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林[皖南紅軍獨立團主要領導人]

王金林[皖南紅軍獨立團主要領導人]

王金林 (1903~1931)安徽省廣德縣花鼓鄉黃金壩(今誓節鎮)人。廣德武裝暴動和皖南紅軍獨立團的主要領導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金林 (1903~1931)安徽省廣德縣花鼓鄉黃金壩(今誓節鎮)人。

王金林生前相片 王金林生前相片

廣德武裝暴動和皖南紅軍獨立團的主要領導人。

人物履歷

王金林出身農民家庭,先後就讀於廣德縣立第二高等國小和安徽省立第一甲種農業學校。畢業後在家鄉國小任教。

民國17年(1928)3月前,曾任國民黨廣德縣黨部執行委員。4月,地方反動勢力捲土重來,進行清黨。對此王金林極為不滿。於是,他便離開家鄉遠走安慶,考入安徽大學預科。不久轉入該校文學院政治系學習。8月,由劉格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安大團支部書記、共青團懷寧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和組織部長。

同年11月間,安大發生了反對國民黨右翼統治教育的學潮,時值蔣介石也在安慶。王金林等發動並組織數千名大、中學生上街示威遊行。蔣介石拒絕了學生的正義要求,同時飭令省政府開除並緝拿王金林等學運領導人。12月,王金林被迫離開安慶到蕪湖暫避。這時中共滬寧路區黨組織派員來廣德開闢工作,王金林應約回到廣德參與創建了廣德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廣德直屬小組。同時,他由友人介紹到縣立一小任教,以此為掩護,秘密從事黨的工作。

民國18年2月,中共廣德直屬小組升格為特別支部,王金林是負責人之一。同年冬,中共廣德縣委成立,王金林當選為縣委委員。12月1日,中共廣德縣委遵照黨的“八七會議”制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在黃金壩王家召開會議,討論發動武裝暴動的問題。根據會議決定,王金林辭去教職回到黃金壩進行武裝暴動的準備。

民國19年廣德春荒嚴重。王金林等縣委領導見時機成熟,遂於3月毅然發動和組織花鼓塘一帶的農民開展了大規模的分糧鬥爭。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皖南紅軍游擊隊迅即轉入武裝鬥爭。4月,王金林率隊到獨樹一帶活動,大批農民和紙工紛紛參加紅軍游擊隊。敵軍中也不斷有人起義攜槍投奔紅軍。

廣德武裝鬥爭的興起。震驚了國民黨統治當局。4月,南京國民政府即派首都衛戍團副團長李元凱率一個營會同當地武裝近千人對廣德紅軍發動了第一次“清剿"。王金林指揮紅軍游擊隊,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清剿”。

隨著武裝鬥爭的勝利,廣德西南鄉及毗連的郎溪縣姚村等地,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紅色區域面積達6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萬餘人。10月,在郎溪縣境內召開了廣郎宣蘇維埃代表大會。王金林在會上作了《關於紅軍與勞苦民眾應有的關係》的演說,並被選為廣郎宣蘇維埃準備委員會委員。

由於革命力量不斷發展,以致震動了縣城,他們派出反動隊伍,妄想撲滅革命勢力,結果出城一次,就被革命武裝打敗一次,不但不能撲滅熊熊的革命烈火,反而更加壯大了革命力量,使越來越多的人參加了革命。王金林同志建立和領導的這支革命隊伍也越 來越壯大,發展到好幾百人了,號稱一個團(即中國 工農紅軍皖南獨立團)。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了。

犧牲

革命力量發展的同時,由於紅軍沒有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加上敵人連續瘋狂清剿,致使獨立團給養困難,人員和武器彈藥得不到及時補充,形勢十分嚴峻。在左傾路線影響下,王金林等獨立團領導,未能吸取教訓而採取相應對策,仍然求戰心切,四處出擊。

在犁壁山戰鬥後不久,10月16日王金林就率隊攻打甘溪溝大地主解子俊的民團。敵人據險頑抗,以至戰鬥失利,部隊損失很大。

10月22日,王又率紅軍和赤衛隊300多人攻打誓節渡。敵人防守嚴密,激戰3個小時,仍然攻打不下。王金林親臨前沿指揮,不幸左臂負傷。部隊隨即撤出戰鬥,王金林離隊養傷,部隊在轉移途中不斷遭到敵人的包圍、追擊,傷亡慘重,終至彈盡糧絕。紅軍獨立團的鬥爭最後失敗。

從此,革命武裝一蹶不振,反革命氣焰更加囂張,革命受到了挫折。在這極端困難面前,王金林同志毫不氣餒,雖在敵人高價懸賞、到處追捕下也不動搖,仍然堅持 鬥爭,與敵人周鏇。

最後,由於叛徒乘其負傷未愈告 密而被捕。捕後敵人如獲至寶,即送進縣城。

王金林 同志在敵人百般威脅利銹下,堅貞不屈,並利用敵人 審訊的大堂宣傳革命,同敵人面對面的鬥爭。

直到最 後就義時,從牢門到刑場,一路高唱革命歌曲,高呼“共產黨萬歲”口號,大義凜然!這種高尚的革命氣節,當時目睹者無不悲憤、欽佩。

就這樣,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壯烈地死於敵人的屠刀之下了,年僅28歲。

王金林烈士紀念碑

位置

鳳凰墩位於廣德縣縣城桃州鎮北,原名鳳凰登,後“登”演化為“墩”。

民國20年(1931)11月22日,中共廣德縣委領導人,皖南紅軍獨立團團長王金林在此英勇就義。

紀念碑

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將此處闢為烈士陵園。1981年又在烈士就義的鳳凰墩上砌築了高3米的磚石平台,上立高3.8米、寬2.4米,厚1.2米的王金林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著烈士生平和革命業績。供世人瞻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