快。人能在名利之中,超出名利之外,才算出數,才是真人。

○世人有迷信八門的。每逢要出門或作事,都要看八門。迷信八門的,常請瞎先生批八字。依我說,”孝、悌忠、信、禮、義、廉、翅“是極好的八門,人要由這些門走,那八字沒有個不好,成聖成賢都用不了。不過,也要看自己應該從哪個門進,就走哪個門進。我是由忠字門進來的,從小給人放牛,長大給人扛活,後來在家種田,入宣講堂勸善,辦女義學和道德會,我敢說沒有一件不是忠誠去做的,有了一個忠字其它的七德就不缺了,我的八門和八字好會不好嗎?世人又何必迷信呢?

第六節不怨人

○我長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麼?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麼?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應當是佛。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得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裡不怨心裡怨,越怨心裡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於自己服毒藥。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現今的人都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就不樂。其實我這個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個不怨人,就可以成佛。現在精明人都好算賬,算起來不是後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讀書人屬金,金主開闢,士子讀書,古今中外無不研究,是最明理的人,絕不許怨人。別人不明理,是讀書人沒有把他教化明白,怎敢怨人呢?

○當官的人屬火,火主明理,明理不怨人。百姓不好,怨自己沒治化好,怎能怨人呢?

○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貧人。貴人不耍脾氣,耍脾氣是賤人。

○”不怨人“三個字,妙到極點啦!

第七節不生氣不上火

○我長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氣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氣火就都消了。

○上火是”龍吟“,生氣是”虎嘯“,人能降伏住氣火,才能成道。有人惹你,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有事逼你,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成熱。寒熱都會傷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能降伏住,他就為我用;降伏不住,他就是妖孽了。

○氣火是兩個無常鬼,能把他們降伏住,火變為”金童“氣變為”玉女“,我自己就成佛了。被人惹的生氣,氣變為寒,被事逼得著急,急便是火。不能自主就是不能自了。

○稟性(脾氣)一動就是火,私心一動就是氣。古人說”降龍伏虎“就是把”氣火“制住,真能制住,身界還有不成的嗎?

○稟性用事,鬼來當家。因為生氣上火一定害病,害病就是被鬼打倒啦!正念一生神就來,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當神,甘願做鬼!

○生氣說話是”鬼“說話,上火說話是”妖“說話。若能時時省察,常常涵養,就是”降妖除鬼“。

○修行人常說”一塵不染“。我以為一切不能住才是”一塵不染“。若是遇著不如意的事,就動了性(耍脾氣);不順手的事,就動了心,正是”染塵“啦!

○氣屬陰,火屬陽,誰使你不樂呢?就是他們兩個,志是能化他們的。

○火是由心裡生的,人心一動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動念,火向外散。若能叮囑新,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額外的貪求,火就妄動。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該有多么輕快!

○動性是火,心裡生氣才是氣。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動,道心自滅,爭貪的念頭就生出來了。因爭生氣,因貪上火,氣火攻心,整天煩惱,就是富貴了,也沒樂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說把心掐死,該多么省事!

○若是把人比做一棵白菜,生氣是受了風災,抱屈就是生蛀了,動性(耍脾氣)就是被雹子打了。

第八節找好處認不是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麼呢?就因為心裡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的毛病是”收贓“。”聚靈“就是收陽光,心裡溫暖,能夠養心;”收贓“是存陰氣,心裡陰沉,就會傷身。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土匪還有個”義“字,若是出賣朋友,”義“字一倒,一定落網。所以我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苦惱。

○心裡長存別人的好處是存陽,常存別人的壞處是存陰,不可不分別清楚。愚人好自用,自以為是。不找人好處,所以多怨,多怨就是多苦。賢人能就下,只怕自己又不是,好取人長處,所以多益,多益就是多才。

○找好處能生啟發力,能接萬緣,是破罪障的根。能存一份好處,就多一分陽光,聚得眾人的陽光,就是聚萬靈。

○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里,找出真好出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

○能在惡人身上找到好處,怨恨自解,因果自消。我的老嬸和我過不去,天天罵我。我想就是惡人也有好處,不然難活在世上。我晝夜地尋思,終於找著她的好處啦!我對她說:”性是福星,心是祿星,身是壽星。你老的心眼好,遇事熱心,身子成,對人也有功,就是性子不讓人,才沒享著福。“說的她心服口服。要找人的好處,可別爭理,爭理就離道遠啦!

○我有位二大媽性子又刁又烈,好喝酒,酒後必罵人,我心裡想,她那么刁,可沒有病,你這么善良,卻有病,是什麼道理呢?她一定也有好處,是我沒找到。我便立志,若是找不著她的好處,我就餓死。一連餓了三天,躺在炕上尋思,第四天果然找著啦!她的好處就是不記仇,哪怕她正罵著某人,若是有人說:”你還罵他呢!他病得不得了,快給他治病去吧!(她會行針治病)“哪怕三更半夜,她也必去。這真是她的大好處,所以她沒病,我對她一說,她不但不再罵我,並且特別喜歡我,說我是個有良心的人。由這我才知道找好處真是行道的根本。

○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練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人和天地是一體,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內的事,世界美好,咱們哪能沒有不是?不是到處都是,低頭也是,抬頭也是,睜眼也是,閉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看老人不對是抬頭不是,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依我說,有不明白的道、不會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著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丟了,道理迷了,情理虧了,才不知道人不是。

○真知性的人,準能人不是。就是一草一木也要知道它的性,要是誤用了它,也是虧負它。要真知性,不必去求,自然歸服你。

○明白人以天性為主,以道心為用。一物不知、對不起一物,一人不知、對不起一人。能這樣想才算明白人。

○要能把不是認真了,自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

○找好處,便是清輕上浮者為天;認不是,便是重濁下凝者為地。

○認不是生智慧水,找好處生響亮金。

○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了地獄門。

○認不是勝服“清涼散”,找好處勝用“暖心丸”。

第九節五行性

○我所講的無形性,是以木、火、土、金、水五個字代表來說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我所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分錢(金)也是盜,好吃好東西(水)便是酒,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象聚寶盆似的,內里有什麼就聚什麼。太上說:“福禍無門,惟人自招。”一點也不錯。所以我說,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陰木,好爭理是陰火,好怨人是陰土,好分辨是陰金,好煩人是陰水。

○天賦的性叫天性,天性是不偏不倚的。人賦的性叫稟性,稟性是有薄有厚的。後天的性叫習性,習性是友善又惡的。天性不清不能明,稟性不化不能靈,惡習不除不能立。稟性中偏於木的說話撞人,偏於火的說話燎人,偏於土的說話壓人,偏於金的說話刮人,偏於水的說話淹人,人能化除稟性,自然天性用事了。

○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便於火的爭理,偏於土的欺人,偏於金的傷人,偏於水的淹人,偏於木的服人。要能化除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知止而後有定”是陽木,“定而後能靜”是陽火,“靜而後能安”是陽土,“安而後能慮”是陽金,“慮而後能得”是陽水。《大學》頭一章,把做人的道說透啦!《中庸》的頭一章,把天道說透啦!

○真木佛的根,真(陽)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萬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時達物,能化萬物,不為萬物所拘。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萬物。別人壞是別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著急。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處,找好處生響亮金,和人聚萬緣,有義氣,有果斷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創萬物。真水是聖的根,能人不是,認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養萬物。人如果得不著真五行,固執稟性用事,就死在五行里啦!

○達天時是陽火,信因果是陽土,找好去是陽金,認不是是陽水,能受氣是真陽木,這是真五行。

○現今的天時,人人性里都有火,火性人主貪,好爭理,所以才爭貪不已、戰亂不息。不爭不貪是真陽火,真陽火才能達天時。(達天時不爭不貪)

第十節講病

○種瓜的老叟,看瓜的好壞,不必用手彈,也不必用鼻子聞,只憑眼力看就知道,看人也是一樣。有個老太太,自從過門就挨男人罵,一直到老。她問我她為什麼挨罵呢?我說:“只看你那副陰沉沉的臉,就該挨罵,你以後紡線,或是做針線活計時,常用小鏡子自己照照,看有沒有笑容?若是有了笑容就不挨罵啦。”她照我說的去做了,她的男人不但不再罵她,反而對她非常好了。

○有個喬老太太有病,請我去講病。我叫她找做老太太的道,能找找就好了。她就每天呼喚說:真老太太呢?幾天后,多年的病,一下就好了。

○有位向老太太雇了個男僮,她天天看他不對,日久向老太太病了,請我去講病。我說:這孩子是個孝子,十四五歲,就能賺錢,奉養父母。你不但不愛他,反而煩他,你兒子二十多歲,不好好念書,不好好做事,每年花你許多錢,你還愛他,你的心太偏啦!男僮在外屋,聽我這樣說,進來給我磕頭,然後又出外屋聽著。向老太太沉思了一會兒說:他真是個孝子,小童又進來給她磕頭。向老太太的病,立時就好了。

○有個婦人患癆病,請我去講病,我到她家,見她支使兒女,都不聽話,我就知道她男人是三鋼不振。我把她兒女不聽話的原因一說,正中她的病根,病人就說起她丈夫的不對來。我聽了很久,才告辭。走到外邊,告訴她男人,你回去對病人說,王先生說你說的太對了!千萬不能說她不對,她一定還往下說,說完病就好啦!幾天后,我又到她家,說你把別人的過錯都說完了,你自己還有過呢?她就說起自己的過錯,說完病真就好了。

○有位廉張氏,結婚一個月後,男人遠走他鄉。廉張氏就在娘家久住,不回婆家去了,請我去講病。我問明白她家的情形,說:“你弟弟的病,是從你身上起的,可是病根還在你媽身上。你是媳婦本分,雖然男人不在家,也應該時常回家探望婆母。能這樣做,你弟弟的病就好了。我聽算命的說:陰降陽傷,陽降陰傷,陰陽具降,男女齊傷。你是張家的長女,永不回婆家,這叫陰降,長男哪能不傷呢?再說,你婆母領著幾個女孩子,在家度日,心裡能不難過嗎?媳婦應該和婆母同患難,才算合理。你回家事奉婆母,你父母時常探望,表示親戚的感情,才合理。”說到這裡,她們母女痛哭起來。我見她們受感動了,又向她媽說:“你知道你兒子的病因嗎?”答說:“不知道。”我說:“你從前一定說過,給你女兒另找人家的話吧?”答說:“說過。”我說:“那就是你兒子得病的日子。你若能改悔,不但你兒子的病能好,你女婿不出百天,也能回來。”說到這裡,母女同到灶君前,焚香悔過。沒到一個月,她女婿果然回來了,兒子的病也好了。這件事,因我對於陰陽消長,動靜變化都清楚,所以才敢說,所以才應驗。

○我內弟的妻子有病很重,別人都說很危險,我知道她是不滿意她婆母和丈夫,才有的病。我去勸她說:婆母和丈夫都是你的天,你不滿意他們,就是傷了天。你要知道,婆母好管閒事,是盼望你們好,怎可煩惡呢?說到這裡,她點點頭。我知道她的意回來了,可是知道她還不能好。我勸我內弟說:她的意回來了,心還沒回來。她的心在tan喇嘛(會治病)身上,你把他接來,不吃藥也能好。他照我說的去辦了,果然好了。可見了去心念,正是治病的妙藥呢。

○我有個族弟,沒有幾個錢,娶了個女人,他心裡很樂,弟婦本來有眼病,自從過門,因為順心,眼病也好了,我的兒媳本來沒有眼病,後來反倒雙目失明,這個分別,就在知足不知足上。

○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心病,性里常發脾氣是性里病,心病必引起性里病,性里病必引起身病。能反過來病就好了。

○據我講病的經驗,在家得的病,非出外不能好。在外得的病,非回家好不了。因為病在心裡,心事不了病是不能好的。

○有病是苦的,你若是故意地樂,時間久了,真樂就能省出來,陰氣像一股煙似的飛出去,百病全消。俗話說:“神出鬼沒”,樂就是神,陰氣就是鬼,神出鬼自然就跑啦!

○有病死的人都是有罪的,到了先天世界,人都是樂哈哈地死,所以用不著哭。

第十一節講道

○道不遠人,我天天講道也就是天天講人,若不講人,哪裡有道?學道不專,聽的次數多了反而覺得沒意思,沒把做人當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專看別人的不對,把自己忘了!從小當孫子、當兒子,自己有了兒子當爹,有了孫子當爺爺,一輩子連一個人也沒會當,連一條路也沒會行,鬧個空來白走!人是由這裡丟的,世界也是從這裡壞的。

○我看世人也是太招笑,不是管妻子,就是管兒子,甚至兄弟姊妹、親戚朋友。只要沾點邊的就夠要管,可就是不知道管自己,象眼睛是自己的,因為壓不住火氣,腫得像個大紅桃,疼得叫媽,這時候連自己都管不了啦!沒法叫自己的眼睛不疼,你看世人該有多么愚!

○倫常中人,互愛互敬,各盡其道,全是屬於自動的,簡單地說:道是盡的,不是要的。父母盡慈,子女盡孝,兄弟姊妹盡悌,全是屬於自動的,才叫盡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錯啦!自動盡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變成餓啦!現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為要到的人多,盡道的人少,好像討債的人多,還債的人少一樣,哪能不爭吵?

○現今的人好往下達,老人晝夜奔忙,兒子遊手好閒,人什麼也不會,豈不是成了“曠夫”?女孩兒在家依賴父母,爭貪不足,日生怨心;出嫁時又要彩禮,又要嫁妝,總感不滿,又怨父母、又怨丈夫、又怨公婆,滿腔怨氣,豈不是成了“怨女”?要換為大同世界,國無“曠夫”,閨無“怨女”,女不賴男,男不管女,男女自立,真正平等,自從打到 男主外女主內的舊習,才叫大同。

○世人真沒良心!從小靠他媽媽吃,大一點靠他爹養活,稍有能力,拋爹棄娘去養活妻子。若是富貴人家,當兒女的更依賴父母生活,缺吃要吃的,缺穿要穿的,以為是應該的,必到把家產用光或分光,才各自東西,象一群小蜘蛛必把大蜘蛛吃光才肯散去。

○從前的家庭是互相依賴的,男依賴女,女依賴男,父依賴子,子依賴父,到依賴的不耐煩了,便互相嫌怨,甚至互相爭吵、殘害,要不改造家庭,哪能有幸福呢?

○道在對面,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來了。象兄長,只問自己寬不寬?不管弟弟敬不敬。當丈夫的,只問自己義不義?不管女人順不順。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來啦。

○今人寧可犧牲性命,也要管別人,該有多么愚呀!

○人有心靈必有所思,可是“思”要“不出其位”,象當爹的人就要死當爹的道,當兒子的就要思當兒子的道,還有不成為父慈子孝的家庭嗎?

○我常說:近人要遠點,遠人要近一點。因為近人近了好欺人,又是你的命,好歹都要人命,只能憑德性感化。對於近人,好也不許說,歹也不許說,還不許心思。只許勸、不許管,勸也有數,勸妻一次,勸兒女三次,勸兄弟四次,朋友五次,勸父母沒次數,近人近了是心,遠人近了是意,神是一切都近、近而遠之,佛是一切都遠、遠而近之,象世人對我,不都成為近人了嗎?

○“知止”就是“識數”‘世間不論做什麼,若不“知止”必定糟糕。肉好吃、吃多了傷人,煙、酒好用,多酒醉人,能辦事的,辦多了累人,被事絆住撒不開手,被人黏住,放不下心,被物累住,脫不開身,全是迷人,人不是為一兩個人活著,當官也有數,發財也有數,過家也有數,孝親也有數,能給父母立業就算孝到頭了。我說不制止的人全是不識數。

○《道德經》上說:“知止不殆”,可是常人都不可在事上去止,所以得不著道,都以為止住就壞了,豈不知若真止住,絕無壞的理。不知止,像走馬觀花似的,看不真切,必須止住,才能看得清楚。

○兒女不好是你的心不好,女人不好是你的命不好,父母兄弟不好,都是你的命。現在的人,自己沒好,先盼別人好,怕別人不好,看見別人不好就發愁、就苦惱,甚至生氣打罵,真是太不認命啦!

○我是個莊稼人,常看見高粱地里長的高梁,高的太高,低的太低,就絕對不能多收,一定長得起了才能多收。一個家庭,也是這樣。有能力的就高,沒能力的就低。若是高的自高,低的自低,家就一定不齊,必須高的能下就低的,家才能齊。

○男子在家過日子,要知道老人方面是天命,兄弟方面是宿命,妻子方面是陰命,今天只顧陰命,不顧天命,所以世道才壞了。

○“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做父母、師長的人教導子弟,要長提老人和先人的好處,不拿老人的好處去教,就是悖道。於今學校里只教知識,並且說老人是老腐敗,種下這種因,子弟的知識能力越大,越看不起老人,所以才養成不知孝悌不明禮讓的風俗。人都怕日子過壞,不知道名壞了日子才會壞呢!

第十二節慈道

○愛人是害人,相著人就是欺負人。做父母的都是自己害他們的兒女,任情嬌慣,溺愛不明,以致不務正業,家裡過了一個浪子,世上多了一個遊民。兒子越造業,他越去為兒子貪,簡直是推兒子下地獄,還說是兒子不成材,怕他將來受罪,就是不義之財,也去貪求,這種財產留給子孫,和留毒藥給子孫有什麼不同自己造孽,兒孫受罪,真是自作自受!

○老人怕子女受罪、多置房產地業,預備夠下輩人生活的,這樣的老人,不是慈愛子孫,正是欺負子孫,他以為子孫不能謀生,無力吃飯,所以大事準備。對外人刻薄慳吝,專為子孫積福,子孫們什麼經驗也沒有,只能吃喝玩樂,到後來真落到沒有飯吃不能生活了!這樣的老人,可笑不可笑?這樣的兒孫,可憐不可憐呢?

佛國里的人見面就是緣,天堂里的人見面就是樂,苦海里的人見面就是煩,地獄裡的人見面就是仇視。凡是對面來的,不是冤緣都是因果,不可不認識。要知道怨是個人惹的,緣是自己結的,父聚財,子散財,是對面因果,若再聚財,等於推兒子下地獄。受氣受苦的人,受一分了一分,要是一死了之,正是沒了。

○怨是結冤的,惱是中毒的。一般人遇著兒女不好,就生怨氣。豈不知兒女不好,是你的命不好,叫你修命呢!你不修命,反而怨恨子女,正是不要命啦!兒女犯錯,父母要寬容、要領導、要責己、要正己,時間久了自會悔改,這叫義氣。不然,你怨他,他恨你,日久成仇。況且子女是祖先的遺德,你要怨他,正是欺祖。

○子女肯盡孝的,是由德上來的;能敗家的,是由孽上來的。要知子女的成敗,且看自己的行為是德是孽就是了。

○世人常罵人”缺德“,聽的人就生氣,不知道自反。我認為遇著不成材、不知恥的兄弟妻子,正是德行不足的原故,應該努力做德來彌補,時間久了不變就換啦!要是不用德行啦彌補,怨恨、打罵都是不中用的。

○從前有個女人,抱著孩子來問我:”你看我這孩子怎么樣?“我說:”真招笑!你自己合的面,你自己拌的餡,包出的餃子來,不知道是什麼面?什麼餡?倒來問我!“這和種田是一理,自己下什麼種,將來 準打什麼糧。

○我兒國華問我:”你領著男男女女的經年講道,說是做德,究竟德在哪裡呢?“我對他說:”我當年扛活一年賺七十吊錢,你現在每月賺一百元,你比我強,這就是我有德。將來你的兒子若是比你強,就是你有德。“他若是再問,他的兒子怎能比他強?我會告訴他,把賺的錢,拿出六成行善,用四成過家,他的兒子準比你強。

○舊家庭的家長都會裝鬼,一早起來不是說人就是呵人,甚至罵人、打人,他氣別人也氣,氣就是鬼。我會裝神,見人不對,我就一笑,樂就是神,神起就不傷人,當時也不說他,等過幾天,他樂的時候,或是他問我,或是我問他,把道理講明白,他就悔改了。就是小孩子不聽話,也說他聽話,好哭也說他不好哭,日子久了,自然能改過來。

○人有人性,物有物性,能知人的性,才能度人,能知物的性,才會用物。離開物道,享不著物的福;離開人道,也享不著人的福。若是管人,人準不服。要會領人,誇他的好處,提他的陽光,他才樂意聽從。對於物類,也要溫存它,不可以打罵,人和物是一理,這就是”率性“。可是人總是好管人,虐待物,簡直是推他下地獄,攆他下地獄。

○老人要知道兒女的好處,就是責備他,他也樂意。所以說:”找好處開了天堂路“。

○道是天道,人人都有,並沒有離開人,因為人是天生的,什麼時候求,什麼時候應,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有,天並沒有把人忘了。象當老人的,若是每天問老人怎么當?問過百天,準能得著命。又不會的道,只要問真了,自有明白的一天。可是人做事,若是不循天理,不孝老人,就是把天忘啦,天也就不理他啦!

○以志當人就是個真。若是老公公被兒媳婦罵了,便該立志說:“你要能罵動我,算我當不起公公!”能這樣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來保護,以意為主就是樂,樂就是神。

○我明道以後,妻毀子謗,朋友絕交。因為他們和我隔界,並不怨他們。那年我在范家屯開會,我兒國華反對我,排斥我,在講台上疾言厲色的,把教鞭敲得粉碎。眾人不平,要替我管教兒子。我說不可!他是怕我辦壞了,才大老遠的來攔阻,我若不是他爹,他再也不會著那么大的急。我是志界人,不用說他打黑板,他就是打我,我也不動,準當得起爹。我若是動性罵他、打他,就是無道啦!

○兒女是世上的,有了能力應給世上服務。要是因為父母,把子女累在家了,在子女方面是小孝,在父母方面就是不慈啦!

第十三節孝道

○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自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眾人不佩服。人人都說敬天地、孝父母。我說,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天,先要淨心,心不淨不能孝母;心性不清淨,說是孝敬,等於罵人。

○不會當人不算孝,不會做事不算孝,眾人不佩服不算孝。把人當好,把事做好,令眾人佩服了,才算是孝。

○會當人的聚萬靈,不會當人的散萬靈。見一個人要格物一個人的道,見一物要格物一物的理,就叫聚萬靈。能明白對面人的道,才夠上一個人字。不明白誰的道,就對不起誰,不明白物的理就對不起物。當兒子的要是不明父道,就對不起父親。當丈夫的不明妻道,就對不起女人。明白對面人的道,才可以當人。

○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認不是,不找別人的不對。不論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沒孝?不問兄弟義不義,但問自己悌沒悌?不管別人好不好,但問自己誠不誠?志誠感動佛,意誠感動神,心誠感動人,身誠感動物。別人不滿意你,是你無能。別人不贊成你,是你無用。你若是看不起人,是你無量。

○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要想真盡孝,必須清三界。

○身界人只知道吃穿,就以為給父母吃穿是盡孝,這是孝身。心界人知道人的心意,就以順心為盡孝,這就是孝心。身心兩界的人好惦念人,又以惦念父母為孝,豈不知思親而不思道,能增加父母的罪,你心不安,老人的心怎能安呢?意界人以樂為主,他就以使老人快樂為盡孝。志界人不拘形式,心存父母的志,使老人安心,不令老人操心,這是孝志,才是真孝。要能給老人立業,是送到了佛國,才算孝到頭啦!

○人用心惦念父母,等於殺他的父母。要能把人情割斷,用志盡孝,才算是佛國的孝子。

○心多叫不知好歹,心裡惦念老人,比罵老人、打老人還厲害。做什麼不務什麼,便是虧天,便是不孝。

○人常問我,孝道怎樣盡呢?我說:盡孝要從漏處入手,有困難的地方,就是父母憂心的地方,你要不管就不算盡孝。

○老人如有錯的地方,兒女能補上才算盡孝。我媽在世時,因為怕家族欺負、兒孫受累,不敢奉養老人。後來我知道這是一步錯處,立刻接回我爺爺奉養,不但不要養老地,並且還有債累,我也一定要奉養,這正是不漏呢。

○身是物,心是兒女,意是父母,志是祖父母。欲知兒女好壞,看你的心正不正?人要是不樂,好發顢,就是意不誠,父母準不好。所以我說治世也不出本身。

○某人問我:“我爹喜歡嫖賭,傷身耗財,我應該怎么辦呢?”我告訴他說:“你只有用感化的方法。我有位族叔,從前也是這樣,堂弟問我得怎么辦?我告訴他,要常對人說他爹的好處——能吃虧、有德,等日久傳到他爹耳里,在等他爹喜歡的時候,備些酒食,給他爹吃,吃得高興的時候,在對他爹說:’外人都說你老不務正業,我是你老的兒子,我一定要立志行道,恢復你老的名譽。’他照我說的去做了,族叔不但改邪歸正,並且勤儉理家,增加了許多田產。”所以我說,對老人用感化是盡孝的無上妙法。

○當人不好是不知命,叫做丟命。事做不好是不知“道”,叫做丟道。都是不孝的人。想超度父母,得自己比老人強,超過父母多做的,才算超拔。

○人若拿老人的錢,購置飲食衣物,奉養老人,看似盡孝,其實不能算孝。老人有財產,兒子還要賺錢使老人擔心,也不算孝。我的意思是,老人若是有錢,就用老人的錢,若是老人沒錢,子女賺錢給老人立業,止住爭貪,存住德,才是真盡孝。

第十四節婦女道

○我守墳時,知道世上最苦的是女子,我才立志辦女義學,使女子長知識、有能力;成立道德會,教女子學道,使女子明理,能自立生活,不累男人,這是提高女子地位,正是教女子出苦得樂。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太不公平!女子不讀書,怎能明理?生些糊塗子女,世界才不太平。古時周有三母,才生出聖帝明王;有孟母才有孟子。為了改種留良,重立人根,非從女子教育入手不可。將來世界大同,女子也能為官、也能治國,凡是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也能做。不依賴男人,自然不受男人欺,才是真出苦得樂。

○古時不許女子讀書,說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太不公平!女子不讀書怎能明理?不明理怎么能行道?我才立志辦女義學,救天下的女子,出苦得樂。先叫我妻去念書後辦女義學。當時官府不許可,常被解散,他在此地解散,我到別的地方去辦。後來國家也成立女學了,我的志願達成,又立道德會,使女子明道,勸世化人。這也是破天荒,從來沒有的事,我兒說我“矜奇立異”,豈不知我教女子,正是翻世界。

○古時聖人專教男子,可說是先來“開天”。現在我教女子是後來“闢地”,從此“否極泰來”,女子都能明道,化除稟性,涵養天性,懂得意誠,存心不雜,女子存什麼心,就生什麼樣的子女,分毫不會錯。

○男子化性是天清,女子化性是地寧,天清地寧生個小孩賽神童。

○我們人生在世,第一不要迷信。大家恭敬我、信仰我,說是我有道,這也是迷信的話。道是人人固有的,守住本分行事,就合道了。比如說女子要學孟母,孟母能自立,能教子,為萬世女子師表。你們女界,要能立志去學她,不也就是第二個孟母了嗎?孟母的道不也就是你們的道了嗎?

○女子多苦因為不知足,好往上比,見人家有,她也想要,不知道自己的命和別人不一樣,風俗就因此壞的。男人為難她不管,首飾非戴不可!把人看輕,把物看重啦!認為男人為她勞役是應該的。對於男人,不是看著,就是管著,輕者把男人霸去,重則把男人累死。拋棄公婆領著男人出外另過生活,任性而為,怎能沒罪?即使有兒女,也難出貴。

○道在下邊不在高處,高處有險,低處才有道。人能以貴就賤,以高就低,才能出貴,托起愚人,才是賢人。象劉靜一老師,原本是清修,她悟明白了婦女道,甘願下嫁又愚又笨的李永成,伸手就得,毫不費力。往下一矮就出貴,往上一貪準不足,往小一縮就厚實,往大一攤就薄啦!別人比你強,你就不出貴,她不嫌李永成傻,就是賢人。

○世俗的人都是知進不知退,像打仗似的,入了陣不能破陣,怎能不受害呢:就像當媳婦的,未出嫁前,不明白丈夫家的道,出家後又不知道全家人的好處,這正是知進不知退,所以都離了道啦,離了道還想家道昌盛。子孫發達,那不是“緣木求魚”嗎?

○愛不重不生婆娑世界,沒罪不投生女身。既生為人就該行人道,人道盡天道返。可惜人都不明白!只想享福不知盡道。吃穿等死,與世無益,這是自暴;孤陰不生,自尋煩惱,這是自棄。人秉陰陽而生,道在陰陽之間,會了自然沒苦,怕苦而不盡道,正是違天,怎能成道呢?

○時間最苦的是寡婦,古時丈夫死了,女人以守節為賢,那也不合道。有應守的、有不該守的,若是公婆年老,無人侍奉,兒女年幼,無人撫養,或是性好清靜,可以守節。如果公婆年壯,又有叔伯,再沒兒女,自己又年輕,可以不守。要是捨不得富貴,那叫守財;改嫁怕受苦的,叫做守身;如果再整天苦惱,疾病纏身,就是守苦啦!必須行道,才算守節。

○男人中途丟下父母死去,也是有虧孝道,守寡的人,要能替夫盡孝,才算合道。所以守寡的人責任更重,怎么可以自恃欺人呢?又怎可灰心退志呢?

第十五節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

○姑娘性入棉、志為根、心存眾人好處、身有補助力、以提滿家為己任、做一家的貴星。

媳婦性如水、意為根、身子要勤、心感一家恩,以托滿家為己任、做一家的喜星。

老太太性如灰、志為根、身子要穩、心存眾人的道、以兜滿家為己任、做一家的福星。這是婦女的真道,不要輕視這幾句俗氣,誰能悟透誰有福享,千萬別當口頭禪,會念就算啦!必須實行出來,才算得道。

○志為根是不貪,性如棉是不爭,用棉花紡線、綿長不斷,姑娘的意,也要像那樣長。

○當姑娘的對於家庭,身有補助力是消陰命,是和佛國接氣;心存眾人好處是接緣的,是成神的途徑;性如棉,意氣發動,是成神的根;志為根是成佛的根。

○姑娘是世界的源頭!源頭不濁,水流自然清潔。當姑娘的要是好退縮,不肯講姑娘道,就象有燈無光一樣。

○媳婦性如水,性子要象水一般地溫柔,水彎彎曲曲流去,說不定流幾千里終歸大海,媳婦的意也要那么長,把全家人都托起來,象水漂浮東西一樣。會當媳婦準生貴子,你看那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處在最低的地方,隨方就圓,合五色、調五味,原質總是不變。當媳婦的要能性如水,怎能不合道呢?隨貧隨富、可高可低、總不變它的本性,人能這樣就算得道,也就是媳婦佛。

○做媳婦的身界要有實行,心存全家的好處,性如水要常樂,就是挨屈打屈罵,也必說是為我好,若是心裡沒有我,哪能管我呢?若是遇著眼睛有毛病的丈夫,就想比瞎子強多了,能這樣想便能知足常樂,這是婦女的真道。道為什麼丟了呢?就因為“什麼人”不講“什麼道”了。

○錦州趙伯心,年輕時就在女義學教書,後來嫁給王家,翁父是雙眼瞎,脾氣暴躁,婆母是出名的刁婦、又抽大煙,丈夫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流落失蹤。她的婆母對她百般虐待,夜晚叫她拿茶倒水伺候到半夜,白天還得教書養活全家,日常不得一飽,這樣過了二十多年,終於把公婆感化過來,不但不再討厭她,反而喜歡她了,公婆去世,她依禮殯葬,眾人都佩服她能行難行的道,受難受的苦,所以我說她是“女狀元”。

○趙伯心的道行得最真,教書養活公婆,生養死葬是盡了孝道,又教書養活兒子,是人間的慈母。再能立身行道、勸化世人,不為兒子做打算,就是神界的母親了。人所以不能成道,只為兒女關打不破。

○秦方海瀾是個女丈夫,為養老母、捨身為妾,為了守節,毀容退魔,為了學道、帶病入會,為了救世、講道倫德,為了成道,任勞任怨。人說她是菩薩化身,我說她是化身菩薩,要知道,道是在逆境中修的,德是由苦難成的,打破難關即登彼岸。

○杜朱玉珊又是頂頂(最高)又是頂底(最下面的底如鞋底),她是善東又是老太太,她在家裡是最頂頂,當老太太要知道全家人的道。當善東是頂底,要能兜底,知道世人的道,能把家裡每個人的道和世人的道,都明啦,才能兜滿家、兜滿世界,盡了又是頂頂又是頂底的責任。一家好、一國才能好;一國好、世界才好,要能得著一位古人的道,你就是位古人,得著今人的道,就是活脫生,要能以志為根,便是到了佛國,真能性如灰,也就是佛。

第十六節夫婦道

○道是什麼?就是陰陽。陰陽是什麼?就是夫婦。夫婦各正本位,就合道。道落後天,男無真剛、女無真柔,家庭不和,沒好兒孫,殃及社會,天下才不太平,世界才不安寧,這是由於人根不良。我教夫婦道,天地定位,陰陽氣順,子孫必賢,世多賢人,怎能再亂呢?

○古人說的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我所講的三綱是——一、性綱、二、心綱、三、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綱字當“領”字講,今人硬當“剛”字用,要振起乾剛,就欺負女人,把領變成了管,把女人當做奴隸、玩物,不是打、就是罵,還以為是應該的,真是欺人太甚!所以我才提倡先天結婚(從儉結婚),使男女平等。

○我所講的三綱是,不動稟性是性綱,不起私慾是心綱,沒有不良嗜好是身綱。丈夫只可領教妻子,不可管教女人,一管便不是綱啦!罵女人是動威風,女人雖不敢還言,可是惱氣已存在心裡了;打女人是動殺氣,女人雖不敢對打,可是恨氣已存在心裡。這種惱恨之氣,當時發泄不出去,將來必遺傳給子女身上,這不是管女人的大害嗎?人是習而不察,真是愚得可憐!

○古人所說的三從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對也從、不對也從,那叫盲從。現今的女子有三賴——在家賴父母,出嫁賴丈夫,老了賴兒女,也不算對。我說女子有個真三從,就是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所以我提倡儲金立業,為的是達到三賴,使女子當個自立的人。

○我常說講道德要男女各正本位,男子以剛正為本,什麼叫剛呢?剛就是不動性(不發脾氣)。什麼叫正呢?正就是合乎正理。女子以柔和為本,什麼是柔呢?柔就是要性如水。什麼是和呢?和就是合乎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人就是習而不察啦!

○究竟怎樣才算是“達彼岸”呢?我說男人必須明白女人的道,女人必須明白男人的道,才是人人都“達彼岸”了呢。

○現今的夫婦,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管轄、互相攪擾,真成為“地獄家庭”了!我提倡男女自立不相管轄,正是化地獄為天堂。

○世人最愚,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以為是自己的人,非管著不可,這叫“搶男霸女”,一旦死了,男的另娶,女的再嫁,誰也不管誰啦!人為財務爭貪不已,死後也得扔下,不是愚是什麼?總而言之都是為己心重。

○我講的夫婦道,也就是陰陽道,夫婦和、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而且家齊、子孫昌旺。所以我說,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也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樂。現今的人男管轄女,女依賴男,男人打女人,女人怨男人,這叫陰陽不合,家庭怎能幸福呢?

○王復乾講《易經》說:“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我問他:“水是主柔和的,你常耍脾氣,怎能算天一生水呢?”朱循天問我:“這兩句話,應該怎樣行呢?”我說:“男人定住性綱,不發脾氣,就是天一生水,女人能托滿家,才算地六承之呢。”

○男人之所以為男人,是因為有女人。所以男人必須明白女人的道。女人所以為女人,因為有男人,所以女人必須明白男人的道。若是男人沒有女人就是鰥夫了,女人沒有男人就是寡婦,就不叫做男人和女人啦!

○男女在沒結婚以前,都是以盡孝為主。結婚以後,男人以盡夫道為主,女人以盡婦道為主。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下教子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後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人也不安心,所以不論男女,都必須明道,才能盡孝呢。

○夫婦相處,最好是沒說,說好、會寵起驕氣;說不好,會引起爭辯。不相關的人,好歹都不動心,把夫婦也看做不相關的人就合道了。

第十七節立業結婚

第十八節因果

第十九節三界

第二十節三性

第二十一節三命

第二十二節性命

第二十三節立命

第二十四節化性

第二十五節學道

第二十六節悟道

第二十七節道德會

第二十八節行道做德

第二十九節四大界

第三十節立志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王鳳儀嘉言錄

第一節 善惡

第二節 學聖

第三節 學佛

第四節 天道

第五節 破迷

第六節 不怨人

第七節 不生氣不上火

第八節 找好處認不是

第九節 五行性

第十節 講病

第十一節 講道

第十二節 慈道

第十三節 孝道

第十四節 婦女道

第十五節 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

第十六節 夫婦道

第十七節 立業結婚

第十八節 因果

第十九節 三界

第二十節 三性

第二十一節 三命

第二十二節 性命

第二十三節 立命

第二十四節 化性

第二十五節 學道

第二十六節 悟道

第二十七節 道德會

第二十八節 行道做德

第二十九節 四大界

第三十節 立志

第二篇 十二字薪傳

第一節 十二字薪傳

第二節 三界是人的來蹤

第三節 三界分清

第四節 清三界

第五節 三界和三教

第六節 三性

第七節 三命

第八節 三身

第九節 橫超三界

第十節 五行性

第十一節 五行性識別法

第十二節 心界五行

第十三節 身界五行

第十四節 五行相生

第十五節 五行相剋

第十六節 五行逆運

第十七節 五行圓轉

第十八節 家庭五行定位

第十九節 四大界

第二十節 一串之道

第三篇 修齊語錄

修齊語錄序

例 言

性理篇之三界

性理篇之三命

性理篇之四界

性理篇之五行

性理篇之家庭五行方位

倫理篇

教育篇

雜記

第四篇 講演言行筆錄

第五篇 附錄

不朽的德業——追記世紀初的農民思想家、教育家王鳳儀

羊角哀捨命全交

文摘

母親主家的內政,居水位屬北方,主寬宏大度,包涵一切,能兜滿家,能得滿家的心,主智事事要明白,能擔家中長幼及媳婦的錯,自然家人感念聽指教,上有老人能菽水承歡,下有子女能教之以道,這是母道的本分。居水位要不能海涵一切,不是渣滓太多,便是性中起火,不能助理家政,倒惹一家煩惱,家長受克,這便成了水克火的家庭。兄輔家政,領一家事務,居木位屬東方主能立,躬親庶政,肆應繁劇,上孝下教,外和內睦,能發揚性中的仁德。凡諸古姊妹弟婦侄婦等如有困難,當隨時體恤,宗族鄰里的大小事故,尤應關顧,這是兄道的本分。居兄位若立不住,便不能承父之志,操辦一切,甚或爭貪不已,吝嗇非常,往往鬧的恩成怨,近轉疏,老人跟前亦供養不到,大傷一家元氣,這便成了木克土的家庭。婦幼輩,居金位屬西方,主情義,家中一切事皆盡情,身不辭勞,面面俱到,出力勞心,受命長上,不自專,不矜才,不知有功,能和美一家的情愛,這是婦幼道的本分。婦幼輩若姊妹娣姒侄男兒婦以下皆屬之。若家教不好,各個七爭八攪,無是生非鬧的當家人無法開銷,無心治家,財不發旺,一家事務雜亂無章,這便成了金克木的家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