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芑孫研究

王芑孫研究

《王芑孫研究》,作者眭駿,2011年3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介紹王芑孫之海內外研究現狀。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王芑孫研究王芑孫研究

作 者: 眭駿著

出 版 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784310

出版時間:2011-03-01

版 次:1

頁 數:386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傳記>歷史人物

內容簡介

眭駿君自從事文獻工作始,即有志於乾嘉時期吳中學人研究,多年耕耘,矢志不渝,先後完成《一九九九》、《王芑孫年譜》《二〇〇六》等,俱以用心縝密、功力深厚而獲佳評。年譜兩種,前已出版,讀者留意,當獲同感。今以《王芑孫研究》付印在即,征為序言,不賢識小,謹述感言二。有清一代人物,無論自德業事功著眼,或由學術文章評鷺,可供研究者數量極伙,蓋因時代相近,風氣未隔,文獻易征,便於研討,非同上古人物,記載有限,少可依傍。然而回溯已往研究成果,多年來文史學者闐注所及,存在“兩頭熟而中間冷”現象,即進入研究者視野之清代人物,仍以活動於明末清初或道鹹以降者為多。究其原委,或因鼎革易代、世風不變之時,豪傑志士應運挺生,其人其事,嶔寄磊落,怵目驚心,易生來者之欽仰,而文人學者處動亂之世,攻苦力學,潛心著述,憂患之餘,其造詣仍足以沾溉後人之故也。實則造物生人,不擇時地,世不分治亂,地無殊南北,天地閒氣所鍾,莫不誕育英才,有為於時。以筆者之寡聞,清代中期人物之相關研究,較諸清初及清末似猶未逮。即使涉及乾嘉間人物,研究狀況亦冷熱不均,如學術人物往往集中於戴震、翁方網、孫星衍、錢大聽諸大家,至考察當時文學成就,亦每每停留於對桐城、陽湖等流派之評介,不少同時代優秀學者。

作者簡介

眭駿,男,1972年7月生,祖籍江蘇省丹陽市。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於古籍目錄、版本、校勘及明清文獻之研究。2000年至2002年,先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圖書館、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做訪問學者。現正主持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圖書目錄

緒言

一、關於王芑孫之海內外研究現狀

二、研究之意義與價值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四、研究成果之結構

第一章 王芑孫之家世與生平

第一節 家世

一、先世考述

二、家門三代戚屬考述

第二節 生乎

一、字號、室名堂號考

二、早年裡居時期《乾隆二十年至乾隆四十九年》

三、壯年居京時期《乾隆五十年至嘉慶元年》

四、冷宦華亭時期《嘉慶元年至嘉慶五年》

五、客居維揚時期《嘉慶五年至嘉慶十一年》

六、晚年家居時期《嘉慶十二年至於嘉慶二十二年》

第二章 王芑孫之交遊

第一節 早年裡居時期

一、長洲彭啟豐與吳江陸懼

二、震澤任兆麟與長洲彭紹升

三、吳縣石韞玉與長洲沈清瑞

四、金匱徐嵩《鑠慶》與吳江趙基

五、吳縣詹應甲與吳江史善長

第二節 橐筆京華時期

一、蒙古法式善與靈石何道生

二、奉賢陳廷慶與善化唐仲冕

三、松江諸門人考

第四節 客居維揚時期

一、南城曾燠

二、新城陳用光

三、臨川樂鈞

四、縝洋彭兆蓀

第五節 歸老田園時期

一、桐城姚鼐

二、震澤張士元

三、江陰王蘇

四、長洲黃丕烈

五、長洲彭蘊章

第三章 王芑孫之著述

第一節 經部四書類

一、《四書通故》

第二節 詩文別集類

一、《淵雅堂全集》及其版本

二、《洹波舫文近藁》不分卷附《淵雅堂編年詩藁》第十八卷

三、《惕甫未定稿》不分卷

四、《惕甫詩鈔》不分卷

部分書摘

王芑孫研究最新章節試讀:君今六十一,我亦五十六。未必少壯時,此身甘屈伏。與君同里門,卅載非碌碌。許我張一軍,敢望後塵逐。長安人海中,一例困場屋。君方傲貴游,豈肯乾薄祿。途窮始賣文,才大不諧俗。我思采蘼蕪,君已棄苜蓿。歸耕楞伽山,門對青山淥。集成《淵雅堂》,早看萬人讀。老筆寫漚波,墨琴楷本縮。有子且抱孫,俛仰能自足。何必求頑仙,即此享真福。巍然魯靈光,侍郎匠輪斷(謂小峴山人》。詩境晚逾甘,疑義共商確。千秋得兩賢,坡公友山谷。相待十年余,後集刊行續。櫝材非棗梨,生壙且遲築(來書雲櫝材已買得,生壙亦築成,惟《淵雅續集》未刊耳》。嗟余墮蠻煙,偏逢瘴癘酷。此心等蠶叢,宛轉向誰告。忍寒熏藥苗,療飢噉苞谷。有時托嘯歌,雜入山鬼哭。方知李青蓮,當年赦書速。若久留夜郎,江月何須捉。悠悠歷星霜,棄置同槁木。昕喜入山深,堆案尠留牘。三載當黜陟,書考無榮辱。長官憫投荒,隨輩一推轂。行當上長安,春糧無隔宿。求退轉未能,先後羽書促。蛾眉生入關,誰肯千金贖。因思陶先生,去來遂所欲。當其赴官時,琴書先已束。寧待秋風生,眷懷三徑菊。我年少於君,齒豁頭已禿。阿琅十四齡,課之尚逃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